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抄襲,抄襲,中國綜藝節目就不能有點自己的原創力嗎?

懷念小時候每週定時守在電視機前觀看綜藝節目的感覺,以前的綜藝總能讓人開懷大笑。現在的綜藝節目真沒有以前的好看了。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綜藝形式大量抄襲,

缺乏考量,照搬的形式,多還是讓人反感。

2012年,《中國好聲音》《女人如歌》等以荷蘭為代表的歐美模式節目在中國走紅,使得引進節目成為中國電視行業的“現象”。曾有專業資料機構統計,僅荷蘭一家版權公司,2012年一下子就在中國賣掉了七八個模式。荷蘭人口僅有1600萬人,電視節目市場並不大,為什麼能擁有強大的原創動力,為何他們的綜藝節目和發明專利一樣能向全世界出售專利使用權和進行技術轉讓。

引人深思。

2013年末從韓國引進的《爸爸去哪兒》帶動了真人秀熱潮,於是《兩天一夜》《花樣爺爺》《Running Man》相繼引進,由於相近的文化基因和情感表達方式,韓國綜藝成為了繼韓劇之後中國觀眾關注的新焦點。

大概嘗到了甜頭,越來越多的節目製作紛紛靠引進和照搬,韓國電視臺一有關人士表示,中方說為了保持中華民族的傳統性和獨創性而限制“韓流”內容,

實際上卻在抄襲韓國節目,前後做法不一。中國大大小小的電視臺有兩千多個,抄襲韓國節目的要比想像的更多。

抄襲的具體節目不方便一一羅列,但大家平時收看節目,也都大概能知道一二,希望中國綜藝原創力更多,浮誇和山寨並不能打動觀眾。

你們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