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騰訊與阿裡音樂達成合作,QQ音樂稱“老熟人又回來了”

文/皮卡丘

9月12日,騰訊音樂與阿裡音樂達成版權轉授權合作。

騰訊音樂將獨家代理的環球、華納、索尼全球三大唱片公司與YG娛樂、傑威爾音樂等音樂版權資源,轉授權至阿裡音樂;同時,阿裡音樂獨家代理的滾石、華研、相信、寰亞等音樂版權也轉授給了騰訊音樂。

數位音樂市場規模增速放緩,行業面臨轉型

數位音樂是區別於實體唱片的一種音樂形式,無論被下載、複製、播放多少遍,其品質都不會發生變化。我們平時手機、電腦裡面通過音樂APP或用戶端分享、播放的音樂多為數位音樂。數位音樂又可以分為線上音樂和電信音樂增值業務,而線上音樂又可分為PC端音樂和移動端音樂。

音樂產業整體可以分為核心層、關聯層、拓展層三部分:音樂產業核心層包括數位音樂產業、音樂演出產業、音樂圖書出版、唱片產業及音樂版權經紀;音樂產業關聯層包括音樂教育培訓產業、專業音響產業及樂器產業;音樂產業拓展層包括卡拉OK市場、廣播電視音樂市場、影視劇遊戲動漫音樂產業。

2015年核心層市場規模占比達到22.04%,相對較穩定。

從音樂行業核心層各細分行業的產值對比來看,數位音樂產值占比最高,達74.88%,同比略有下降,音樂演出產業、版權經紀、音樂圖書出版在結構性調整趨勢中則有所上升。

資料說明,傳統音樂產品或服務已經從大眾文化消費向高端、小眾等細分市場演進,使得音樂產業的核心內容和服務也呈現出兩級分化的趨勢。

即音樂演出、音樂圖書、音樂版權經紀等與大眾消費緊密相關的產業依靠互聯網平臺不斷去除消費的中間環節,讓產品和服務的輸出更下沉;而實體唱片等專業音樂消費則向更高端的市場發展,

產品或服務蘊含更多的品牌價值和文化價值。

《2016中國音樂產業發展報告》資料顯示,中國數位音樂2015年的市場規模達498.18億元。其中PC端音樂市場規模為58.06億元,同比增長13.4%;移動端音樂市場規模為41.5億元,同比增加22.8%;電信音樂增值業務為398.62億元,同比略有下降。

網路音樂使用者規模達5.01億,同比增長4.8%。由於音樂版權保護政策的引導,整體音樂版權保護環境得到持續改善,通過技術的不斷創新,音樂服務的完善化,使得未來移動端數位音樂市場規模有望持續快速增長,數位音樂市場整體規模呈穩步上升的趨勢。

政策推進行業向正版化方向發展,“獨家代理+轉授權”模式興起

2015年國家版權局《關於大力推進我國音樂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到十三五期末,整個音樂產業實現產值3000億元,其中國家音樂產業基地實現產值1000億元,成為在國內外具有較強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骨幹音樂產業集群。

“打通音樂創作、錄製、出版、複製、發行、進出口、版權交易、演出、教育培訓、音樂衍生產品等縱向產業鏈,連接音樂與廣播、影視、動漫、遊戲、網路、硬體播放設備、樂器生產等橫向產業鏈,基本形成上下游相互呼應、各環節要素相互支撐的音樂產業綜合體系”。

此外,國家對於版權保護力度逐步加大,2015年連續出臺4部相關通知和法令進一步打擊盜版。其中國家版權局發佈了《關於責令網路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作品的通知》,要求未經授權傳播的音樂作品,在各網路音樂服務商平臺必須全部下線。

百度音樂、唱吧、喜馬拉雅、阿裡音樂等眾多網路音樂服務商主動下線未經授權的音樂作品220余萬首,超過300家網路音樂平臺關張,大量曾允許免費下載的歌曲無法下載甚至無法收聽。

由於目前數位音樂應用場景較為有限,所以使用者在選擇音樂平臺的時候,最多考慮的便是平臺的曲庫資源是否能夠滿足其需求。《2016騰訊娛樂白皮書》顯示,74.67%的人會主要考慮曲庫大,歌曲多來選擇音樂平臺。

所以,音樂平臺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內容,而強制性的版權管理使盜版音樂下架,市場將在長期發展中獎勵那些擁有大量正規版權的平臺。而平臺擁有的獨家代理權也不意味著獨家佔有,平臺間的音樂版權合作,可以有效地整合音樂資源,實現平臺利益的最大化。

