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1945年蘇聯出兵中國東北,日本號稱皇軍之花的關東軍為何慘敗?

早在1943年德黑蘭會議上,史達林就對羅斯福和邱吉爾說過:"一旦德國最後垮臺,那時就有可能把必要的支援部隊調到西伯利亞,然後我們就能聯合起來打擊日本。"這是史達林第一次明確表示在對德國戰爭結束後蘇聯將參加對日作戰。

當時,三方還就蘇聯出兵東北的政治條件進行了試探性的會談。1945年2月4日至11日,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會議在雅爾達召開,出席會議的有蘇、美、英三國首腦史達林、羅斯福和邱吉爾。會議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討論蘇聯出兵中國東北問題。在1945年2月4日雅爾達會議的時候,中華民國正接受了豫湘桂會戰的慘敗,損失兵力30多萬和相當的領土。

在日本和蘇聯關係一度緊張時,關東軍確有六、七十萬兵力。但是從1944年初日軍決定進行打通大陸走廊作戰時開始,就大量向南調用該軍。在1至3月間,關東軍一部分調往華中,使總兵力由一百六十五個步兵大隊減少到九十六個大隊,

炮兵由七十三個大隊減少到五十一個大隊。兵員總數則由六十五萬人減至五十萬人。當豫中會戰打響後,再次從關東軍抽兵南下,至4月中旬,關東軍總人數僅為四十萬人。至1944年底,日軍打通大陸走廊作戰結束時,關東軍比1943年減少了一半,僅二、三十萬兵力。調出的主要兵團達十二個師團和一個坦克師團,以及大部分航空兵。1945年初,日軍大本營制定了《駐滿兵備大綱》,決定讓關東軍在外觀上保持強大軍備威容”,
“以外貌強大的軍備威脅蘇聯。

根據這個“外強中乾”的決策,1945年1至3月,關東軍再次被調出八個師團和第6軍司令部調往華中。1945年8月9日零時10分,蘇聯一百五十多萬軍隊從東、北、西三個方向,在四千多公里的戰線上越過中蘇、中蒙邊境,

向日本關東軍發動忽然襲擊。蘇聯打關東軍,出動了十一個合成集團軍、兩個戰役集群、一個坦克集團軍、三個航空軍集團和三個防空軍集團、四個獨立航空兵軍,總兵力為l577700萬人,有26137門火炮,5556輛坦克,3446架飛機的強大部隊。

到了二戰後期,關東軍的精銳大部分被替換到了太平洋戰場攻打打美國,

1945年1月,就從關東軍抽調13個師團和一支特設的具有高度機械化的常備兵團赴太平洋戰場。4月初,美軍攻佔沖繩島,並對日本本土開始空襲,日本不得不集中兵力進行本土決戰的準備,為此又從關東軍抽走7個師團,並將關東軍儲備的近1/3的戰略物資以及大批人員調回國內。所以到了後期,關東軍的編制還在,但內核不再是以前的那波虎狼之師了。1945年時號稱70萬的關東軍,有戰鬥力的大概只有20萬左右,其他的很多是老人和孩子湊數的。而二戰晚期關東軍的武器裝備嚴重不足,甚至抽調偽軍的裝備補充新編關東軍部隊。

自五月份德國投降後,蘇聯軍隊經過了充分的準備,人數和武器裝備都碾壓關東軍,蘇聯方面一直在進行對日作戰的準備。1945年5月至8月,蘇聯向遠東濱海地區和後貝加爾運去了136000節車皮的部隊和作戰物資。4月到9月,共發出火車1692列。其中,運送步兵的為502列,運送炮兵的火車為261列,運送坦克兵的火車為250列,運送工程兵和其他部隊的火車為670列。在調運高峰的6月和7月,每天晚上發出的火車平均為26列。當時從西線調到遠東的蘇軍有三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和一個坦克集團軍,共12個軍,39個師,使蘇軍在濱海地區和後貝加爾的兵力增加了一倍。 在後勤保障方面,蘇軍建立了200多座大型倉庫、若干所野戰醫院,還有油庫,儲備了供157萬人用的物資。

