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百歲女將帶兵打戰,只是姓氏太晦氣,改了之後立馬遭爭搶

“楊門女將”佘太君百歲仍然帶兵打戰、征戰沙場,作為巾幗英雄被傳了好幾百年,那麼歷史上到底有沒有佘太君這個人呢?如果有又是那裡人士呢?這個問題必須解決,因為歷史人物的出現可以反映當地的人文習俗,

更能激勵女性尋求更高層次的獨立。

佘太君荒涼墓

不過筆者查閱宋元史料,卻始終不得佘太君為楊業之妻之記載。於是筆者大膽推測:《楊家將》小說中佘太君只是依據真實歷史人物折太君演變而來,注意這裡姓氏讀音相同僅僅是書寫有區別。

關於佘太君故里,山西大同和陝西榆林府穀兩地劍拔弩張,紛紛找史料典籍予以佐證。山西大同說認為折太君為西京大同人,折德扆(yi)之女,楊繼業的髮妻。折家自古祖籍雲中(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大同),為當地名門大族。她的祖父折從阮為五代時期抗擊小族契丹之名將。折氏夫婦守邊四十多年,令契丹聞之膽寒。

《辭海》“折從阮”條目這樣予以注釋:“五代雲中人,世為府穀鎮將。後唐時,任府州(今天的陝西府谷)剌史。”當地縣誌有佘太君死後葬在今山西保德縣城南二十公里折窩村的記載,折窩村一帶至今流傳著佘太君改姓的故事,你說明明祖上戍邊有功而且屢屢打的敵人丟盔棄甲,

而“折”這個姓氏表面意思就有“段,裂痕,不完整”的意思,所以為了避諱這個不吉祥的姓氏,折太君改名為佘太君。

折德扆故里

而當地如今還保存著折太君碑,供當地民眾世代祭奠。另外,大同爭佘太君還有一個原因:雲中自古產美女,你看現在的大同姑娘一個個爽朗率真又賢淑貌美,

在家中都是一把手。大同男人大多地位不高,財政大權均由女性掌管。這和佘太君人物形象也很像。

陝西榆林府穀說認為:佘太君是五代時的府穀縣人,生在今碌擺鄉折家山,後住今縣城郊區花瑪鎮,五代和宋元時期,府穀折姓世世代代守衛著北部邊睡,可謂是一門忠烈。時至今日,府谷地區仍然是中國大多折姓人士聚居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