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網事·感動2017"三季度人物群像掃描:平凡人生“不平凡”

原標題:平凡人生“不平凡”——“中國網事·感動2017”三季度人物群像掃描

新華社北京10月19日電人不能永生,但精神卻可以亙古。生活中,我們會被一些平凡的人所打動,被一些不平凡的壯舉所感染。

“中國網事·感動2017”三季度網路人物評選結果19日正式揭曉。他們甘於寂寞樂於奉獻,傳遞愛心造就善舉,用切實的行動、無悔的選擇,詮釋著人性中的真善美。

守護生命彰顯人間真情

“我談不上是英雄……幫助人,這是很自然的事。”林啟輝,海南人,一名愛“打抱不平”的體育老師。

2016年的一天,林啟輝逛街時發現一名女店主暈倒,自告奮勇上前急救。他採取人工呼吸、心肺復蘇等施救手段,甚至用口吸出、舔出病人口中的痰,終於使病人恢復呼吸。助人為樂已融入林啟輝的日常生活:在街頭勇救被精神病患者毆打的女子;在路邊幫助車禍遇險的傷者入院就醫;在社區游泳池發現溺水3歲女童並將其救起……

劉健軍,黑龍江人。23年來,他始終秉承“關愛老人,從身邊做起”的服務理念,熱心為65歲以上老年人,尤其是困難老人、行動不便老人和空巢老人等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免費為轄區居民理髮4萬餘人次,為行動不便及臨終關懷老人上門免費服務3000餘次,獲得了轄區老年人的交口稱讚。

不管自己身處何種險境,群眾的危難就是“衝鋒號”。7月23日深夜,正在休假的消防戰士楊金輝,發現一名有輕生念頭的中年女性,他挺身而出,避免了一場悲劇的發生。2015年,一歲多的兒子被查出患上了自閉症;2016年秋天,已經懷孕八個月的妻子不幸流產;近兩年,母親又連續做手術……在家人最需要的時候,楊金輝卻因工作原因難以常伴左右。在家庭變故面前,楊金輝舍小家為大家,

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

“義無反顧地出發,不畏艱險地潛水,你們最棒!”2017年第13號颱風“天鴿”來襲,一條“地下車庫被淹有人被困”的求助資訊在珠海潛水圈擴散。張磊、谷金龍、黃耀佳、陶永德等十余位潛水教練冒著生命危險,毅然趕往事發地。他們在能見度基本為零、光線為零,且危機四伏的地下車庫,6次盲潛進車庫“黑水潭”,成功救出被困者。救援剛結束,他們又接到求助電話,

立即趕往另一個被淹車庫……

於無聲處譜寫人生價值

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堅持不懈。魏永華今年53歲,雙腿殘疾卻心存善念,風雨無阻赴“麻風村”為老人義務理髮。“有些老人‘走’之前,會專門找我理一次發。我會把他們的髮型整理好,面容刮洗乾淨,我也很樂意做這樣的事。”魏永華覺得,陪伴老人走過生命最後一站,自己同樣得到了釋放。

“哪裡有地震,哪裡就有楊軍。”2004年,楊軍創立國內第一支戶外救援隊,13年來參與過四川雅安地震、甘肅岷縣地震、雲南魯甸地震和西藏日喀則地震的救援工作,組織過2014年新疆于田地震、2015年新疆皮山地震、2017年新疆塔縣地震、精河地震等聯合救援行動。作為壹基金聯合救災新疆地區的負責人,他推動建立了新疆民間公益聯合救災、聯合公益網路,致力於推動新疆民間公益組織和少數民族公益事業健康發展。

今年46歲的陳默是武漢市一名民警,她構建了以群防群治力量為主體的網上網下立體防控體系,被譽為武漢警界的“創客之星”。陳默積極探索“互聯網+”在公安工作中的應用,創新性地把警務工作搬上網路:“滴滴找警”破解“見警難”困惑;創造性地建立了“陽光微警務”平臺、推出了“落戶一鍵通”並投入運行;“掌管”2515個微信群,使13.9萬名參群居民成了民警們的“千里眼”、“順風耳”……她的不斷創新,使警民關係更加緊密,捕捉警情線索和民意社情更加迅速,民警日常工作更加富有效率。

