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經驗!從0到1的騰訊微眾銀行APP項目小結

zake:照搬他人的模式要比創造新的東西容易。做大家都知道如何去做的事,只會使世界發生從1到N的改變,增添許多類似的東西。但是每次我們創造新事物的時候,會使世界發生從0到1的改變。

—— Peter Thiel,Blake Masters《從0到1:開啟商業與未來的秘密》

微眾銀行作為國內第一傢俱有互聯網基因的民營銀行,正在創造新的金融模式,讓我們的世界開始發生從0到1的轉變。作為新的事物,它並不是簡單的“互聯網”與“銀行”相加,而是用互聯網的思維在金融領域進行創新。

過去的兩年,我們做了很多嘗試和探索。但創新絕不是一帆風順的事情,所以過程中的設計方法更值得記錄和分享。

在項目初期,我們做了很多分析和準備,但由於時間關係,我們一直沒能好好的梳理成文。現在微眾業務趨於成熟穩定,促使我們重新回看剛開始那段珍貴的時光,把專案初期的的精華重新記錄下來,希望對大型項目的初期搭建能有一些啟發和指引。

一、微眾連接你我的新平臺

從一開始,微眾銀行就定位為“全新的互聯網平臺,一家持有銀行牌照的互聯網平臺”。作為一個連接者,

要做的就是將個人、企業、合作銀行及其他的金融機構通過資訊流連接起來。

01. 關於品牌

在APP產品設計研發初期,我們就發現年輕人更傾向操作簡單,視覺簡潔的互聯網產品。同時有趣味性,有故事的內容會更容易吸引他們。基於這群目標使用者的特性,

我們制定了初步的品牌設計原則和品牌使用規則。

02. Icon的演化

作為WeBank微眾銀行的APP,在icon上則選擇了Webank標識中最明顯品牌認知度的企鵝側面形象。企鵝形象的使用,再一次在品牌運營上強化WeBank微眾銀行的騰訊背景,同時增加了微眾銀行APP的趣味性和親和度。

03. Slogan的提煉

在WeBank品牌運營規劃階段,我們提出了【We在你身邊】這個概念。APP推廣初期都主要圍繞著如何為有金融理財意識的年輕人提供高品質的理財服務這條主線。【We在你身邊】這一個理念的提出,是為了突顯微眾銀行不同于傳統銀行那種冷冰冰,有距離感的感覺。在品牌推廣方面,用戶能先從情感上感受到微眾銀行貼心,親和的態度。

04. 小We的誕生

對於金融這個複雜又抽象的概念,

如何讓年輕人一開始就能快速接受,是對品牌宣傳一個最直接的挑戰。在前期的調研中我們發現,有趣有故事的內容最容易讓年輕人產生共鳴。而一個品牌有固定的形象會更容易被用戶接受並記住。基於“有趣”、“故事”這倆個點,我們設計提煉了小We和無臉男這倆個形象,通過他們在場景中互動和故事來傳達【We在你身邊 】 這個品牌主張。

二、初遇挑戰磨刀不誤砍柴工

在項目初始階段,我們意識到可能會遇到異常多的問題,任何一個新興事物的發展都不會一帆風順。而提前預警是幫助我們儘量少走彎路的有效辦法。只有在前期做足了分析和準備,把問題提前梳理清楚,將方向摸准,才能高效敏捷地投入到產品設計中。

01. 解決之道-關於人

一方面,作為一個跨公司的新專案組,組內成員幾乎沒有合作過,默契度尚未形成。在另一方面,我們又需要在一個全新的領域——互聯網金融,進行探索。這需要我們快速磨合,建立高效的合作模式;同時,還擔負了探索公司級合作方式的使命。

微眾銀行戰略部-互聯網產品中心與騰訊CDC(用戶研究與體驗設計部)聯手打造了跨公司級的合作團隊——銀行用戶體驗聯合實驗室。在本次項目中,CDC負責了整個APP的設計、使用者研究、服務設計等等。整個團隊通力協作,努力打造具有移動互聯網時代下的創新體驗。

整個APP團隊選用了小而快的工作方式。核心設計成員不超過5人,讓他們專注於一個專案,並且全部聚集在一個地方辦公(俗稱小黑屋),更好的應對遇到的各種需求情況。圍繞這個團隊,在不同的階段還有不同角色的設計師參與進來。

02. 解決之道-關於需求

為了更好的把握用戶的真實需求,我們在產品不同階段都安排了用戶調研,來挖掘用戶深度需求。在專案初期,用研説明我們找出目標人群、使用者訴求和產品訴求,以便我們確立設計目標。根據用研結果,我們對當前使用金融類產品的使用者進行分析,將目標人群初步鎖定為:半桶水用戶 新興理財達人 ,他們更願意接受多種理財方式,對新興理財瞭解更多,也比較樂意分享和信任他人的理財建議。

接著,我們使用KANO模型去分析目標使用者和產品策劃的需求。我們將實現難度較低,但並不能完全讓用戶感覺到有用的定義為基本型需求。實現難度較高,但能讓用戶覺得特別有用的定義為興奮型需求。這兩類需都不是我們需要去處理的核心問題。通過這樣的篩選,我們將期望型需求歸納如下:

