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三國時期最冤的一位戰將,立下無數汗馬功勞卻被自己人活活害死

都說亂世出英雄,三國就是一個造就英雄的亂世,所以這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年代!而我要說的這位戰將就是三國時期的一位英雄,他就是蜀國大將—魏延!

那是什麼原因要說他冤呢?

原因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有這樣一個情節,蜀國大將魏延在劉備死後自恃位高權重欲要謀反,最後被馬岱斬于馬下,可是真相真的是真樣嗎?

不然,我們知道,其實《三國演義》中被加入了許多虛構的情節,所以在經過歷史學家不斷分析史料後最終還了魏延一個清白,

那真相究竟是怎樣呢?這個要從最初說起。

建安十六年,劉備入川幫助劉璋抵抗張魯,這時候,魏延跟隨劉備作戰。但是一年後,劉備與劉璋因為種種不和,最終開始決裂,於是劉備和劉璋的戰爭就開始了。

當時劉備軍力不足一萬,並且缺衣少糧,而劉璋派遣派遣張任、鄧賢等將領精銳去絞殺劉備,但是因為魏延等人的英勇作戰,劉備大敗劉璋軍隊。

後來,劉備派遣魏延等人平定廣漢郡,立下戰功,被封為牙門將軍。

建安二十四年後,劉備奪取漢中。辛辛苦苦打下的城池需要哪位元大將鎮守呢?當時人們議論紛紛,都以為劉備要任命張飛為漢中太守。但劉備不愧為皇叔,他決定把這個重任交給當時血氣方剛的年輕將領魏延。

事實證明,劉備用人高人一籌,這個決定是完全正確的。

《三國演義》中,魏延和諸葛亮是經常鬧矛盾的,但在史書中,並沒有記載魏延和諸葛亮的矛盾,事實上,諸葛亮和魏延在當時客觀因素的影響下,基本不會有矛盾產生,因為蜀國後期五虎將基本上都已離世,而魏延是當時唯一的文武全才,諸葛亮即使不考慮自己也會考慮蜀國江山,所以諸葛亮只會重用魏延不可能會與魏延不和,

再加上魏延當時在蜀國已經是位高權重,怎麼可能放棄自己的地位與威望做一個叛國賊?

但是,不得不提諸葛亮身邊的一個人物,他就是諸葛亮的親信—楊儀。

蜀國後期,諸葛亮一攬蜀國朝政,所以楊儀的地位也跟著上升到一定高度,有時候甚至以諸葛亮的名義發號施令。這個時候心直口快的魏延就很不爽。所以久而久之,魏延與楊儀的矛盾日益加劇。

諸葛亮活著時,即使楊儀與魏延有多大矛盾都要看諸葛亮的面子,但是諸葛亮死後,因為楊儀是諸葛亮的親信,所以當時的地位是很高的,在這個時候魏延依舊對楊儀一副不屑的樣子,所以楊儀記恨在心就不斷尋找機會要加害魏延,最後終於被楊儀找到機會挑撥魏延與劉禪的關係,說“魏延欲要謀反!”,劉禪正要派人查清此事,魏延一句“誰敢殺我?”徹底激怒劉禪引來殺身之禍,最終被斬首于馬下。

最終被斬首于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