自強不息書寫精彩人生

面對磨難,唯有自強不息。李娟,身患脊髓性空洞症,全身癱瘓,但她並沒有放棄,而是選擇與命運抗爭。2015年底,李娟在朋友圈裡做微商,賣出了家中滯銷的蘋果,一次偶然的嘗試,開啟了李娟的電商之路。一年多來,李娟在微信平臺賣出了3萬公斤水果,不僅解決了家裡經濟困難問題,而且幫助親戚鄰居銷售水果,成了遠近聞名的“勵志網紅”。

“有自己的夢想,而且敢於去追求,光是這一點就很了不起。”17歲的“外賣小哥”毛召木立志成為一名同聲傳譯,為了實現職業理想,他撿起課本,邊送外賣邊自學英語,甚至還用英語發送外賣短信,被人稱為“勵志外賣哥”。今年8月,毛召木通過成人自考被大學錄取,重新走進校園,他離自己的夢想又近了一步。

人生實苦,但請你足夠相信。今年19歲的魏祥,先天性疾病導致他雙下肢運動功能喪失,與母親相依為命。魏祥說:“我就想盡最大努力學習,對得起幫助我的人,也對得起辛苦撫養我的媽媽,回報他們。”魏祥不負眾望,在2017年高考中取得了648的高分,被清華大學錄取。

平凡的人也能辦成不平凡的事,成就不平凡的人生。“草根英雄”們用生命守護他人,用敬業譜寫價值,用堅韌成就人生。

“哪裡有地震,哪裡就有楊軍。”2004年,楊軍創立國內第一支戶外救援隊,13年來參與過四川雅安地震、甘肅岷縣地震、雲南魯甸地震和西藏日喀則地震的救援工作,組織過2014年新疆于田地震、2015年新疆皮山地震、2017年新疆塔縣地震、精河地震等聯合救援行動。作為壹基金聯合救災新疆地區的負責人,他推動建立了新疆民間公益聯合救災、聯合公益網路,致力於推動新疆民間公益組織和少數民族公益事業健康發展。

今年46歲的陳默是武漢市一名民警,她構建了以群防群治力量為主體的網上網下立體防控體系,被譽為武漢警界的“創客之星”。陳默積極探索“互聯網+”在公安工作中的應用,創新性地把警務工作搬上網路:“滴滴找警”破解“見警難”困惑;創造性地建立了“陽光微警務”平臺、推出了“落戶一鍵通”並投入運行;“掌管”2515個微信群,使13.9萬名參群居民成了民警們的“千里眼”、“順風耳”……她的不斷創新,使警民關係更加緊密,捕捉警情線索和民意社情更加迅速,民警日常工作更加富有效率。

自強不息書寫精彩人生

面對磨難,唯有自強不息。李娟,身患脊髓性空洞症,全身癱瘓,但她並沒有放棄,而是選擇與命運抗爭。2015年底,李娟在朋友圈裡做微商,賣出了家中滯銷的蘋果,一次偶然的嘗試,開啟了李娟的電商之路。一年多來,李娟在微信平臺賣出了3萬公斤水果,不僅解決了家裡經濟困難問題,而且幫助親戚鄰居銷售水果,成了遠近聞名的“勵志網紅”。

“有自己的夢想,而且敢於去追求,光是這一點就很了不起。”17歲的“外賣小哥”毛召木立志成為一名同聲傳譯,為了實現職業理想,他撿起課本,邊送外賣邊自學英語,甚至還用英語發送外賣短信,被人稱為“勵志外賣哥”。今年8月,毛召木通過成人自考被大學錄取,重新走進校園,他離自己的夢想又近了一步。

人生實苦,但請你足夠相信。今年19歲的魏祥,先天性疾病導致他雙下肢運動功能喪失,與母親相依為命。魏祥說:“我就想盡最大努力學習,對得起幫助我的人,也對得起辛苦撫養我的媽媽,回報他們。”魏祥不負眾望,在2017年高考中取得了648的高分,被清華大學錄取。

平凡的人也能辦成不平凡的事,成就不平凡的人生。“草根英雄”們用生命守護他人,用敬業譜寫價值,用堅韌成就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