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預先危險性分析PHA(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

預先危險性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 PHA)也稱初始危險分析,是安全評價的一各方法。是在每項生產活動之前,特別是在設計的開始階段,對系統存在危險類別、出現條件、事故後果等進行概略地分析,

盡可能評價出潛在的危險性。

PHA分析步驟

1)危害辨識

通過經驗判斷、技術診斷等方法,查找系統中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

2)確定可能事故類型

根據過去的經驗教訓,分析危險、有害因素對系統的影響,分析事故的可能類型。

3)針對已確定的危險、有害因素,制定預先危險性分析表。

4)確定危險、有害因素的危害等級,按危害等級排定次序,以便按計劃處理。

5)制定預防事故發生的安全對策措施

預先危險性分析的PHA等級劃分

為了評判危險、有害因素的危害等級以及它們對系統破壞性的影響大小,預先危險性分析法給出了各類危險性的劃分標準。該法將危險性的劃分4個等級:

I 安全的 不會造成人員傷亡及系統損壞

II 臨界的 處於事故的邊緣狀態,暫時還不至於造成人員傷

III 危險的 會造成人員傷亡和系統損壞,要立即採取防範措施

IV 災難性的 造成人員重大傷亡及系統嚴重破壞的災難性事故,

必須予以果斷排除並進行重點防範。

預先危險分析示例

例1 對某新建化工碼頭專案進行勞動安全衛生預評價,對碼頭裝卸作業進行預先危險分析並提出了防範措施,分析結果見表1。

通過預先危險分析,可以得知,該工程存在著火災、爆炸、中毒、窒息、淹溺、觸電、雜訊等危險、危害因素,引發火災、爆炸的主要因素是故障洩漏和存在點火源。

例2 某乙烯廠環氧乙烷/乙二醇(EO/EG)按表2的形式,對EO/EG裝置進行預先危險分析,分析結果見表2。

通過PHA,可以得知,該裝置存在著火災、爆炸、中毒、高溫灼傷的危險、危害因素,但主要危險為火災、爆炸,其危險等級為Ⅳ級(破壞性的)。引發火災爆炸的主要因素是環氧乙烷、乙二醇等物料故障洩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