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歷史驚人的相似,他們本有可能成為一代雄主,可惜在位時間太短

歷史往往有太多的遺憾。在封建時代,掌握國家命運的是高高在上的皇帝,皇帝的壽命也直接決定著國家的命運。消極無為的皇帝,在位時間太長,會讓國家沉淪,例如徽宗、萬曆;而有的皇帝卻因為天不假年,

在位時間太短,本可成為一代雄主的他們,卻給歷史留下遺憾。

一、魏文帝曹丕

曹丕,字子桓,40歲駕崩,

在位僅七年。很多人都將曹丕比作篡漢的亂臣,卻往往忽略了曹丕的才能。曹丕從小就跟著曹操南征北戰,歷經磨難,增長見聞,可稱得上是真正的文武雙全。曹丕在位短短的七年時間,對內修養生息,政傾惠民並復興儒學。教化民眾,讓久經戰亂的中原地區恢復生活秩序,促進社會經濟與文化的發展。對外他繼承曹操的志向,想要早日實現山河一統,是以兩次征討孫權。
他不僅平定青、徐二州的割據勢力,完成北方真正的統一,還恢復了國家在西域地區的建置,使北方真正穩定一統。曹丕改革官制,集中皇權,整頓吏治,推行文化,渴望統一,拋開其他不提,曹丕實在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王。可惜英年早逝,最終將天下拱手讓給司馬氏。《三國志》作者陳壽這樣評價曹丕:文帝天資文藻,下筆成章,博聞強識,才藝兼該;若加之曠大之度,勵以公平之誠,
邁志存道,克廣德心,則古之賢主,何遠之有哉!”

二、周武帝宇文邕

宇文邕,小字禰羅突,36歲駕崩,在位18年。宇文邕年少就以沉穩、聰慧聞名,他十多歲就在朝廷當中擔任要職。後來北周權臣宇文護毒死周明帝宇文毓,立年僅17歲的宇文邕為帝。歷史仿佛要重演東漢末年董卓之禍。

但是宇文邕沒有做漢獻帝,他韜光養晦12年,最後在皇宮中誅殺掉宇文護,將大權拿回自己手中。其後開始一系列改革措施,打擊佛教,推行均田制、府兵制,極大的增強了北周的經濟軍事實力。西元577年,宇文邕帥軍攻入鄴城,滅亡北齊,完成北方的統一。宇文邕生活簡樸,體恤下屬,關心民間疾苦,是位難得的賢君。可惜西元578年,年僅36歲的宇文邕駕崩于長安。歷史驚人的相似,
如曹魏舊事,北周江山不久就被外戚楊堅奪取,最終建立隋朝。

三、後周世宗柴榮

柴榮,39歲駕崩,在位僅僅五年。柴榮自小在姑丈郭威家長大,被郭威收為義子。郭威建立後周,對柴進委以重任。郭威死後,柴榮繼位為帝。柴榮整吏治,選人才,修刑法,減輕賦稅,招撫流亡。在他的治理下,唐末以來久經戰亂的中原地區開始得到復蘇。同時,他向西擊敗後蜀,向南打擊南唐,奪取數十座州縣,大大擴展後周領土。除此之外,他以非凡的氣魄北征遼契丹,僅僅42天就奪取三關三州十七縣(如果柴榮知道後來宋朝被契丹欺負得那麼慘,棺材板一定按不住),正當他正要奪取幽州時,身染重疾,無奈退兵。柴榮臨終時,做了一個改變歷史的決定:解除張永德殿前都點檢職務,升趙匡胤為檢校太傅、殿前都點檢,將禁軍交給趙匡胤掌管。於是歷史再次重演,趙匡胤不負眾望的在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

曹丕、宇文邕、柴榮,他們都是亂世之中雄才大略的君主,本該成就一份帝王偉業,可惜天不假年,英年早逝,把江山拱手讓人,令人唏噓。

各位看官,你們心中的看法如何呢?

減輕賦稅,招撫流亡。在他的治理下,唐末以來久經戰亂的中原地區開始得到復蘇。同時,他向西擊敗後蜀,向南打擊南唐,奪取數十座州縣,大大擴展後周領土。除此之外,他以非凡的氣魄北征遼契丹,僅僅42天就奪取三關三州十七縣(如果柴榮知道後來宋朝被契丹欺負得那麼慘,棺材板一定按不住),正當他正要奪取幽州時,身染重疾,無奈退兵。柴榮臨終時,做了一個改變歷史的決定:解除張永德殿前都點檢職務,升趙匡胤為檢校太傅、殿前都點檢,將禁軍交給趙匡胤掌管。於是歷史再次重演,趙匡胤不負眾望的在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

曹丕、宇文邕、柴榮,他們都是亂世之中雄才大略的君主,本該成就一份帝王偉業,可惜天不假年,英年早逝,把江山拱手讓人,令人唏噓。

各位看官,你們心中的看法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