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在華為狼網紅小米OPPO面前,中興為什麼不行了?

中興旗下的智能手機品牌Nubia,其實在華為前幾天剛剛發佈了自家的新品旗艦——Z17S,以及一款中端產品Z17miniS。

雖然中興Nubia新品頂著長久積累下的無邊框全面屏技術,但毫不意外的被華為的聲勢掩蓋掉了。

即便昨天晚上中興又在國外發佈了一款折疊雙屏手機——中興天機Axon M,也只能勉強趕上華為手機新聞的版面。

中興的手機業務也讓人看得雲裡霧裡,發展了已經二十年,有管道、供應鏈、技術等全方位的優勢,可就是一副扶不上牆的面相。按聯想柳傳志的說法,就是“工技貿”不均衡,在“貿”上不作為。

從2004年開始,忙了十幾年交班退休的侯為貴,看到這樣的結果這頭扛了半輩子的老牛也不得不在2016年正式離休前,

對自己親手提拔起來接班人挨個削藩。

可是萬事都怕對比,人比人該死貨比貨該扔。看看中興的老對手華為!宣導狼性的華為業績連年飄紅,不說老本行通訊設備業務上兩者相差數十倍的體量,就聯手機業務華為都攻城掠地已經拿下全球市場份額的11.3%,馬上就要吊打蘋果碾壓三星了。而起步更早的中興手機呢?相比起來,

感覺中興就像是一個徹頭徹尾失敗的公司。

要知道中興可是前國產手機領頭羊!以前長期排在國產品牌第一的位置。與整個智慧手機市場群英爭霸相比,中興的這種冷淡已經到了雙耳不聞窗外事的地步,中興高管對待市場那種閒庭信步的態度,

完全感受不出任何他們對待市場競爭的緊迫感,一直兀自踱步向前。

不過即便如此,中興手機的全球銷量也接連幾年穩定在5000萬臺上下(包括ZTE、Nubia及全球各管道的功能手機智能手機),連著5年的時間排名美國智能手機銷量排行榜第四位。

2000年全球電信寒冬的時候,

中興靠著最早佈局小靈通手機及電信設備賺得盆滿缽滿,成功在國內電信設備商中搶先半個身位。同時也將自己押注CDMA技術錯失的市場機會補了回來。

要知道當時的大唐,因為眼紅華為豪賭WCDMA技術,也學著全面押注TD技術,現在已經淪為了二線電信設備商。同時發現手機市場這塊蛋糕的華為,到2004年才正式推出自家的手機終端產品,並且一直走的是ODM代工的路子。

嘗到甜頭的中興立馬成立了終端事業部,2003年時中興的手機業務銷售額達到48.2億元,當年據說整個小靈通業務(包含電信設備)達到了120億元,連著3年占中興總收入的50%。可是當時小靈通業務已經開始展現頹勢,國家有意封殺小靈通,各大電信運營商已經停止採購小靈通設備。

2004年,中興轉頭大力發展手機業務,邀請人氣正旺的李連傑作為手機代言人。

再跟著,中國電信運營商重新整合分家,移動、聯通、電信三巨頭局面坐實。中興靠著在CDMA技術上的先發優勢,與靠CDMA技術起家的高通合作更加緊密,背靠高通的中興幾乎承包了所有電信合約機。

而現在的高通大家都熟悉了,高通現在靠著自己一家之力承包了整個Android高端智慧手機的全新技術晶片解決方案研發。每年Android手機的全新高端功能都需要高通的一手扶持,各家手機廠商才能搞定。而中興早在十年前就與高通有這樣核心的合作關係。2010年,中興手機的設計研發能力基本上就趕上了國際一線水準。

可是即便中興跟高通有這樣密切的關係,中興手機還是沒能像想像中爆發成長。究其原因,還是因為中興太慢了!

