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我與老表一起養牛——再次購牛,滿堂欣喜,意外失蹤,滿山找牛

工欲利其事,必先利其器。

由於有了第一次奇葩的買牛經歷,冷靜下來仔細一想,正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哪裡都有騙子,不想被騙得不明不白,那就要在自身上多下點功夫才行。

自此,南寧周邊的城市:武鳴、賓陽、馬山都安、百色、靖西、大新、崇左……牛市去過,農戶家也去過。牛市里,多聽、多看、多問。遞上一支不用太好的煙給買牛的老闆、牛主、牛販,在生意不太忙時談上兩句,好說話的多聊上幾句,不好說話的轉身走就是了,反正不缺那一兩個主。靠譜的留下通迅方式,不必聊太深,都忙,沒太多的時間。對了,去牛市別穿得人模狗樣的,白天儘量戴頂草帽,接點地氣,

能讓你更快地融入他們的圈子裡。交易繁忙時多看多聽,別東問西問,別人一看你不是來交易的,那眼神,有多憂怨就有多憂怨。

往來路橋費、油費、食宿費不知不覺已過萬,當然,收穫頗豐。圈子裡那些灌水牛、喂禁藥、喂豬飼料……就不多說了。一句話:沒懂行的人在身邊,儘量不上牛市去抓牛。

認識的牛販、牛主多了,便打電話說要放養的牛。各地方的牛價不同,儘量多找幾個,約時間上門看牛,然後才定在誰那裡買。牛有大有小,有肥有瘦,具體是看你定位如何,育肥?賣肉?繁育?不同定位不同的選擇和價格。我的定位是野外放養繁育,所以儘量選母子對,土母,土雜皆可,不需太肥,但骨架要儘量大,最重要是沒病!小牛也順帶買了些。

終於,16年12月初,就入坑了!前路茫茫,有說前方無限光明,有說前方坑深生人勿入,按自己想法去做吧!只有做了才知道,對吧?此處應該有掌聲。

第一批牛運到時已是下午五點。望著那一車眼裡滿是好奇的牛時,心裡不禁小小激動了一下。

問司機有沒有專門卸牛的傢伙事時,

司機一臉茫然:"不需要的,拉著就會跳下去的。"畢竟是自己的牛,找來兩塊廢棄的門板,不顧司機的反對,一頭架在車尾,一頭就斜斜放在了地上。

司機先解開一大黑公牛,一使勁就往車下拖,牛擰著頭抵抗了一會,便邁步向前。兩前蹄一踏上門板,只聽"嘩、撲通"兩聲,悲劇了!整頭牛一下便打橫滑了下去,重重摔在了地上。"哞"!牛一翻身站了起來,然後頭一低沖向司機。

司機"哎嘢"一聲,扔掉手中的韁繩,扭頭便跑。牛追出幾步,停了下來,身體不斷地發抖,眼裡充滿了憤怒,在右後腿內側,一滴滴血滴落在地。原來剛才滑下來時刮到了車門板上的鉤子,劃破了一個大口子。

"把板拿掉,都說不用了!"司機氣憤地喊道。

手忙腳亂,趕緊撤板。司機在遠處呆了一會,見公牛沒啥了動靜,便繞開公牛重新上車解開一頭母牛就往車下拖。母牛猶豫了一下,便“撲通"一聲跳下車,一點事也沒有!車上一頭小牛見母牛下去了,便毫不猶豫,輕快地跳下車去。……

牛卸下來後,便都沖到路旁,對著野草一頓亂啃,任人怎麼拽怎麼推也無動於衷。"讓它們吃,都餓了,8個多小時了。"司機擰開駕駛室後的一個小水箱開關,一邊洗手,一邊說。

沒有牛棚,牛暫時安置在一廢棄的老宅裡,一大盆鹽水,一大筐青草,轉眼就沒了。又到地裡扛了一大梱準備燒掉當肥料的幹稻草,牛吃得那個津津有味!不能再喂了,網上說長時間運輸,牛有應激,不能喂太飽。