03. 如何找到設計目標

將期望型需求進行精簡提煉,我們找到當前產品的目標:提供全方位無縫、快捷、安全和高效的互聯網金融服務。明確的產品目標能指引我們不偏離大方向。產品目標是對產品需要呈現的狀態的描述,而設計的本質是提供有效的行為解決方案。所以使用過程的體驗感,才是設計目標關注的核心點。從而,我們推導出衡量體驗的5個關鍵字:效率、安全、操作、信任、認知

三、專于設計不止於一次設計

01. 搭建可持續的框架

通過梳理現階段所有的功能點,搭建起大框架並確認每個模組的定位及範圍。根據功能的不同屬性,建立可以複用的範本,降低合作設計的溝通成本,提高輸出效率。

02. 瞄準設計目標,有原則的設計

03. 快速反覆運算下尋找協作設計

基於成果的設計可以將我們從無盡的細節中解放出來,為現有的問題尋找解決方案。設計的過程中,可以和產品開發團隊一起採用協作設計快速驗證和反覆運算。在設計過程中,我們發現會受到很多監管和限制。對於基礎類的業務,在設計過程中,我們發現有很多流程是固化的,不會輕易改變。所以從交互層面,我們整理了控制項庫,然後視覺的同學將控制項庫標準化,前端的同學再將標準的控制項代碼化。整套體系搭建起來之後,新的設計的方案就指導規範可以依據。

另一方面,我們在設計理財類的需求時,發現理財產品的結構是可以分成多個模組的,比如收益規則、資金流向、收益走勢圖等等。所以我們把模組控制項化,很多同質化的理財產品就可以快速的調用控制項搭建起產品頁面,這樣讓產品經理可以看到更真實的設計稿,也可以解放更多的視覺人力資源,提高了團隊的整體設計效率。

圖片較大,想看的同學打開這個另存即可:cdc.tencent.com

四、設計之上完善設計體系

既然以微眾銀行本體作為APP的定位,如何將微眾的品牌感融入到各部分設計中,也是我們需要考慮的重要環節。我們對品牌形象與APP風格定位進行了整合。產品設計側我們在制定原則,那麼運營線我們則是在制定規則,通過對運營設計風格規則的設計,既能夠保持我們運營產品的風格一致,同時能夠提高協同合作的效率。

根據現階段的產品特性我們制定了相關調性的實施規則:

企鵝形象的使用與延展

根據最初制定的設計規則,我們在後續階段的運營當中進行了延展和豐富。從小We的形態、 小We應用的場景等多角度進行豐富。目前在APP一系列的品牌運營宣傳中,以小We作為產品的介紹者。讓整個微眾銀行APP去除傳統銀行給人的冰冷感,使之更為親和,有生命感。

以小We為創作基礎,結合產品的功能特性,創作出更生動活潑的形態。通過不同的形態向使用者傳遞產品的亮點與願景。

有了場景,我們還希望可以更打動每一位用戶。抱著“陪伴是最貼心的溫暖”這樣的信念,我們豐富了小We生活場景。

五、停下來想一想

總的來說,做好體驗設計,我們覺得重要的就是做好以下6個方面。如果這6個方面能做踏實了,就會讓你的UI不用做大的調整,也可為研發團隊節省更多時間。我們沒有時間去做一個藝術品,但是我們會堅持不懈的打磨優化產品的使用者體驗。

六、感謝一切有你

經歷了兩年的打磨,微眾銀行APP 已經不再是一款青澀的產品。我們的設計團隊也從陌生到默契,感謝參與的每一位同學。那些朝著同一個方向努力,那些加班的苦日子,回頭看來也都是快樂的。同時也感謝相關團隊的小夥伴,是你們真誠的建議,使得我們的APP越來越好。

APP上線500多天了,這段時間裡我們收到了許多用戶體驗後的回饋和建議。追求更加完美的用戶體驗將是我們不斷前進的方向和動力。

------

原文地址:騰訊CDC

在項目初始階段,我們意識到可能會遇到異常多的問題,任何一個新興事物的發展都不會一帆風順。而提前預警是幫助我們儘量少走彎路的有效辦法。只有在前期做足了分析和準備,把問題提前梳理清楚,將方向摸准,才能高效敏捷地投入到產品設計中。

01. 解決之道-關於人

一方面,作為一個跨公司的新專案組,組內成員幾乎沒有合作過,默契度尚未形成。在另一方面,我們又需要在一個全新的領域——互聯網金融,進行探索。這需要我們快速磨合,建立高效的合作模式;同時,還擔負了探索公司級合作方式的使命。

微眾銀行戰略部-互聯網產品中心與騰訊CDC(用戶研究與體驗設計部)聯手打造了跨公司級的合作團隊——銀行用戶體驗聯合實驗室。在本次項目中,CDC負責了整個APP的設計、使用者研究、服務設計等等。整個團隊通力協作,努力打造具有移動互聯網時代下的創新體驗。

