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古代少有的兩個旅行達人,一個是徐霞客,另一個是?

文 / 起叔

-1-

從直立行走到快馬加鞭,從汽車火車到身在彩雲之邊。

交通工具的每一次更新反覆運算,無不都使人類移動的速度變得愈加飛快,也使旅遊行業跟著發展的幾乎停不下來……

快,越來越快。

因為快,於是也就有了“華東五市六日遊”、“歐洲六國九日遊”…走馬觀花、自拍杆交叉,一如打卡。不得不說,這種模式的出現一定程度上還正是拜交通太過發達所賜:快到沒深度、沒精度……

而相較而言,筆者還是更喜歡中國古代這兩人的旅行的感覺。他二人均是竹杖芒鞋、孤身行天下,只是有所不同的是,一人重人文、一人重地理。

-2-

重地理的人自然是徐霞客。

徐霞客是一個極其幸運的人,

他出生在書香世家卻不被功名利祿所縛,成長在滿是傳統思想的大環境中、卻又有一個不受其影響的家庭小環境:他十五歲那年曾應過一回童子試,在沒有考取後便更無意於此,其父見後,也不作勉強,只是鼓勵他做一個博學之人。

因為向來所好,也因為父親的期許,徐霞客廢寢忘食、博覽群書。可是,書中畢竟有限事,自然才是無窮廣,漸漸地,在萬卷書讀罷後,

徐霞客愈發地想出去行那萬里路,想“達人所之未達,探人所之未知”……

在西元1608年,二十二歲的徐霞客在父親去世三年之後而又在母親通情達理的情況下,第一次遠遊。

也直接開始了近30年的旅行,直到一把骨頭徹底融入黃土。

而那一路上,也曾餐風飲露、艱辛困頓,

也有過狼蟲之危、病疾之災,但每每看到山奔海立、沙起雲飛,則一切困意頓消,一條腿堅決邁出、另一條腿又緊緊跟上。

也終於,30余年間,徐霞客足跡遍及今21個省、市、自治區,從細研究了每一處的地理、人文、動植物狀況,並留下了珍貴的《徐霞客遊記》。

-3-

如果說徐霞客一路所行感受到是一場視覺的盛宴的話,那接下來此人所感受到的則更多的是思想的大餐……

此人,即是司馬遷。

司馬遷在慘遭宮刑之前,也是一個幸福的人,彼時他的父親為大漢王朝的太史令,權雖不大,但日子過的還湊合。且也因為父親職位之便,司馬遷也是自幼飽讀詩書,而及至年長,其父又讓其遊歷天下。

其實,自此時之時,司馬遷的父親就已有了修史的願望,所以司馬遷從二十歲開始的遊歷是負有使命在身的:網羅天下放失舊聞。

而以此為准,從京師長安起,南游江、淮,上會稽,探禹穴,窺九疑,浮於沅、湘,北涉汶、泗,講業齊、魯之都,觀孔子之遺風,鄉射鄒嶧,厄困鄱、薛、彭城,過梁、楚以歸。

所行之處很多,而所聞之事則更讓人震撼,正也是這一路見聞,成了太史公高視千載的基石,成了太史公日後撰《史記》的主要素材之一。

可司馬遷的不幸是,因李陵之禍,慘遭宮刑,為此,他總以為有辱先人,醜莫大焉,而每念斯恥,無不汗流浹背。但即便如此,他還是強忍著身痛心累,立志完父願,成司馬家言。

-4-

當然,效仿以上兩位旅行達人已然不可能,或因為時間、或因為金錢,不充足。但我們不妨在同等條件下,少幾個目的地,而多一些停留、多一些駐足。

| 文:起叔

| 圖片來自網路

而所聞之事則更讓人震撼,正也是這一路見聞,成了太史公高視千載的基石,成了太史公日後撰《史記》的主要素材之一。

可司馬遷的不幸是,因李陵之禍,慘遭宮刑,為此,他總以為有辱先人,醜莫大焉,而每念斯恥,無不汗流浹背。但即便如此,他還是強忍著身痛心累,立志完父願,成司馬家言。

-4-

當然,效仿以上兩位旅行達人已然不可能,或因為時間、或因為金錢,不充足。但我們不妨在同等條件下,少幾個目的地,而多一些停留、多一些駐足。

| 文:起叔

| 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