1945年8月初,蘇軍在遠東共展開了11個合成集團軍、兩個戰役集群、1個坦克集團軍、3個航空軍集團和3個防空軍集團、4個獨立航空兵軍,總兵力近160萬人,有26137門火炮,5556輛坦克,3446架飛機,還擁有太平洋艦隊、阿莫爾地區艦隊。可見,進攻關東軍的蘇軍不但是精銳,還是日本軍隊並沒有太多交戰經驗的大兵團機械化部隊,實力碾壓日軍。蘇軍對此戰極其重視,史達林把蘇軍大量優秀的高級將領都派往遠東,隨後蘇軍突然襲擊關東軍,關東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從8月9日零時10分至淩晨1時,蘇軍未經炮兵和航空兵火力准許就發起了全面進攻。總攻發起以後,空軍先後出動了兩批共480架轟炸機,在殲擊機的掩護下,對海拉爾、齊齊哈爾、哈爾濱、長春、吉林、瀋陽等地的軍事工業基地及鐵路樞紐和機場等重要目標實施了集中轟炸。日空軍懾于蘇軍的威力,在戰役的第一天就轉移到南朝鮮和本土。蘇軍一開始就掌握了戰區制空權,為地面部隊順利推進創造了有利條件。對比日本,當時日本國內認為就算蘇聯打過來最早也是1946年的事情。實際上直到蘇聯開戰後,日本國內才知道原來蘇聯真的發動攻擊。蘇軍是8月9號宣戰的,但是日本發到國內的電報沒有發送成功,實際上日本是10號才正式收到蘇軍的宣戰書。

當時整個世界都籠罩在盟軍勝利的前景下,首先可以關東軍是在螳臂當車,違背了歷史的發展趨勢,而且關東軍的士氣絕對比不上把強大德軍從蘇聯領土趕去波蘭的趕回德國本土的紅軍強,加上日本軍隊連年的戰爭消耗,日本國力無法向以前一樣供給軍隊後勤,青年兵源也是一個問題,太平洋戰場節節敗退,石油遏制了海軍,飛行員和資源遏制了航空隊,而較為強大的陸軍也在這個大背景下黯然失色。

1945年時號稱70萬的關東軍,有戰鬥力的大概只有20萬左右,其他的很多是老人和孩子湊數的。而二戰晚期關東軍的武器裝備嚴重不足,甚至抽調偽軍的裝備補充新編關東軍部隊。

自五月份德國投降後,蘇聯軍隊經過了充分的準備,人數和武器裝備都碾壓關東軍,蘇聯方面一直在進行對日作戰的準備。1945年5月至8月,蘇聯向遠東濱海地區和後貝加爾運去了136000節車皮的部隊和作戰物資。4月到9月,共發出火車1692列。其中,運送步兵的為502列,運送炮兵的火車為261列,運送坦克兵的火車為250列,運送工程兵和其他部隊的火車為670列。在調運高峰的6月和7月,每天晚上發出的火車平均為26列。當時從西線調到遠東的蘇軍有三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和一個坦克集團軍,共12個軍,39個師,使蘇軍在濱海地區和後貝加爾的兵力增加了一倍。 在後勤保障方面,蘇軍建立了200多座大型倉庫、若干所野戰醫院,還有油庫,儲備了供157萬人用的物資。

1945年8月初,蘇軍在遠東共展開了11個合成集團軍、兩個戰役集群、1個坦克集團軍、3個航空軍集團和3個防空軍集團、4個獨立航空兵軍,總兵力近160萬人,有26137門火炮,5556輛坦克,3446架飛機,還擁有太平洋艦隊、阿莫爾地區艦隊。可見,進攻關東軍的蘇軍不但是精銳,還是日本軍隊並沒有太多交戰經驗的大兵團機械化部隊,實力碾壓日軍。蘇軍對此戰極其重視,史達林把蘇軍大量優秀的高級將領都派往遠東,隨後蘇軍突然襲擊關東軍,關東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從8月9日零時10分至淩晨1時,蘇軍未經炮兵和航空兵火力准許就發起了全面進攻。總攻發起以後,空軍先後出動了兩批共480架轟炸機,在殲擊機的掩護下,對海拉爾、齊齊哈爾、哈爾濱、長春、吉林、瀋陽等地的軍事工業基地及鐵路樞紐和機場等重要目標實施了集中轟炸。日空軍懾于蘇軍的威力,在戰役的第一天就轉移到南朝鮮和本土。蘇軍一開始就掌握了戰區制空權,為地面部隊順利推進創造了有利條件。對比日本,當時日本國內認為就算蘇聯打過來最早也是1946年的事情。實際上直到蘇聯開戰後,日本國內才知道原來蘇聯真的發動攻擊。蘇軍是8月9號宣戰的,但是日本發到國內的電報沒有發送成功,實際上日本是10號才正式收到蘇軍的宣戰書。

當時整個世界都籠罩在盟軍勝利的前景下,首先可以關東軍是在螳臂當車,違背了歷史的發展趨勢,而且關東軍的士氣絕對比不上把強大德軍從蘇聯領土趕去波蘭的趕回德國本土的紅軍強,加上日本軍隊連年的戰爭消耗,日本國力無法向以前一樣供給軍隊後勤,青年兵源也是一個問題,太平洋戰場節節敗退,石油遏制了海軍,飛行員和資源遏制了航空隊,而較為強大的陸軍也在這個大背景下黯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