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什麼我們花十幾年學不好一門英語,而他17歲卻會說12國外語?

文/思小妞

上週末去老公的導師Bruce家參加party,到場的還有Bruce的同事、一位義大利教授Francisco.平時在學校裡經常見到Francisco,

長得很帥(義大利男人嘛~)、穿衣非常有品位,在一堆只會穿白襯衫和翻領T恤的美國教授裡,他一週五天不重樣、考究的服飾搭配勘稱科研界的男模。

本想在Party那天向他取取穿衣經,無意中聊起他的兒子Ethan,瞬間膜拜了。Ethan今年17歲,會12國外語,精通7國(包括中文和德語這種世界最難學的語言),目前在中國成都某中學讀高三。

What!這是什麼樣的兒子啊!17歲會12門外語,

豈不是在娘胎裡就開始學了?出生的時候應該已經會講三、四門外語了吧?

再對比一下自己斷斷續續學了近20年的英語,就這一門二外說起來都結結巴巴,瞬間感覺自己可能長了一個玩具模型大腦。

我趕緊拉著Francisco就地進行了一次採訪,好好學習一下他是如何培養出這麼“會說”的孩子的。

會背、會說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會玩

Ethan愛上學語言這件事是從三歲開始的。

在一次全家旅行中,兒子發現了語言的重要性。

三歲時,Francisco全家去法國看望一位老友、順便旅行。老友家的女兒比Ethan大兩歲,他們相處的很好,倆人用簡單的英語維持交流。

老友的女兒對Ethan講了很多有趣的法國故事、旅行的途中她也更習慣用法語和Ethan描述建築、習俗、傳說等事情。但Ethan不懂法語啊,只能讓老爹幫忙翻譯(是的,Francisco也會好幾門外語)。而當Ethan想和小姐姐講述義大利一些有趣的事時,

他不知道如何用英語表達,用義大利語說時,對方也不懂,只能再請翻譯。

那次旅行結束後,Ethan對Francisco說“爸爸,我覺得很多有趣的事你沒講出來,小姐姐都沒笑,如果是我自己講效果應該會更好。”大概從那個時候起,Ethan意識到建立感情最直接、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首先懂得對方的語言。

Francisco說自己的兒子是個熱情、外向、喜歡交談的人,如果不能和對方有效溝通,他會很痛苦。與很多背書、練口語的語言學習者相比,

Ethan是把語言當作真正的生存、生活工具,而非考試、得分的東西。所以,當他的德語考的分數不是很高時他不會難過,但當他看著德國飯店裡的功能表不能點餐時,他會難過。

Francisco算是中產知識份子家庭,其實並沒有多大富大貴,但當他和妻子發現兒子對學語言有興趣時,他們不是把錢花在請私教、報語言補習班上,而是帶孩子去旅行。反正歐洲跨國旅行也很方便、快捷,

他們不住昂貴的酒店、不去高檔的餐廳,而是帶孩子去博物館、去風土人情濃厚的地方玩,讓他感受那裡的文化、歷史、人和氛圍,如果他喜歡一個國家,他自己會有很強的意願去學習這個國家的語言。

愛上一國語言,應該首先愛上這個國家的歷史和人。

能成為專業的愛好,才是最高級的愛好

Francisco講得如此在理,但我還是擺脫不了應試教育的思維,誇獎Ethan有這樣的天賦明年申請美國的一流大學肯定把握十足,我半開玩笑地說,感覺哈佛在向他招手呢。

誰知Francisco說,首先Ethan明年不會參加“高考”,他明年滿18歲,目前正在申請印尼一個非盈利組織專案,如果申請成功會去那裡的貧苦地區的當助教,協助老師教當地學生一年書。其次,他肯定不會來美國讀書,至少本科期間不會。Ethan的Dream University是米蘭大學,他對那所學校的政治管理與服務專業很感興趣,如果被錄取同時應該會修第二專業國際法。

What!這是什麼路數?有著上名校的潛質不去讀、不參加決定一生命運的“高考”卻跑去“老少邊窮地區不做正事”,還有,一個17歲的孩子是如何有如此明確的學校和專業目標的?

