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自貢:“三個加快”推動建設國家級示範區

自貢彩燈綻放全球。

匯東新區新貌。廖志全攝

“自貢造”SL600輕型飛機。

“自貢造”200MW煤粉鍋爐從華西能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啟運。熊心權攝

自貢高新孵化園。黃祖德攝

釜溪河複合綠道。

自貢,因為擁有“千年鹽都”“恐龍之鄉”“中國燈城”的美譽而享譽海內外。地處成渝幾何中心,有著厚重的工業文明;作為川南經濟區重要城市,

在全省多點多級支撐發展格局中佔有重要地位。

五年來,自貢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地區生產總值突破千億元大關,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城鄉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城鎮化率提高到48.8%,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省級環境優美示範市;發展動力活力不斷增強,建成國家、省級科技創新平臺59個,成功創建國家智慧財產權試點城市、試點園區和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示範市;民生支出累計達到459億元,

群眾生活品質明顯提升,成功創建省級文明城市。

未來,自貢將搶抓發展機遇,全力實施轉型突破,著力“三個加快”建設,推動自貢振興發展。

今年4月,一塊“國”字型大小招牌落戶川南經濟區:自貢入選全國首批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

這塊招牌的背後映射的是自貢未來的發展方向:瞄準產業高端,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振興發展。

近年來,自貢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明確提出“三個加快”:加快建設全國老工業城市轉型升級示範區,加快建設西部內陸融入“一帶一路”先行區,加快建設獨具特色的國際文化旅遊目的地,推動振興發展、決勝全面小康,建設城鄉一體繁榮幸福新自貢。□秦嶺餘昜(圖片除署名外由自貢市委宣傳部提供)

“優二興三” 加快建設全國老工業城市轉型升級示範區

長期以來,自貢因鹽而興,早在2100年前東漢時期即開始鑿井制鹽,鹽業奠定了這座城市厚重的工業文明。

近年來,自貢加快建設全國老工業城市轉型升級示範區,推動城市實現轉型發展。

今年4月,大華通用飛機生產基地在自貢開工,生產直升機、4座固定翼飛機、8座固定翼飛機及航空柴油發動機。

這是自貢航空產業園開建的第6個項目。目前,自貢已成為全省航空與燃機產業“1+3”發展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為全省3個航空與燃機產業發展集聚區中的一員。從“產鹽”到“做飛機”,是自貢強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

自貢的傳統產業占比達70%。依託產業、科技、人文等基礎優勢,自貢以“優二興三”(優化提高第二產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實施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形成集聚度高、融合度深、競爭力強的產業發展新優勢)為抓手,推進產業聯動發展,讓傳統產業“老樹開新花”,新興產業“新樹發新枝”。

加快發展節能環保裝備產業、航空與燃機產業、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力裝備和新能源汽車六大新興產業;重點培育新一代電子資訊、石墨烯、葉岩氣三大潛力產業;打造產值1000億元裝備製造產業、500億元新材料產業和一批100億元級特色產業集群,培塑“自貢造”品牌。

創新創造,活力無限。近年來,一批自主智慧財產權關鍵核心技術、重大專案和高新企業成為推動自貢轉型發展的強勁內生動力:四川大西洋焊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實現大型LNG儲罐用9Ni鋼焊接材料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肌醇”“羥基脯氨酸”等產品加快產業化,兆強環保與四川大學進行“磁性液體的研究與開發”……

依託科技創新的巨大驅動力,自貢加強創新體系建設,形成了國家科技企業孵化器、自貢鹽都眾創空間、浙江大學自貢創新中心等平臺體系,構建科技成果孵化轉化體系。

到2020年,自貢市將努力實現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比達35%,產業發展邁向中高端水準,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0%,電子商務、文化旅遊等新興先導型服務業加快發展。同時,優勢產業集群基本形成。產業承載能力達到70平方公里,產業集中度達70%,形成以節能環保裝備、新材料、航空與燃機、電力裝備、生物醫藥等為主的優勢產業集群,優勢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全市工業的78%,成為國家級節能環保技術研發和裝備製造基地、國家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國家鹽化工生產服務基地和西南航空與燃機零部件研發生產基地,最終建設成為長江上游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全國老工業城市轉型升級示範區。