中興手機現在的狀態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供應鏈資源雄厚、手握全球優質運營商管道。可是想讓中興成長為國際一線手機廠商,已經錯失多次機會的中興告訴我們這事基本不可能。

這裡邊有管理的原因,也有公司基因的原因,還有技術研發、設計服務、宣傳行銷各方面的原因。不過核心原因還是因為:中興是一個做B2B業務公司,十分看重技術服務、管道合作,讓他做toC業務實在是為難。

這兩年中興也是這樣,雖然從2012年就開始大喊要拿下B2C,但還是一心只做管道,根本不管宣傳行銷。近兩年好不容易重視了一下互聯網行銷,也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有事的時候灑灑水完事。

中興完全是一家企業服務公司,讓他好好研發技術拿下客戶管道還行,中興根本做不到聯想那種“工技貿”排兵佈陣的玩法,或者說侯為貴也不願意學得跟柳傳志一樣,侯為貴不是那種抛頭露面出風頭的人。雖然中興、聯想都在2000年中國企業的出海潮中,拔得了各自領域中的頭籌,也都深諳各地市場管道商會資源的運營。但中興根本沒有聯想那種toC企業必備的長期宣傳規劃。

B2B管道因為技術發展週期限制,雖然賺錢的時候白花花的銀子擋都擋不住,但市場需求一斷,過冬的日子是真難熬。近兩年5G技術發展應用過於緩慢,連阿爾卡特朗訊這樣的大牌都趕緊跟競爭對手Nokia合併了事,業內甚至還在打賭Nokia什麼時候跟愛立信合併。更不用說前兩年3G、4G標準爭奪期,死掉了一批電信設備商。

2004年,中興轉頭大力發展手機業務,邀請人氣正旺的李連傑作為手機代言人。

再跟著,中國電信運營商重新整合分家,移動、聯通、電信三巨頭局面坐實。中興靠著在CDMA技術上的先發優勢,與靠CDMA技術起家的高通合作更加緊密,背靠高通的中興幾乎承包了所有電信合約機。

而現在的高通大家都熟悉了,高通現在靠著自己一家之力承包了整個Android高端智慧手機的全新技術晶片解決方案研發。每年Android手機的全新高端功能都需要高通的一手扶持,各家手機廠商才能搞定。而中興早在十年前就與高通有這樣核心的合作關係。2010年,中興手機的設計研發能力基本上就趕上了國際一線水準。

可是即便中興跟高通有這樣密切的關係,中興手機還是沒能像想像中爆發成長。究其原因,還是因為中興太慢了!

中興手機現在的狀態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供應鏈資源雄厚、手握全球優質運營商管道。可是想讓中興成長為國際一線手機廠商,已經錯失多次機會的中興告訴我們這事基本不可能。

這裡邊有管理的原因,也有公司基因的原因,還有技術研發、設計服務、宣傳行銷各方面的原因。不過核心原因還是因為:中興是一個做B2B業務公司,十分看重技術服務、管道合作,讓他做toC業務實在是為難。

這兩年中興也是這樣,雖然從2012年就開始大喊要拿下B2C,但還是一心只做管道,根本不管宣傳行銷。近兩年好不容易重視了一下互聯網行銷,也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有事的時候灑灑水完事。

中興完全是一家企業服務公司,讓他好好研發技術拿下客戶管道還行,中興根本做不到聯想那種“工技貿”排兵佈陣的玩法,或者說侯為貴也不願意學得跟柳傳志一樣,侯為貴不是那種抛頭露面出風頭的人。雖然中興、聯想都在2000年中國企業的出海潮中,拔得了各自領域中的頭籌,也都深諳各地市場管道商會資源的運營。但中興根本沒有聯想那種toC企業必備的長期宣傳規劃。

B2B管道因為技術發展週期限制,雖然賺錢的時候白花花的銀子擋都擋不住,但市場需求一斷,過冬的日子是真難熬。近兩年5G技術發展應用過於緩慢,連阿爾卡特朗訊這樣的大牌都趕緊跟競爭對手Nokia合併了事,業內甚至還在打賭Nokia什麼時候跟愛立信合併。更不用說前兩年3G、4G標準爭奪期,死掉了一批電信設備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