只有那頭費了好大勁才拖回來的大公牛,一直靜靜地在一角站著,不吃不喝,腿上的傷口還在往外滲血。

"沒關係的,土牛嗎,兩三天就好了,不用管。"司機一臉地不在乎。

這時天色暗了下來。於是剡雞剡鴨,招待村裡一同來幫忙及看熱鬧的村民們,順便也賀一賀。

牛回來後,便交給了表哥來打理,按計劃,週六、周日回鄉下看看即可。

但三天后,坐不住了,一大早起來就做了一番激烈地思想鬥爭:去看看牛?鄉下有人呢,相信他們!嗯…不,他們沒經驗;現在回去和週六回去一個樣!嗯…不,牛畢竟是花錢買來的,這樣一買回來就扔下不管有點不太負責任。網上說牛有應激反應,不知現在情況如何?嗯…不,如有問題,鄉下會來電話的。不對,鄉下那沒信號。嗯…不,有事可以出到大路邊呀!……

跟電視劇、電影或小說裡那主人公的思想鬥爭不一樣,他們能在瞬間腦海中閃現出無數個英雄人物及事蹟並讓主人公熱血沸騰,於是一個個壯麗動人的故事便展開了……

而我這區區三十頭牛,等我做好思想鬥爭並驅車趕到鄉下時,已過11點半。

小山村靜悄悄的,一個人影都不見。正往前走,忽然從前面屋子轉角處躥出幾隻土狗"汪汪"一陣狂吠,引得村裡的狗叫聲此起彼伏。走近了,那幾條土狗停止了狂叫,低著頭,擺著尾跑到人的腳邊,邊轉邊聞……。

門虛掩著,推開,喊了幾聲,沒人,於是便轉身朝那存放牛的老宅走去。老宅裡空空蕩蕩的,只有地面那一攤攤形容不出顏色的水漬和空氣中彌漫的牛屎味告訴人們這裡曾經有牛的存在。

信步走到路邊,觀察了一下,便沿著有啃咬痕跡的草一路走了下去。路上,偶遇的幾坨牛屎指引著前進的方向。

走了約麼二十來分鐘,來到了岔路口,望著齊腰高的野草,心中打蹴,不如回屋裡去等,中午他們都要回來吃飯的。

手機一點信號都沒有,想上網看看新聞也不行,只能百無聊地坐著。不知過了多長時間,被一陣轟鳴的摩托車聲驚醒,忙起身到屋外,只見表哥左手一頂草帽可勁地扇著,右手拿著一把柴刀推門進了院子,後面,表嫂、表侄、侄媳魚貫而入。

"來了!"

“嗯,來了。"

"先坐會!"

眾人忙著洗手洗臉。

"來了也好,等會喝了粥一起去找牛!"

"找牛?"

"對,找牛,有四頭牛不見了!"

"什麼?不見了?被偷了?"

"不會,不會被偷的,只不過不知道跑去哪裡了。"

"原來不是說先關起來三兩天觀察觀察才放山上嗎?"

"你買的牛都不知道是不是生下來就沒吃過草!前天一早就去割草,除了中午歇了兩個鐘,全在割草,那些牛就吃個沒停!"表哥的聲音忽地提高了八度:"所以沒辦法,昨天綁了牛鈴就趕上山了。下午去點數,少了四頭,以為吃飽了到哪裡睡覺去了,但今早一去,還是少四頭,只能把家裡人叫上一起去找了!等下先喝粥,沒菜啊,喝完粥繼續去找。"

鄉下的習俗是一大早煮一大鍋自家種的新米粥,攤涼,中午或晚上回來喝上幾大碗,那身上的燥熱、疲勞便會被從體內散出的一絲絲舒爽驅趕得一乾二淨。我特喜歡喝粥上的那一層米漿,配以鄉下自醃制的指天椒,咬一口,滿嘴那酸辣的汁水,特開胃!

喝過粥,歇了會,分別騎上摩托車便又一同出發上山找牛。

摩托車在山間那因需運送木材而開闢的泥路上行駛。路邊雜草鋒利的邊緣不經意間在手臂上劃開一道道小口,又癢又痛,於是盡可能把手臂收攏,"媽的,下次穿件長袖,戴個手套來才行!"

