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重要的事和有趣的事,應該先做哪一個?

重要的事情和有趣的事情,同時擺在面前,你會把誰放在第一位?有人說人生幾十年,說長不長,若不挑重要的事,最後只會一事無成。也有人說,現在推崇“有趣的人,堅持做有趣的事”,

不活得有趣些,那人生不真“苦短”了?

今天,小巴向你推薦一篇“每天聽見吳曉波”的音訊《重要的事和有趣的事,應該先做哪個?》,聽吳老師解讀經濟界與建築界的大師們是如何對待工作的。

(以下根據“每天聽見吳曉波”音訊整理)

這些年通過讀書,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那就是一些建築師、音樂家、畫家寫出來的文字很有哲學意義。這也許是由於他們所從事的工作和生產的藝術產品比較抽象,難以確定地理解,所以更願意用文字把它確定下來。

前兩天,我讀了一本建築文化隨筆集《造房子》,作者是王澍。他是一名建築師,這本隨筆集從建築出發,卻不止於建築,更是一本探索中國傳統文化當代性的作品。

王澍曾在2012年獲得普里茲克建築獎,是全中國建築師中第一個獲該獎的人。他的代表作品有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這是他從很多工地回收了700多萬片舊磚瓦搭建而成的,位於杭州,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去看一看。

作為一名專業的建築師,王澍卻為自己的工作室取名為“業餘建築工作室”。

他對“業餘”的解讀是:“一個人因為興趣而從事某項研究、運動或者行為,而不是因為物質利益和專業因素。”

在《造房子》中,他分享了這樣一個觀點:從事建築活動,以什麼態度去做,永遠比用什麼方法去做重要得多。

建築界恰恰有這樣兩種建築師,

第一種,只想做重要的事情;第二種,在做事情之前並不在意建築是否重要,只看是否有趣。王澍認為自己是第二類建築師,因為建築於他,只是有閒情時為自己安排的事情。

看完王澍寫的這段話,我突然想起了經濟學家張五常老師在很多年前和我講的另外一段話。

那年在西湖旁喝茶,五常老師說:曉波,你還很年輕,未來的學術生涯還很長,但你一定要記住一件事情,人的一生很容易被浪費,一眨眼就過去了。所以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首先要確定它是不是一件重要的事情,然後再把自己的時間、精力全部投入進去。

張五常與王澍在自身領域都很成功,但他們好像擁有完全不同的工作態度。

那麼,當一個人面臨選擇的時候,重要的事情和有趣的事情,究竟應該把誰放在第一位?

2004年,我發願要寫一本書,因為到200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所以我想寫一本30周年的中國企業成長史。在我發這個願時,我知道它應該是一件挺重要的事情,但一定也是件繁瑣和枯燥的事情,因為要看很多材料,去拜訪很多人。但在後來的4年裡,我咬著牙把這件事情啃下來了。2008年,我如願出版了《激蕩三十年》。

在進行這項枯燥而繁瑣的工作時,我儘量給自己尋找一些樂趣。比如,我從很多的新聞材料和檔中尋找別人從未發現的細節,這一過程給我帶來了快樂。此外,我到各地去拜訪一些老一輩的企業家和創業者,比如年廣久、吳仁寶等,在與他們的溝通交流中,我去體驗人性的戲劇性。

所以,如果讓我在王澍和張五常的建議中做出選擇,依我的個性,可能會選擇張五常:先做重要的事情。

那麼,為什麼王澍會認為在自己的建築師生涯中,樂趣更重要呢?

王澍在《造房子》中提到,他在與另一位建築師張永和交流時,曾達成共識:只有把房子設計得與那些自發營造的平常房屋一樣,但又包含些許不平常,才是一位成功的建築師。

這段話其實代表著王澍的一種價值觀。他認為,一位偉大的建築師,留存在大地上的作品,並不在於是否在最大的城市建造了最高大的建築物,而在於能否建造出與平常百姓一樣的房屋,同時,在細節、材料與空間中體現出你的不尋常性。