整個APP團隊選用了小而快的工作方式。核心設計成員不超過5人,讓他們專注於一個專案,並且全部聚集在一個地方辦公(俗稱小黑屋),更好的應對遇到的各種需求情況。圍繞這個團隊,在不同的階段還有不同角色的設計師參與進來。

02. 解決之道-關於需求

為了更好的把握用戶的真實需求,我們在產品不同階段都安排了用戶調研,來挖掘用戶深度需求。在專案初期,用研説明我們找出目標人群、使用者訴求和產品訴求,以便我們確立設計目標。根據用研結果,我們對當前使用金融類產品的使用者進行分析,將目標人群初步鎖定為:半桶水用戶 新興理財達人 ,他們更願意接受多種理財方式,對新興理財瞭解更多,也比較樂意分享和信任他人的理財建議。

接著,我們使用KANO模型去分析目標使用者和產品策劃的需求。我們將實現難度較低,但並不能完全讓用戶感覺到有用的定義為基本型需求。實現難度較高,但能讓用戶覺得特別有用的定義為興奮型需求。這兩類需都不是我們需要去處理的核心問題。通過這樣的篩選,我們將期望型需求歸納如下:

03. 如何找到設計目標

將期望型需求進行精簡提煉,我們找到當前產品的目標:提供全方位無縫、快捷、安全和高效的互聯網金融服務。明確的產品目標能指引我們不偏離大方向。產品目標是對產品需要呈現的狀態的描述,而設計的本質是提供有效的行為解決方案。所以使用過程的體驗感,才是設計目標關注的核心點。從而,我們推導出衡量體驗的5個關鍵字:效率、安全、操作、信任、認知

三、專于設計不止於一次設計

01. 搭建可持續的框架

通過梳理現階段所有的功能點,搭建起大框架並確認每個模組的定位及範圍。根據功能的不同屬性,建立可以複用的範本,降低合作設計的溝通成本,提高輸出效率。

02. 瞄準設計目標,有原則的設計

03. 快速反覆運算下尋找協作設計

基於成果的設計可以將我們從無盡的細節中解放出來,為現有的問題尋找解決方案。設計的過程中,可以和產品開發團隊一起採用協作設計快速驗證和反覆運算。在設計過程中,我們發現會受到很多監管和限制。對於基礎類的業務,在設計過程中,我們發現有很多流程是固化的,不會輕易改變。所以從交互層面,我們整理了控制項庫,然後視覺的同學將控制項庫標準化,前端的同學再將標準的控制項代碼化。整套體系搭建起來之後,新的設計的方案就指導規範可以依據。

另一方面,我們在設計理財類的需求時,發現理財產品的結構是可以分成多個模組的,比如收益規則、資金流向、收益走勢圖等等。所以我們把模組控制項化,很多同質化的理財產品就可以快速的調用控制項搭建起產品頁面,這樣讓產品經理可以看到更真實的設計稿,也可以解放更多的視覺人力資源,提高了團隊的整體設計效率。

圖片較大,想看的同學打開這個另存即可:cdc.tencent.com

四、設計之上完善設計體系

既然以微眾銀行本體作為APP的定位,如何將微眾的品牌感融入到各部分設計中,也是我們需要考慮的重要環節。我們對品牌形象與APP風格定位進行了整合。產品設計側我們在制定原則,那麼運營線我們則是在制定規則,通過對運營設計風格規則的設計,既能夠保持我們運營產品的風格一致,同時能夠提高協同合作的效率。

根據現階段的產品特性我們制定了相關調性的實施規則:

企鵝形象的使用與延展

根據最初制定的設計規則,我們在後續階段的運營當中進行了延展和豐富。從小We的形態、 小We應用的場景等多角度進行豐富。目前在APP一系列的品牌運營宣傳中,以小We作為產品的介紹者。讓整個微眾銀行APP去除傳統銀行給人的冰冷感,使之更為親和,有生命感。

以小We為創作基礎,結合產品的功能特性,創作出更生動活潑的形態。通過不同的形態向使用者傳遞產品的亮點與願景。

有了場景,我們還希望可以更打動每一位用戶。抱著“陪伴是最貼心的溫暖”這樣的信念,我們豐富了小We生活場景。

五、停下來想一想

總的來說,做好體驗設計,我們覺得重要的就是做好以下6個方面。如果這6個方面能做踏實了,就會讓你的UI不用做大的調整,也可為研發團隊節省更多時間。我們沒有時間去做一個藝術品,但是我們會堅持不懈的打磨優化產品的使用者體驗。

六、感謝一切有你

經歷了兩年的打磨,微眾銀行APP 已經不再是一款青澀的產品。我們的設計團隊也從陌生到默契,感謝參與的每一位同學。那些朝著同一個方向努力,那些加班的苦日子,回頭看來也都是快樂的。同時也感謝相關團隊的小夥伴,是你們真誠的建議,使得我們的APP越來越好。

APP上線500多天了,這段時間裡我們收到了許多用戶體驗後的回饋和建議。追求更加完美的用戶體驗將是我們不斷前進的方向和動力。

------

原文地址:騰訊C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