都十二月了,估計北方下雪了吧!這裡還穿短袖,怪不得北方的到南寧買房的特多。

一群牛躺臥在路邊和樹林中。停下摩托車,約好六點無論找到與否,都回來這裡匯合,於是便兵分兩路向山上爬去。

"牛…牛牛…,牛…牛牛…"邊走邊吆喝,不時還停下來,聽聽是否有牛鈴聲。

奇怪了,自己在公園跑步時十來分鐘就覺得呼吸困難累個半死,現在在山上爬了近一個多小時,衣服都濕透了,但一點也不覺得累,只覺得吸進肺裡的空氣特別清爽。

又爬上了一座山頭,停下,傾聽是否有牛鈴聲。望著眼前那一座座連綿起伏的山,像一個個朦朧神秘的少女,披著綠色蟬翼般的薄紗,含情脈脈,凝眸不語。

啊!我來了!讓我來揭開你那神秘的面紗吧!你特麼把我的牛藏哪去了?

五點來鐘,天色快速地暗了下來。未到約定時間,人都匯合齊了,於是原路返回。一路無語。

“今晚住這還是回去?"

"吃完飯回去。"

"好吧,開車就別喝酒了!下次來帶個罐子,裝點豆稔酒回去……噓!…停,安靜,聽,牛鈴聲!"

叮…叮叮…叮……,一陣鈴鐺聲若隱若現。

"去看看,牛回來了!"表哥一個箭步沖了出去。正在冼菜淘米的婆姨們也丟下手頭的活,瞬間消失在庭院中。

老宅裡,一頭公牛,三頭母牛正用奇怪地眼神盯著突然闖進來的一群男女,哞,公牛哞了一聲,尾巴便一甩一甩地懶得理會眼前那一群大驚小怪的人,嘴裡象嚼著口香糖一樣,就在那慢條斯理地嚼啊嚼。"靠,下次回來能先打個電話不!都找你們一整天了!"表侄子憤怒地喊到,但臉上卻洋溢著開心的笑容。

牛回來了......

便“撲通"一聲跳下車,一點事也沒有!車上一頭小牛見母牛下去了,便毫不猶豫,輕快地跳下車去。……

牛卸下來後,便都沖到路旁,對著野草一頓亂啃,任人怎麼拽怎麼推也無動於衷。"讓它們吃,都餓了,8個多小時了。"司機擰開駕駛室後的一個小水箱開關,一邊洗手,一邊說。

沒有牛棚,牛暫時安置在一廢棄的老宅裡,一大盆鹽水,一大筐青草,轉眼就沒了。又到地裡扛了一大梱準備燒掉當肥料的幹稻草,牛吃得那個津津有味!不能再喂了,網上說長時間運輸,牛有應激,不能喂太飽。

只有那頭費了好大勁才拖回來的大公牛,一直靜靜地在一角站著,不吃不喝,腿上的傷口還在往外滲血。

"沒關係的,土牛嗎,兩三天就好了,不用管。"司機一臉地不在乎。

這時天色暗了下來。於是剡雞剡鴨,招待村裡一同來幫忙及看熱鬧的村民們,順便也賀一賀。

牛回來後,便交給了表哥來打理,按計劃,週六、周日回鄉下看看即可。

但三天后,坐不住了,一大早起來就做了一番激烈地思想鬥爭:去看看牛?鄉下有人呢,相信他們!嗯…不,他們沒經驗;現在回去和週六回去一個樣!嗯…不,牛畢竟是花錢買來的,這樣一買回來就扔下不管有點不太負責任。網上說牛有應激反應,不知現在情況如何?嗯…不,如有問題,鄉下會來電話的。不對,鄉下那沒信號。嗯…不,有事可以出到大路邊呀!……

跟電視劇、電影或小說裡那主人公的思想鬥爭不一樣,他們能在瞬間腦海中閃現出無數個英雄人物及事蹟並讓主人公熱血沸騰,於是一個個壯麗動人的故事便展開了……

而我這區區三十頭牛,等我做好思想鬥爭並驅車趕到鄉下時,已過11點半。

小山村靜悄悄的,一個人影都不見。正往前走,忽然從前面屋子轉角處躥出幾隻土狗"汪汪"一陣狂吠,引得村裡的狗叫聲此起彼伏。走近了,那幾條土狗停止了狂叫,低著頭,擺著尾跑到人的腳邊,邊轉邊聞……。

門虛掩著,推開,喊了幾聲,沒人,於是便轉身朝那存放牛的老宅走去。老宅裡空空蕩蕩的,只有地面那一攤攤形容不出顏色的水漬和空氣中彌漫的牛屎味告訴人們這裡曾經有牛的存在。