因此,包括騰訊音樂、阿裡音樂在內,多家大型音樂平臺採取了“獨家代理+轉授權”的模式,該模式一方面對正版權益給予了尊重與保護,同時可以通過多方合作分銷共同承擔版權費用,並通過合理分發配置音樂資源,使音樂平臺內容供應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線民規模龐大,使用者付費意願逐步形成

由中國互聯網路資訊中心(CNNIC)發佈的第40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6月,我國線民規模達到7.51億,半年共計新增線民1992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54.3%,較2016年底提升1.1個百分點。我國線民規模增長趨於穩定,互聯網行業持續穩健發展。

從消費群體來看,2015年數位音樂使用者達5.01億,同比增長4.9%。音樂演出產業2015年接待觀眾2241萬人次,同比增長10.26%。以上資料表明,現場和數位音樂消費有著巨大的潛在消費市場。

《2016騰訊娛樂白皮書》資料顯示,目前消費者對於音樂平臺的付費意願為四成左右。在長期免費之後,2015年國家對音樂版權問題監管力度加大,國內主流音樂平臺開始對部分獲得授權的音樂作品進行收費,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用戶付費行為的產生,但用戶付費習慣的養成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2015年中國線上音樂使用者付費市場規模為10.5億元,增速達到121.8%。2015年的高增長主要是由於“劍網”專項活動,重點整治了網路音樂等移動互聯網發展新態勢下產生的侵權盜版行為,極大促進了音樂市場版權規範化。國家加強管控帶來了市場反應,各大主流音樂平臺將非授權內容下架,並對版權音樂收費,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用戶的付費行為。

版權保護環境的改善、付費意識的提高、優質原創音樂內容的生產挖掘了潛在消費者,促進了音樂產業實現巨大產值和商業利潤。

庫克音樂(838660.OC):版權優勢塑造一流音樂消費服務平臺

庫客音樂立足於音樂行業,依靠多年的非流行音樂服務經驗,集中精力關注大學、圖書館、移動互聯網、商業客戶的音樂需求情況,依靠獨特而強大的音樂版權資源,通過獨家版權運營與管理,搭建了專注於非流行音樂發展的庫客數位音樂圖書館,通過多年運營,公司成為了國內經典音樂音訊及視頻版權獲取與運營平臺。

(公司官網)

公司從2006年開始,與世界上近700家唱片公司合作,獲取了200萬首音樂在中國的獨家授權,這些授權不僅內容豐富,而且授權的範圍相當廣泛,包括互聯網流媒體播放、下載;公共場所背景音樂播放;

移動運營商音樂授權與合作;轉授權等權利,這樣廣泛的授權在國內的公司中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2015年,公司從國外唱片公司獲得了100部歌劇視頻互聯網及電影院線播放在中國大陸的永久性權利。

(公司官網)

正是通過這些版權資源,公司從建立伊始就遵循正版、收費的原則,形成穩定的營業模式及現金收入。庫克音樂在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7618萬元,同比大幅增長86.62%,公司業務成長性良好,2015-2016年營業收入均保持87%左右的增長率。

特別提示:本報告中所提供的資訊僅供參考,本報告不能作為投資研究決策的依據,不能作為道義的、責任的和法律的依據或者憑證,無論是否已經明示或暗示。在任何情況下,報告中的資訊或所表達的意見並不構成所述證券買賣的出價或詢價,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在任何情況下,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

本文為唐三板平臺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否則為侵權。

風險提示:唐三板平臺呈現的所有資訊僅作為投資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資訊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其中PC端音樂市場規模為58.06億元,同比增長13.4%;移動端音樂市場規模為41.5億元,同比增加22.8%;電信音樂增值業務為398.62億元,同比略有下降。

網路音樂使用者規模達5.01億,同比增長4.8%。由於音樂版權保護政策的引導,整體音樂版權保護環境得到持續改善,通過技術的不斷創新,音樂服務的完善化,使得未來移動端數位音樂市場規模有望持續快速增長,數位音樂市場整體規模呈穩步上升的趨勢。

政策推進行業向正版化方向發展,“獨家代理+轉授權”模式興起

2015年國家版權局《關於大力推進我國音樂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到十三五期末,整個音樂產業實現產值3000億元,其中國家音樂產業基地實現產值1000億元,成為在國內外具有較強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骨幹音樂產業集群。

“打通音樂創作、錄製、出版、複製、發行、進出口、版權交易、演出、教育培訓、音樂衍生產品等縱向產業鏈,連接音樂與廣播、影視、動漫、遊戲、網路、硬體播放設備、樂器生產等橫向產業鏈,基本形成上下游相互呼應、各環節要素相互支撐的音樂產業綜合體系”。

