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喜迎“雙十一”,快遞公司竟然集體做這種事?

導讀

臨近雙十一,懶先生正準備大肆買買買,結果卻發現——

快遞業正打算集體漲價。

在服務行業,高峰期漲價是十分常見的手段,但懶先生擔心的是,漲價後,商家還會正常發貨麼,

自己的快遞還能按時收到麼?

01

第一個漲價的快遞公司,是中通。

10月10日,中通宣佈漲價;次日,韻達跟進;再次日,有媒體稱圓通跟漲,但被圓通否認。

漲價的機制說起來複雜,但最核心的事情只有一個,維護加盟商的利益。

此前,由於成本上漲,快遞加盟商利潤微薄,尤其是一些派件比例高的網點,經營極為困難,爆倉、跑路等負面新聞不時見諸於報端。

為平衡全網利益,確保多數加盟網點都盈利,

快遞公司只能適當提高派送費。由於這筆錢是由攬件網點支付給派件網點,攬件網點要想保持原有的利潤空間,只能同步上漲向寄件人收取的快遞費。

中通這種“引導加盟網點自行漲價”的策略,10月1日起便開始實行了,且在“雙十一”過後,也暫步不考慮下調。

據媒體報導,韻達的漲價策略也與中通基本一致。

相比之下,圓通的漲價策略顯得比較“虛”,只在內網發了一個通知,要求各網點上漲快遞費,卻沒涉及上調派送費。

要知道,派件比例高的網點,原本就攬件困難,如果快遞費再漲價,後果可想而知。

換句話說,圓通的漲價通知,根本就難以落實,何況就算是這個內部通知,也被圓通連夜撤回了。

02

如果不是臨近“雙十一”,

快遞業漲價的底氣,或許還沒有這麼足。

按照中通的說法,“雙十一”前後5-10天,各快遞公司加盟商的件量,能達到平時的3-5倍,且每年“雙十一”,件量總規模都在同比飆漲。

菜鳥網路預計,2017年“雙十一”,快遞件量可能高達10億+件,而2016年,這一數字僅為6.57億件。

事實上,中通表示,“雙十一期間,是要看公司是否願意接,而不是怕件量被其他公司拿走。”

“雙十一”給了快遞公司漲價的底氣,但它們集體迫切漲價的根源,

還在於成本上漲,加盟商不賺錢,進而影響了各公司的市場份額和盈利。

加盟商的成本,一是紙箱,二是人工。

再來看人工,這也是上漲最顯著的成本。有加盟商抱怨說,“以往找一個操作工,每月大約兩三千元,現在至少得五六千元”。

懶先生的一個朋友,

某快遞公司的高管是這麼評價這件事的:啥都在漲,憑啥快遞不能漲價?不漲價,快遞服務品質就上不去,最後吃虧的還是用戶。

03

都在喊漲價,但快遞費是不是真的漲了呢?

據媒體調查走訪,實際上,快遞費並沒啥變化,還在原地踏步。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因為加盟商都擔心,萬一只有自己漲價了,自家網點的業務量,會被其他快遞公司搶走,自己“偷雞不成蝕把米”。

那如果“三通一達”集體漲價呢?這就要考慮社會影響問題了,要知道,大家本來就在質疑,這些一線快遞公司涉嫌寡頭壟斷。

成本上漲,快遞費卻漲不上去,快遞加盟商“壓力山大”,要麼轉賣退出,要麼祭出“熬”字訣,只盼能熬過這段時間,重現當年黃金期的日進鬥金。

加盟商可以熬,但快遞公司可閒不住,為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三通一達”破天荒聯手,設立中邦保險,打算結伴闖蕩保險業。

快遞物流本身便有保險需求,與其交給別人做,不如自己來做,這應該是“三通一達”進軍保險業的初衷,但問題是,能拿到保險牌照麼?

有保險業的朋友告訴懶先生,目前累計有200到300家企業在等保監會的批復,但2017年至今,只有11家企業拿到了牌照。

如此看來,快遞業漲價,短期來看可能只是虛驚一場,今年“雙十一”,懶先生又可以愉快地買買買了。

關注懶先生說錢頭條號,每天推送最賺錢的理財技巧!

那如果“三通一達”集體漲價呢?這就要考慮社會影響問題了,要知道,大家本來就在質疑,這些一線快遞公司涉嫌寡頭壟斷。

成本上漲,快遞費卻漲不上去,快遞加盟商“壓力山大”,要麼轉賣退出,要麼祭出“熬”字訣,只盼能熬過這段時間,重現當年黃金期的日進鬥金。

加盟商可以熬,但快遞公司可閒不住,為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三通一達”破天荒聯手,設立中邦保險,打算結伴闖蕩保險業。

快遞物流本身便有保險需求,與其交給別人做,不如自己來做,這應該是“三通一達”進軍保險業的初衷,但問題是,能拿到保險牌照麼?

有保險業的朋友告訴懶先生,目前累計有200到300家企業在等保監會的批復,但2017年至今,只有11家企業拿到了牌照。

如此看來,快遞業漲價,短期來看可能只是虛驚一場,今年“雙十一”,懶先生又可以愉快地買買買了。

關注懶先生說錢頭條號,每天推送最賺錢的理財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