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什麼中國人需要那麼多的房子?

在中國,房子是必須品,很多並不富裕的家庭,甚至都擁有不止一套房,為此債臺高築,終日奔波,生活品質大大下降也是在所不惜。

那麼,問題來了,為何中國人這麼追求房產?

首先,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是,有房子才有家。

買房思維不是近幾年才出現,而是一直都有。

中國人認為成家立業,沒有房子將是不安全的,單單丈母娘那一關就不好過,這就產生了剛性的需求。

不過是之前可以自己建房,所以沒有現在的想法那麼強烈。

其次,人們的經濟水準普遍提高。

改革開放以前老百姓普遍吃不飽,穿不暖;更不要提擁有房產了,往往一家幾口擠在一間平方裡,冬不暖,夏不涼。

而改革開放三十幾年來,人們解決了衣食問題之後,住房和汽車成為消費熱點。小房子換成大房子,大房子換成了別墅......生活水準的提高讓改善居住條件成為一種迫切的需求。

第三,城鎮化浪潮帶來剛性需求。

近二三十年,隨著戶籍制度的寬鬆,以及城市就業機會的增長,中國有幾億農村人口轉移到了城鎮。

這幾億農民入城,推動了城市房地產的持續繁榮和發展。

而且今後很長一段時間,中國城鎮化潛力仍然很大,將會持續進行下去。

第四,地方政府推波助瀾。

房地產是很多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除了賣地和稅收,還可以帶動相關二三十個產業的發展,為了自己的錢袋子,地方政府對房地產一直都是大力扶持。

第五,投資需求。

當前由於市場環境發生變化,股市、基金、債券等途徑收益明顯低於炒房收益。

而房地產過去十幾年的發展,已經證實了房地產投資的高收益,房子成了金融產品,很多有錢人都把房子當作保值、增值和投資的工具。

以上種種,導致中國人對房子的需求一直居高不下,而房價也在各方推動下不斷飆升。

值得慶倖的是,中央已經明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房價上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扼制。

只希望將來居者有其屋,不要成為普遍勞動者一個遙遠的夢想。

不是用來炒的”,房價上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扼制。

只希望將來居者有其屋,不要成為普遍勞動者一個遙遠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