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諜戰探疑:《黎明之前》的槍傷解讀真的那麼合情合理嗎?

作為一部非常優秀的諜戰劇,《黎明之前》給看官們留下的懸疑是非常多的,在解讀完電話追蹤的案例後,小編與看官們一起探討下劉新傑的槍傷案例。當然,起因就是李伯涵通過現場勘察,

判斷地下黨負責除奸的槍手身上有槍傷。而劉新傑能夠順利過關,主要靠醫務處長馬蔚然打了馬虎眼。

《黎明之前》劇照

根據李伯涵的說法,子彈在擊中人體後方向會發生改變,因此,在亞新飯店牆上找到的彈著點,理應發生過改向才會如此。

事實上,李伯涵這種推理屬於先入為主,看似合理但未必可靠。

《黎明之前》劇照

首先,在亞新飯店擊中劉新傑的人,是以什麼樣的姿勢開的槍,只有目擊者劉新傑知道,其他人無法判斷這人是躺著或是跪著進行射擊。當然,如果從這人身中兩槍來判斷是臨死一搏也未嘗不可,

但臨死前,為什麼一定是躺在地上射擊的呢?無法解釋。

《黎明之前》劇照

第二,既然子彈擊中人體會發生變向,那就有可能向任意方向變向,不可能像打檯球一樣可以預測和判斷反彈角度。在實戰和實彈射擊過程中,發生跳彈也是常事,

誰又可以預估跳彈可能的方向呢?

《黎明之前》劇照

第三,李伯涵估計槍手中彈的結論是對的,但通過圖解彈道的方式來證明是多餘的。既然是貫穿擊傷了槍手,彈頭上多多少少會殘留血樣,那時雖然沒有先進的血液和遺傳學鑒定技術,

但是發現血跡應該不是什麼天大的難事。通過那麼複雜的推理來證明槍手受傷,有點南轅北轍的味道。

《黎明之前》劇照

不管李伯涵推理方式是否對路,他提出體檢追凶的思路還是正確的,套路也比較老道。只不過千算萬算,算不到醫務處長馬蔚然會被鉗制,

從而讓劉新傑能夠順利過關。

《黎明之前》劇照

對諜戰劇感興趣的看官,歡迎關注頭條號軍緣鑫播客,大家共同分析探索諜戰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