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新加坡電影慶90周年 首部作品《新客》1927年北京街誕生

(此文為新加坡新聞)

90年前,新加坡首部電影在牛車水北京街(俗稱衣箱街)一間店屋內誕生。設在上述店屋的“南洋劉貝錦自製影片公司”,當時拍攝了新加坡首部本土劇情片《新客》,

影片於1927年3月4日在維多利亞劇院(大鐘樓)舉行首映禮。

本地一批電影史研究者將在本月主辦兩項活動慶祝新加坡電影誕生90周年(1927-2017),第一項活動是在國家博物館黑箱劇場放映本地電影《橋的兩岸》,並在41年後,讓17名參與拍攝工作的台前幕後人員“隨片登臺”。

負責籌畫這一活動的電影史工作者許永順說,片中演員曾鵬鯤(方亮)、朱秀鳳、陳天祥及郭賢華、導演陳昌明、作曲人竹葉、主題曲演唱人、服裝設計師等都會到場。

活動是由中僑影業和國家博物館聯辦。

第二項活動是由中僑影業主辦的新書推介會暨“面對新加坡電影史III”講座。

蘇章愷和謝芝炫將介紹許永順的新書《戰後二十年,新馬電影工作者名錄1945-1965》。蘇章愷也會談“新加坡第一部電影《新客》”、黃漢民談“三個世界遊藝場的電影院”、葉舒瑜談“文化使者,冷戰與香港銀星藝術團”。

製作隊伍“國際化”

談到主辦這次活動的意義,

許永順說,本地電影近幾年越來越活躍,但是很少人知道新加坡電影已有90年歷史。

他舉例說,中僑集團1975年接管“綜藝機構”後,曾斥資攝製三部華語片;《一家之主》、《荒唐世家》和《橋的兩岸》。三部片都在本地拍攝,但前兩部用香港編導,只有《橋》是由本地人編、導和演。

再說回《新客》,麻坡富商劉築侯的公子劉貝錦成立影片公司拍攝這部黑白華語默片時,電影業還處在萌芽階段,

但是製作隊伍卻相當“國際化”。劉貝錦當時找了活躍於上海的廣東中山人郭超文當導演,又邀請臺灣新竹人鄭連捷(藝名鄭超人)當男主角,只有女主角陸肖予是本地人。

《新客》一上映就遇到英國殖民地政府的電檢剪刀,原本由九卷組成的片子,觀眾只能看到前面六卷,後面三卷因無法通過電檢而沒能放映。《叻報》和《總匯新報》當時都報導了此事。

對《新客》做過研究的電影史達人杜漢斌(39歲)說,

劉貝錦的父親是麻坡中化中學創辦人之一。劉貝錦的個人經歷更是充滿戲劇性。他除了拍攝新加坡的第一部電影,後來還成為南僑機工,是第三批南僑機工領隊。

目前在網上能看到劉貝錦兒子劉勝國所寫的一篇文章,詳述了劉貝錦悲壯的一生。文章說當年37歲的劉貝錦,拋下麻坡的妻子和四名子女,於1939年3月27日帶領594名南僑機工和家族企業的十多輛大型貨車,

搭上開往中國的大輪船。

中國抗戰八年,劉貝錦以南僑機工身份在滇緬公路吃盡苦頭。戰爭結束後,他流落昆明,在那裡另組家庭並生下兒子劉勝國,卻又因為批評國民黨的貪腐於1947年被關進昆明監獄。

男主角故事曲折離奇

新中國成立後,劉貝錦遷到重慶,但上世紀50年代的“三反五反”同樣容不下他,他被指串通外國特務反革命,最後被關進條件惡劣的重慶松山勞改營,1959年冤死獄中,結束坎坷的一生。

《新客》的男主角鄭超人的故事同樣曲折離奇。他在拍攝《新客》時結識本地女子周清華,共譜戀情結為夫妻。但是鄭超人不久去了上海發展電影事業,1929年還與阮玲玉演對手戲拍攝《婦人心》。

鄭超人後來回臺灣,又因時代動盪和戰亂等緣故與周清華失去聯繫,直到1971年才在柔佛哥打丁宜找到這名“紅顏知己”,但是周清華因長期思念,當時已精神失常。

鄭超人與周清華的悲劇性重逢被新馬報章大事報導,轟動一時。他們的故事1973年被錄製成流行歌劇《萬里尋妻》,由馬國李金和臺灣的楊燕擔綱演出,許永順至今還收藏了這張黑膠唱片。臺灣在1981年把鄭超人尋妻的故事搬上螢幕,拍了《瘋女情》。影片由張英導演,演員是張雅茹和艾偉,曾在本地上映。

出資拍攝新加坡首部電影《新客》的劉貝錦,受過良好教育,當過南僑機工,懂得六種語言,人生經歷卻極其坎坷悲壯

北京街這家中東餐館,正是“南洋劉貝錦自製影片公司”所在地,可說是新加坡電影的誕生地。電影史工作者許永順說,上世紀90年代此處曾經是“一支香香莊”

1959年冤死獄中,結束坎坷的一生。

《新客》的男主角鄭超人的故事同樣曲折離奇。他在拍攝《新客》時結識本地女子周清華,共譜戀情結為夫妻。但是鄭超人不久去了上海發展電影事業,1929年還與阮玲玉演對手戲拍攝《婦人心》。

鄭超人後來回臺灣,又因時代動盪和戰亂等緣故與周清華失去聯繫,直到1971年才在柔佛哥打丁宜找到這名“紅顏知己”,但是周清華因長期思念,當時已精神失常。

鄭超人與周清華的悲劇性重逢被新馬報章大事報導,轟動一時。他們的故事1973年被錄製成流行歌劇《萬里尋妻》,由馬國李金和臺灣的楊燕擔綱演出,許永順至今還收藏了這張黑膠唱片。臺灣在1981年把鄭超人尋妻的故事搬上螢幕,拍了《瘋女情》。影片由張英導演,演員是張雅茹和艾偉,曾在本地上映。

出資拍攝新加坡首部電影《新客》的劉貝錦,受過良好教育,當過南僑機工,懂得六種語言,人生經歷卻極其坎坷悲壯

北京街這家中東餐館,正是“南洋劉貝錦自製影片公司”所在地,可說是新加坡電影的誕生地。電影史工作者許永順說,上世紀90年代此處曾經是“一支香香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