華文網

妙峰山的娘娘“照遠不照近”,這個說法從何而來?

妙峰山屬於門頭溝的三座名山之一(靈山、百花山、妙峰山),山頂上的娘娘廟(即惠濟祠)等廟宇群始建于遼金時代,三處廟宇群(靈感宮、回香閣、玉皇頂)依山取勢,高低有致;山上建有釋、道、儒、俗不同信仰的殿宇十四座,

以創建於明末的“娘娘廟”著名。抗戰期間寺廟被毀,廟會遂衰。後經歷次戰爭運動僅存少量遺址。重建後對遊人開放。

妙峰山位於門頭溝東北部,主峰海拔1291米,在北京地區頗有名氣,對於那些喜歡騎行和徒步的人,妙峰山更是必去的地方。幾年前去妙峰山徒步,花了四五個小時,腳底板疼得不敢著地,走到山頂後,竟然連再走下來的勇氣都沒有了。

金頂妙峰山

妙峰山的廟宇都是依山而建,在山右邊的山巔上,有座坐北朝南的宮殿“靈感宮”,即娘娘廟的正殿,又稱“天仙聖母碧霞元君祠”。

靈感宮

廟內有清乾隆二十五年立的“靈感宮”小石額。清後期,慈禧太后兩次到娘娘廟進香,並於廟外前簷題匾三塊,分別為“慈光普照”、“功侔富媼”和“泰雲垂陰”。

慈光普照

妙峰山的娘娘廟在“文革”中被毀,1989年得以重修,原來的廣生殿、三教堂、五聖殿分別被觀音殿、喜神殿、月老殿所取代,

這是古今娘娘廟的區別。

月老殿

妙峰山古稱妙高峰,是金元皇家寺院仰山棲隱寺“五峰”之一。明代中後期,民間修建了娘娘廟,清代嘉慶皇帝為娘娘廟親題匾額“敕建惠濟祠”。北京人有句俗話“妙峰山的娘娘,

照遠不照近”,指的是妙峰山上娘娘廟的“老娘娘”與香客的關係。

清嘉慶皇帝:敕建惠濟祠

妙峰山的娘娘,照遠不照近

妙峰山的娘娘,照遠不照近的說法,指的是什麼呢?

原來,在香客中流傳這許多妙峰山老娘娘顯靈的傳說,許多外地香客都慕名而來。

在靈感宮內有個“王三奶奶殿”,傳說這王三奶奶就是從天津來妙峰山朝頂進香的香客。王三奶奶本是天津的農婦,會行醫占卜,在當地威望很高。有一年她慕名到妙峰山給老娘娘進香,結果在途中圓寂了。大家都認為王三奶奶一定是做好事太多,在進香途中得道成仙了。於是,到金頂進香的天津香會就在靈感宮內修建了王三奶奶殿。此後,每年都有許多來自天津的香客來參拜王三奶奶。但是,妙峰山附近的居民則很少上山朝頂進香,只是借走會的機會開些臨時的客棧或者做些香火生意,因此就有了“妙峰山的娘娘,照遠不照近”的說法。

王奶奶殿

娘娘廟神仙眾多,有管生育、財富、功名、姻緣、疾病等等各路神仙,香客們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疾苦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對應的神靈祈求庇護和保佑。除娘娘廟外,過去北京還有供奉碧霞元君的“五頂”,清康熙帝敕封妙峰山為“金頂”,地位淩駕於北京著名的五頂娘娘廟之上。後來人們將妙峰山稱為“金頂”,因為從遠處看妙峰山如同一朵蓮花,所以又有“蓮花金頂”之稱。

金頂妙峰山

這裡順便介紹一下五頂:

五頂是北京最著名的五座泰山神廟,亦稱碧霞元君廟,分別為東頂、西頂、南頂、北頂、中頂。

東頂廟位於東城區東直門外。 1949年尚殘存,後為太陽宮生產隊作牲口棚,毀於“文化大革命”。因廟側有一株數百年的老榆樹,順義、通縣一帶人又稱為孤榆樹廟,現已無存。

西頂又名廣仁宮。位於海澱區四季青鄉,建于明萬曆十年,初名護國洪慈宮,俗稱西頂廟。清康熙四十七年、五十一年重修,更名廣仁宮。因供奉碧霞元君,又名西頂碧霞元君廟。

南頂即小南頂,位於豐台區南苑大紅門。建於明代,清康熙、乾隆年間兩次重修。有殿宇三座,前殿奉碧霞元君,有禦題“神燭碧虛”;中殿供奉東嶽大帝,有禦題“神宮出震”;後殿奉鬥姥娘娘,有禦題“妙握璿構”。

