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關注|太給力!新時代,你的生活將發生這些變化……

18日上午,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說,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在這份三萬多字的報告中,過去5年來我們取得的一項項民生成果令人欣喜。

更重要的是,展望未來,這份報告還披露了更多的民生“紅包”,咱們也別錯過!

上一個5年,這是我們的成績單

國內生產總值由54萬億元增長至80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

糧食生產能力達到12000億斤。

城鎮化率年均提高1.2個百分點,8000多萬農業轉移人口成為城鎮居民。

6000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4%以下。

城鄉居民收入增速超過經濟增速,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

人民健康和醫療衛生水準大幅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設穩步推進。

未來,這些民生“紅包”值得期待

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

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

未來

根據十九大報告的工作部署

這些民生“紅包”值得期待

更令人民滿意的教育

“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辦好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網路教育,

普及高中階段教育。

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

健全學生資助制度,使絕大多數城鄉新增勞動力接受高中階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

更高的就業品質和收入水準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

實現更高品質和更充分就業。”

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注重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鼓勵創業帶動就業。

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農民工多管道就業創業。

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

堅持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提高。

拓寬居民勞動收入和財產性收入管道。

更全面的社會保障體系

“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畫。

儘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

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大病保險制度。

建立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

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管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

更均衡的發展

“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党的莊嚴承諾。”

堅持精准扶貧、精准脫貧。

堅持大扶貧格局,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

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大病保險制度。

深入實施東西部扶貧協作,重點攻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任務。

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

更健康的體魄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誌。”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

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全科醫生隊伍建設。

全面取消以藥養醫。

實施食品安全戰略,讓人民吃得放心。

堅持中西醫並重,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

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

更專業的社會治理水準

“建設平安中國,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確保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

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依法打擊和懲治黃賭毒黑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

更豐富的社會文化活動

“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

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籌辦好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

加強中外人文交流,以我為主、兼收並蓄。

更清新的空氣、更美麗的中國

“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打贏藍天保衛戰。

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

健全環保信用評價、資訊強制性披露、嚴懲重罰等制度。

來源 | 人民日報用戶端

編輯 | 娜娜

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

更均衡的發展

“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党的莊嚴承諾。”

堅持精准扶貧、精准脫貧。

堅持大扶貧格局,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

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大病保險制度。

深入實施東西部扶貧協作,重點攻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任務。

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

更健康的體魄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誌。”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

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全科醫生隊伍建設。

全面取消以藥養醫。

實施食品安全戰略,讓人民吃得放心。

堅持中西醫並重,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

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

更專業的社會治理水準

“建設平安中國,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確保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

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依法打擊和懲治黃賭毒黑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

更豐富的社會文化活動

“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

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籌辦好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

加強中外人文交流,以我為主、兼收並蓄。

更清新的空氣、更美麗的中國

“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打贏藍天保衛戰。

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

健全環保信用評價、資訊強制性披露、嚴懲重罰等制度。

來源 | 人民日報用戶端

編輯 | 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