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日本使臣含淚跪求中國賜名,漢朝皇帝寫下二字,至今仍為恥辱

對於日本的稱呼,我們有很多種叫法,小日本,鬼子,倭人,倭奴、扶桑、東洋等等,最讓日本感到羞辱的應該就是倭國了。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聊關於“倭國”這個名字的由來。

早在漢朝時期,日本還相當落後,內部分裂成很多小部落,彼此之間進行征伐。東漢建立後,當時日本境內的一些部落聽聞大漢之威名,就遣使者前來朝貢,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想學習漢朝的先進文化;二是,請求漢光武帝劉秀能賜給他們一個名字。

皇帝一見使者,立刻樂出了聲:這世上竟然還有身高不到一米五的成年男子!根據“人矮”二字,皇帝拼湊出了一個“倭”字,用來諷刺當時的日本使者。

顧名思義“倭”字從人從委,委亦聲。“委”意為“身材軟縮”、“身材小一號”。“人”與“委”聯合起來表示“身材矮小的人”。可惜這日本使者沒文化,

以為皇帝給了什麼好名字,一蹦一跳地就回國了。走的時候,還不忘索要一點憑證

於是,為了彰顯大漢之包容,光武帝還賜使者金印紫授,倭奴國王視這金印為權力象徵,甚至睡覺都揣著它。

從此,中國歷朝歷代就把和日本有關的東西,都加上“倭”字,

例如倭傀(很醜的日本女人),倭奴(對日本人的稱呼);倭刀(日本人用的刀),倭股(日本生產的緞子),倭寇(日本海盜),等等,還有很多倭字開頭的東西。

盛唐時期,日本為了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多次派使者及留學生前來,極大地促進了日本的經濟文化發展,武則天時期,

日本當時的統治者覺得"倭奴國"這個名字太難聽,就讓大臣想一個比較好聽的國名,準備改名字。

再加上崇拜太陽 的傳統,開始漸漸喜歡起“日本”這個國號了,於是,向中國皇帝提出改名的請求,目的非常明確,就是讓皇帝武則天同意他們改國名。本來武則天是非常生氣的,作為中國的藩屬國,日本竟然不通過大唐的同意為自己想好了名字,這簡直是造反的節奏,

甚至差點把日本使者斬首。

奈何日本使者苦苦哀求,並拿出真金白銀上下打點,讓唐朝大臣為他說好話。最終武則天心軟了,答應了日本使者的請求,就准許其該名為"日本"。

從此,日本人一詞開始在中國流行。據歷史記載,隋煬帝給日本國書裡開始開始“日出之國的天子”的句子。《新唐書》220卷《日本國傳》介紹了日本改名的經過:咸亨元年,日本派遣使者,祝賀平定高麗。使者說,學習中國文字後,不喜歡倭的名字,改名為日本,即國家靠近日出的地方。唐代張守節的《史記正義》則明確表示“倭國在武則天皇后時改名日本”。

2千年過去了,如今日本人對於倭國仍舊感到很羞恥。強國對弱國文化,一直都有極大的影響力。當今許多出現那麼多崇洋媚外的人,出現那麼多文化上不自信的人,不也正是我們面對堅船利炮的時候,曾經十分弱小嗎?這個世界只崇拜強者,只要我們再次強大起來,崇洋媚外就沒有存活的土壤。

《新唐書》220卷《日本國傳》介紹了日本改名的經過:咸亨元年,日本派遣使者,祝賀平定高麗。使者說,學習中國文字後,不喜歡倭的名字,改名為日本,即國家靠近日出的地方。唐代張守節的《史記正義》則明確表示“倭國在武則天皇后時改名日本”。

2千年過去了,如今日本人對於倭國仍舊感到很羞恥。強國對弱國文化,一直都有極大的影響力。當今許多出現那麼多崇洋媚外的人,出現那麼多文化上不自信的人,不也正是我們面對堅船利炮的時候,曾經十分弱小嗎?這個世界只崇拜強者,只要我們再次強大起來,崇洋媚外就沒有存活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