北頂,位於朝陽區德勝門外土城。建於明代,為三重大殿。廟內有萬曆年間銅爐一座,宣德年間銅鐘一座,鐘、鼓樓各一座。“文化大革命”後存有山門、前殿、鐘樓、鼓樓。

中頂,位於豐台區南苑鄉中頂村。建於明代,正式名稱為護國中頂岱岳普濟宮,清乾隆年間重修。存有正殿、山門,正殿前有百子碑一座,碑中撰有“中頂普濟宮百子勝會碑記”。

妙峰山上,廟宇眾多,儒釋道文化交融,歷史悠久,特別是被歷代皇帝關照過,傳說故事自然就多了起來。加上景區本身風景秀麗,是京西旅行必去的一處景點。

妙峰山

出行提示

公交線路:地鐵蘋果園站西側乘坐892路澗溝村支線到澗溝村站下車,然後可以步行或乘坐當地計程車上山。

自駕路線:阜石路(G109)或蓮石路 --> 門頭溝區三家店 --> 軍莊 --> 擔禮村口 --> 妙峰山景區。其實現在導航這麼方便,搜一下就有了。

有關旅行文化、傳說故事的更多內容,歡迎持續關注頭條號/高清派。如果您有更多有趣的故事,歡迎留言;如果我說的內容有不足之處,更歡迎給您指正。

但是,妙峰山附近的居民則很少上山朝頂進香,只是借走會的機會開些臨時的客棧或者做些香火生意,因此就有了“妙峰山的娘娘,照遠不照近”的說法。

王奶奶殿

娘娘廟神仙眾多,有管生育、財富、功名、姻緣、疾病等等各路神仙,香客們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疾苦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對應的神靈祈求庇護和保佑。除娘娘廟外,過去北京還有供奉碧霞元君的“五頂”,清康熙帝敕封妙峰山為“金頂”,地位淩駕於北京著名的五頂娘娘廟之上。後來人們將妙峰山稱為“金頂”,因為從遠處看妙峰山如同一朵蓮花,所以又有“蓮花金頂”之稱。

金頂妙峰山

這裡順便介紹一下五頂:

五頂是北京最著名的五座泰山神廟,亦稱碧霞元君廟,分別為東頂、西頂、南頂、北頂、中頂。

東頂廟位於東城區東直門外。 1949年尚殘存,後為太陽宮生產隊作牲口棚,毀於“文化大革命”。因廟側有一株數百年的老榆樹,順義、通縣一帶人又稱為孤榆樹廟,現已無存。

西頂又名廣仁宮。位於海澱區四季青鄉,建于明萬曆十年,初名護國洪慈宮,俗稱西頂廟。清康熙四十七年、五十一年重修,更名廣仁宮。因供奉碧霞元君,又名西頂碧霞元君廟。

南頂即小南頂,位於豐台區南苑大紅門。建於明代,清康熙、乾隆年間兩次重修。有殿宇三座,前殿奉碧霞元君,有禦題“神燭碧虛”;中殿供奉東嶽大帝,有禦題“神宮出震”;後殿奉鬥姥娘娘,有禦題“妙握璿構”。

北頂,位於朝陽區德勝門外土城。建於明代,為三重大殿。廟內有萬曆年間銅爐一座,宣德年間銅鐘一座,鐘、鼓樓各一座。“文化大革命”後存有山門、前殿、鐘樓、鼓樓。

中頂,位於豐台區南苑鄉中頂村。建於明代,正式名稱為護國中頂岱岳普濟宮,清乾隆年間重修。存有正殿、山門,正殿前有百子碑一座,碑中撰有“中頂普濟宮百子勝會碑記”。

妙峰山上,廟宇眾多,儒釋道文化交融,歷史悠久,特別是被歷代皇帝關照過,傳說故事自然就多了起來。加上景區本身風景秀麗,是京西旅行必去的一處景點。

妙峰山

出行提示

公交線路:地鐵蘋果園站西側乘坐892路澗溝村支線到澗溝村站下車,然後可以步行或乘坐當地計程車上山。

自駕路線:阜石路(G109)或蓮石路 --> 門頭溝區三家店 --> 軍莊 --> 擔禮村口 --> 妙峰山景區。其實現在導航這麼方便,搜一下就有了。

有關旅行文化、傳說故事的更多內容,歡迎持續關注頭條號/高清派。如果您有更多有趣的故事,歡迎留言;如果我說的內容有不足之處,更歡迎給您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