要知道,在國內我們報志願的“套路”都是在自己的分數範圍內挑最好的學校、最熱門的專業去讀的;或者按照慣例聽老師、父母的話,服從“過來人”的安排。至於那個專業自己究竟瞭解多少?喜不喜歡?完全不重要。

Francisco說,他和妻子都是老師,可能Ethan耳濡目染也對教育感興趣,但與他們致力於科研不同,Ethan更感興趣的是從策略和制度層面去改善教育,他未來最想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工作,在那裡説明貧困國家和地區發展教育。他申請印尼的那個專案也是邁出未來職業規劃的第一步,而且從事這樣的工作他會多國語言的優勢也能發揮作用了。

Francisco說,我們並沒有要求兒子一定“學以致用”,但我曾經告訴過他,如果你有愛好當然很好;如果這個愛好能給你帶來快樂,那更好;但如果你的愛好能做到足夠專業讓別人感到快樂、有所獲益,這才是最好的。

最關鍵的一點是:運氣好、會投胎

當然Francisco還是相當謙虛的,看著我們一眾人驚訝又羡慕的眼神半開玩笑半安慰地說:“其實是Ethan運氣好,投胎到了歐洲。歐洲人一般都會說三四門外語,這很正常。”

細想一下還真是。比如,已退役的荷蘭足球運動員范博梅爾會說會說德語, 義大利語, 西班牙語和荷蘭語四種語言;網球天王費德勒熟練掌握德語、瑞士德語、法語和英語,還能說一些義大利語、瑞典語和西班牙語,加起來就六七門了。

Francisco說,在很多歐洲國家第二外語是強制性的,一般英語是第一語言,然後學生可以從西班牙語、德語、法語、拉丁語等語言中選一門作為二外,加上本國自己的母語,這已經三國語言啦。所以Ethan不是什麼語言天才,他只是稍微比一般的歐洲人多會了一點而已。

果然,生的好這件事太重要了,連學語言都不例外。聽Francisco說完,我瞬間覺得自己沒那麼挫了。

END.

思小妞 座標美國 ”輕職場“概念創始人 LinkedIn、《南都週刊》等媒體專欄作者

微信公眾號:思小妞的犄角旮旯/sixiaoniu523

我半開玩笑地說,感覺哈佛在向他招手呢。

誰知Francisco說,首先Ethan明年不會參加“高考”,他明年滿18歲,目前正在申請印尼一個非盈利組織專案,如果申請成功會去那裡的貧苦地區的當助教,協助老師教當地學生一年書。其次,他肯定不會來美國讀書,至少本科期間不會。Ethan的Dream University是米蘭大學,他對那所學校的政治管理與服務專業很感興趣,如果被錄取同時應該會修第二專業國際法。

What!這是什麼路數?有著上名校的潛質不去讀、不參加決定一生命運的“高考”卻跑去“老少邊窮地區不做正事”,還有,一個17歲的孩子是如何有如此明確的學校和專業目標的?

要知道,在國內我們報志願的“套路”都是在自己的分數範圍內挑最好的學校、最熱門的專業去讀的;或者按照慣例聽老師、父母的話,服從“過來人”的安排。至於那個專業自己究竟瞭解多少?喜不喜歡?完全不重要。

Francisco說,他和妻子都是老師,可能Ethan耳濡目染也對教育感興趣,但與他們致力於科研不同,Ethan更感興趣的是從策略和制度層面去改善教育,他未來最想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工作,在那裡説明貧困國家和地區發展教育。他申請印尼的那個專案也是邁出未來職業規劃的第一步,而且從事這樣的工作他會多國語言的優勢也能發揮作用了。

Francisco說,我們並沒有要求兒子一定“學以致用”,但我曾經告訴過他,如果你有愛好當然很好;如果這個愛好能給你帶來快樂,那更好;但如果你的愛好能做到足夠專業讓別人感到快樂、有所獲益,這才是最好的。

最關鍵的一點是:運氣好、會投胎

當然Francisco還是相當謙虛的,看著我們一眾人驚訝又羡慕的眼神半開玩笑半安慰地說:“其實是Ethan運氣好,投胎到了歐洲。歐洲人一般都會說三四門外語,這很正常。”

細想一下還真是。比如,已退役的荷蘭足球運動員范博梅爾會說會說德語, 義大利語, 西班牙語和荷蘭語四種語言;網球天王費德勒熟練掌握德語、瑞士德語、法語和英語,還能說一些義大利語、瑞典語和西班牙語,加起來就六七門了。

Francisco說,在很多歐洲國家第二外語是強制性的,一般英語是第一語言,然後學生可以從西班牙語、德語、法語、拉丁語等語言中選一門作為二外,加上本國自己的母語,這已經三國語言啦。所以Ethan不是什麼語言天才,他只是稍微比一般的歐洲人多會了一點而已。

果然,生的好這件事太重要了,連學語言都不例外。聽Francisco說完,我瞬間覺得自己沒那麼挫了。

END.

思小妞 座標美國 ”輕職場“概念創始人 LinkedIn、《南都週刊》等媒體專欄作者

微信公眾號:思小妞的犄角旮旯/sixiaoniu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