此外,國家對於版權保護力度逐步加大,2015年連續出臺4部相關通知和法令進一步打擊盜版。其中國家版權局發佈了《關於責令網路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作品的通知》,要求未經授權傳播的音樂作品,在各網路音樂服務商平臺必須全部下線。

百度音樂、唱吧、喜馬拉雅、阿裡音樂等眾多網路音樂服務商主動下線未經授權的音樂作品220余萬首,超過300家網路音樂平臺關張,大量曾允許免費下載的歌曲無法下載甚至無法收聽。

由於目前數位音樂應用場景較為有限,所以使用者在選擇音樂平臺的時候,最多考慮的便是平臺的曲庫資源是否能夠滿足其需求。《2016騰訊娛樂白皮書》顯示,74.67%的人會主要考慮曲庫大,歌曲多來選擇音樂平臺。

所以,音樂平臺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內容,而強制性的版權管理使盜版音樂下架,市場將在長期發展中獎勵那些擁有大量正規版權的平臺。而平臺擁有的獨家代理權也不意味著獨家佔有,平臺間的音樂版權合作,可以有效地整合音樂資源,實現平臺利益的最大化。

因此,包括騰訊音樂、阿裡音樂在內,多家大型音樂平臺採取了“獨家代理+轉授權”的模式,該模式一方面對正版權益給予了尊重與保護,同時可以通過多方合作分銷共同承擔版權費用,並通過合理分發配置音樂資源,使音樂平臺內容供應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線民規模龐大,使用者付費意願逐步形成

由中國互聯網路資訊中心(CNNIC)發佈的第40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6月,我國線民規模達到7.51億,半年共計新增線民1992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54.3%,較2016年底提升1.1個百分點。我國線民規模增長趨於穩定,互聯網行業持續穩健發展。

從消費群體來看,2015年數位音樂使用者達5.01億,同比增長4.9%。音樂演出產業2015年接待觀眾2241萬人次,同比增長10.26%。以上資料表明,現場和數位音樂消費有著巨大的潛在消費市場。

《2016騰訊娛樂白皮書》資料顯示,目前消費者對於音樂平臺的付費意願為四成左右。在長期免費之後,2015年國家對音樂版權問題監管力度加大,國內主流音樂平臺開始對部分獲得授權的音樂作品進行收費,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用戶付費行為的產生,但用戶付費習慣的養成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2015年中國線上音樂使用者付費市場規模為10.5億元,增速達到121.8%。2015年的高增長主要是由於“劍網”專項活動,重點整治了網路音樂等移動互聯網發展新態勢下產生的侵權盜版行為,極大促進了音樂市場版權規範化。國家加強管控帶來了市場反應,各大主流音樂平臺將非授權內容下架,並對版權音樂收費,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用戶的付費行為。

版權保護環境的改善、付費意識的提高、優質原創音樂內容的生產挖掘了潛在消費者,促進了音樂產業實現巨大產值和商業利潤。

庫克音樂(838660.OC):版權優勢塑造一流音樂消費服務平臺

庫客音樂立足於音樂行業,依靠多年的非流行音樂服務經驗,集中精力關注大學、圖書館、移動互聯網、商業客戶的音樂需求情況,依靠獨特而強大的音樂版權資源,通過獨家版權運營與管理,搭建了專注於非流行音樂發展的庫客數位音樂圖書館,通過多年運營,公司成為了國內經典音樂音訊及視頻版權獲取與運營平臺。

(公司官網)

公司從2006年開始,與世界上近700家唱片公司合作,獲取了200萬首音樂在中國的獨家授權,這些授權不僅內容豐富,而且授權的範圍相當廣泛,包括互聯網流媒體播放、下載;公共場所背景音樂播放;

移動運營商音樂授權與合作;轉授權等權利,這樣廣泛的授權在國內的公司中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2015年,公司從國外唱片公司獲得了100部歌劇視頻互聯網及電影院線播放在中國大陸的永久性權利。

(公司官網)

正是通過這些版權資源,公司從建立伊始就遵循正版、收費的原則,形成穩定的營業模式及現金收入。庫克音樂在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7618萬元,同比大幅增長86.62%,公司業務成長性良好,2015-2016年營業收入均保持87%左右的增長率。

特別提示:本報告中所提供的資訊僅供參考,本報告不能作為投資研究決策的依據,不能作為道義的、責任的和法律的依據或者憑證,無論是否已經明示或暗示。在任何情況下,報告中的資訊或所表達的意見並不構成所述證券買賣的出價或詢價,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在任何情況下,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

本文為唐三板平臺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否則為侵權。

風險提示:唐三板平臺呈現的所有資訊僅作為投資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資訊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