也就是說,王澍認為的重要性是從內心及建築中生髮出來的,而不需要依靠外在的自我特徵。因為在他看來,最重要的是你從事一項工作的內心與出發點。

在這一點上,王澍和張五常大概並沒有太大區別。

本周,吳老師還聊了聊以下幾個話題

人生的高度來自于勇氣和智慧,而寬度則來自趣味和自我期許。在專業之外,多一條斜杠,多一些趣味,也許是人生挺有意思的一種冒險和嘗試。

本期音訊,吳老師和王石、馮侖聊了聊他倆是怎麼成為斜杠青年的。

丁磊把養豬從一個笑話,辦成了一件實實在在的事兒,這大概就是所謂的企業家精神,一個人的成功歸根結底是由認真二字構成的。

本期音訊,吳老師講了講網易丁磊養豬玩出了什麼新花樣。

一個具有當代精神的企業家具備兩個特點:一是鍾愛實體產業,讓它反覆運算進步,永續發展;二是學習用投融方式讓財富增值。這種兼具企業家和投資家的新物種,吳老師將其稱為“企投家”。

本期音訊,吳老師談了談企業家未來的這一新物種——企投家。

重新認識資本對實體產業的促進作用,是“企投家”們需要共同學習的課程。它非常陌生,但真的代表未來新的商業存在方式。

本期音訊,吳老師講了講本就是風險投資人的雷軍,為什麼辦小米時還四處找投資。

▷在複雜的商業世界,想要更多資訊,聽吳曉波就夠了。點選連結,每天聽見吳曉波:

「 每天聽見吳曉波 」會員紀念卡:柳傳志徐小平雷軍梁文道馮侖連袂推薦(今日頭條) ¥180 購買

重要的事情和有趣的事情,究竟應該把誰放在第一位?

2004年,我發願要寫一本書,因為到200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所以我想寫一本30周年的中國企業成長史。在我發這個願時,我知道它應該是一件挺重要的事情,但一定也是件繁瑣和枯燥的事情,因為要看很多材料,去拜訪很多人。但在後來的4年裡,我咬著牙把這件事情啃下來了。2008年,我如願出版了《激蕩三十年》。

在進行這項枯燥而繁瑣的工作時,我儘量給自己尋找一些樂趣。比如,我從很多的新聞材料和檔中尋找別人從未發現的細節,這一過程給我帶來了快樂。此外,我到各地去拜訪一些老一輩的企業家和創業者,比如年廣久、吳仁寶等,在與他們的溝通交流中,我去體驗人性的戲劇性。

所以,如果讓我在王澍和張五常的建議中做出選擇,依我的個性,可能會選擇張五常:先做重要的事情。

那麼,為什麼王澍會認為在自己的建築師生涯中,樂趣更重要呢?

王澍在《造房子》中提到,他在與另一位建築師張永和交流時,曾達成共識:只有把房子設計得與那些自發營造的平常房屋一樣,但又包含些許不平常,才是一位成功的建築師。

這段話其實代表著王澍的一種價值觀。他認為,一位偉大的建築師,留存在大地上的作品,並不在於是否在最大的城市建造了最高大的建築物,而在於能否建造出與平常百姓一樣的房屋,同時,在細節、材料與空間中體現出你的不尋常性。

也就是說,王澍認為的重要性是從內心及建築中生髮出來的,而不需要依靠外在的自我特徵。因為在他看來,最重要的是你從事一項工作的內心與出發點。

在這一點上,王澍和張五常大概並沒有太大區別。

本周,吳老師還聊了聊以下幾個話題

人生的高度來自于勇氣和智慧,而寬度則來自趣味和自我期許。在專業之外,多一條斜杠,多一些趣味,也許是人生挺有意思的一種冒險和嘗試。

本期音訊,吳老師和王石、馮侖聊了聊他倆是怎麼成為斜杠青年的。

丁磊把養豬從一個笑話,辦成了一件實實在在的事兒,這大概就是所謂的企業家精神,一個人的成功歸根結底是由認真二字構成的。

本期音訊,吳老師講了講網易丁磊養豬玩出了什麼新花樣。

一個具有當代精神的企業家具備兩個特點:一是鍾愛實體產業,讓它反覆運算進步,永續發展;二是學習用投融方式讓財富增值。這種兼具企業家和投資家的新物種,吳老師將其稱為“企投家”。

本期音訊,吳老師談了談企業家未來的這一新物種——企投家。

重新認識資本對實體產業的促進作用,是“企投家”們需要共同學習的課程。它非常陌生,但真的代表未來新的商業存在方式。

本期音訊,吳老師講了講本就是風險投資人的雷軍,為什麼辦小米時還四處找投資。

▷在複雜的商業世界,想要更多資訊,聽吳曉波就夠了。點選連結,每天聽見吳曉波:

「 每天聽見吳曉波 」會員紀念卡:柳傳志徐小平雷軍梁文道馮侖連袂推薦(今日頭條) ¥180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