信步走到路邊,觀察了一下,便沿著有啃咬痕跡的草一路走了下去。路上,偶遇的幾坨牛屎指引著前進的方向。

走了約麼二十來分鐘,來到了岔路口,望著齊腰高的野草,心中打蹴,不如回屋裡去等,中午他們都要回來吃飯的。

手機一點信號都沒有,想上網看看新聞也不行,只能百無聊地坐著。不知過了多長時間,被一陣轟鳴的摩托車聲驚醒,忙起身到屋外,只見表哥左手一頂草帽可勁地扇著,右手拿著一把柴刀推門進了院子,後面,表嫂、表侄、侄媳魚貫而入。

"來了!"

“嗯,來了。"

"先坐會!"

眾人忙著洗手洗臉。

"來了也好,等會喝了粥一起去找牛!"

"找牛?"

"對,找牛,有四頭牛不見了!"

"什麼?不見了?被偷了?"

"不會,不會被偷的,只不過不知道跑去哪裡了。"

"原來不是說先關起來三兩天觀察觀察才放山上嗎?"

"你買的牛都不知道是不是生下來就沒吃過草!前天一早就去割草,除了中午歇了兩個鐘,全在割草,那些牛就吃個沒停!"表哥的聲音忽地提高了八度:"所以沒辦法,昨天綁了牛鈴就趕上山了。下午去點數,少了四頭,以為吃飽了到哪裡睡覺去了,但今早一去,還是少四頭,只能把家裡人叫上一起去找了!等下先喝粥,沒菜啊,喝完粥繼續去找。"

鄉下的習俗是一大早煮一大鍋自家種的新米粥,攤涼,中午或晚上回來喝上幾大碗,那身上的燥熱、疲勞便會被從體內散出的一絲絲舒爽驅趕得一乾二淨。我特喜歡喝粥上的那一層米漿,配以鄉下自醃制的指天椒,咬一口,滿嘴那酸辣的汁水,特開胃!

喝過粥,歇了會,分別騎上摩托車便又一同出發上山找牛。

摩托車在山間那因需運送木材而開闢的泥路上行駛。路邊雜草鋒利的邊緣不經意間在手臂上劃開一道道小口,又癢又痛,於是盡可能把手臂收攏,"媽的,下次穿件長袖,戴個手套來才行!"

都十二月了,估計北方下雪了吧!這裡還穿短袖,怪不得北方的到南寧買房的特多。

一群牛躺臥在路邊和樹林中。停下摩托車,約好六點無論找到與否,都回來這裡匯合,於是便兵分兩路向山上爬去。

"牛…牛牛…,牛…牛牛…"邊走邊吆喝,不時還停下來,聽聽是否有牛鈴聲。

奇怪了,自己在公園跑步時十來分鐘就覺得呼吸困難累個半死,現在在山上爬了近一個多小時,衣服都濕透了,但一點也不覺得累,只覺得吸進肺裡的空氣特別清爽。

又爬上了一座山頭,停下,傾聽是否有牛鈴聲。望著眼前那一座座連綿起伏的山,像一個個朦朧神秘的少女,披著綠色蟬翼般的薄紗,含情脈脈,凝眸不語。

啊!我來了!讓我來揭開你那神秘的面紗吧!你特麼把我的牛藏哪去了?

五點來鐘,天色快速地暗了下來。未到約定時間,人都匯合齊了,於是原路返回。一路無語。

“今晚住這還是回去?"

"吃完飯回去。"

"好吧,開車就別喝酒了!下次來帶個罐子,裝點豆稔酒回去……噓!…停,安靜,聽,牛鈴聲!"

叮…叮叮…叮……,一陣鈴鐺聲若隱若現。

"去看看,牛回來了!"表哥一個箭步沖了出去。正在冼菜淘米的婆姨們也丟下手頭的活,瞬間消失在庭院中。

老宅裡,一頭公牛,三頭母牛正用奇怪地眼神盯著突然闖進來的一群男女,哞,公牛哞了一聲,尾巴便一甩一甩地懶得理會眼前那一群大驚小怪的人,嘴裡象嚼著口香糖一樣,就在那慢條斯理地嚼啊嚼。"靠,下次回來能先打個電話不!都找你們一整天了!"表侄子憤怒地喊到,但臉上卻洋溢著開心的笑容。

牛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