放開放活 加快建設西部內陸融入“一帶一路”先行區

自貢地處西部內陸,但內陸不等於“內向”。

要從內陸走入“外向”,放開放活正是基本的要義,也是加快建設西部內陸融入“一帶一路”先行區的基本立足點。

不沿江不靠海的自貢以高鐵為“媒”,構建川渝滇黔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川南城際鐵路加快建設,隨著蓉昆高鐵成自段的開工,全面融入國家幹線鐵路網路,將形成川南半小時、成渝1小時、貴昆3小時,3—4小時通達長沙、武漢、西安等周邊省會城市,8—10小時通達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快速通道。

放開放活,向改革要動力、向開放要活力,讓自貢這座老工業城市轉型升級勢頭更加強勁。

走出去。自貢64戶企業與“一帶一路”沿線42個國家有經貿往來,彩燈會展走進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今年上半年,全市實現進出口貿易額16.7億元,同比增長24.4%,其中,對歐盟貿易增長幅度較大,占自貢外貿總值的四成;以鍋爐、閥門為代表的機電產品是出口主力。

引進來。與通用等知名企業實現戰略合作,引進了航空與燃機、輕型飛機製造、電子產業、新材料等一批大項目。去年,自貢新簽約1億元以上重大專案117個,同比增長30%;總投資661億元,增長154%。全年到位招商引資市外項目資金697億元。

同時,自貢以開放倒逼改革,著力打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實現優質高效服務,在科技創新和成果轉移轉化應用、軍民融合發展、低空領域開放試點等重點領域先行先試,深度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成渝經濟區等發展大格局。

人才始終是創新的源泉和不竭動力。

為此,自貢出臺《關於實施鹽都人才新政策的意見》,廣納天下英才為之所用,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緊扣節能環保裝備、新材料、航空與燃機、生物醫藥、電力裝備和新能源汽車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大引培扶持,對來自貢創新創業的國際國內優秀人才和團隊,給予最高2000萬元的綜合資助,組建總規模5億元、首期規模2億元的高層次人才創業投資基金,開拓創業扶持資金投融資管道,帶動社會資本向科技成果和高端人才集聚。

根據目標,到2020年,全市人才資源總量力爭達到62萬人。重點培養經營型企業家100名、科技型企業家100名、成長型企業家1000名,培養引進各類專業技術人才50000人、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9000人,培養選拔彩燈、井鹽和鹽幫菜特色人才200名等。

穩步擴大的“朋友圈”,天南海北的投資商紛至遝來,源源不斷的項目、資金、人才湧來……今日鹽都,秉承放開放活的傳統,加快建設西部內陸融入“一帶一路”先行區。

全新升級 加快建設獨具特色的國際文化旅遊目的地

“鹽、龍、燈”是自貢獨具特色的三張國際名片。坐擁獨特的文化旅遊資源優勢,如何實施產城相融,讓城市煥發出青春活力和時代風采?自貢加快建設獨具特色的國際文化旅遊目的地。

自貢按照“全域化、一體化、標準化、生態化、景區化”原則,編制《自貢市建設獨具特色的國際文化旅遊目的地規劃》,明確文化旅遊產業定位,突出優先發展地位,打造全域全景旅遊。

依託自貢世界地質公園擴園的品牌效應和恐龍群窟資源,打造中國的“侏羅紀公園”,建設國際恐龍文化旅遊區;通過打造全域景區,文旅結合,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井鹽文化博覽園、恐龍文化旅遊區和彩燈文化中心。

打造一批旅遊線路。以“鹽、龍、燈、鹽幫美食”拳頭旅遊產品為核心,推出自貢文化體驗互動旅遊精品線路。圍繞自貢國際恐龍燈會、方特恐龍王國等主要旅遊產品,分步適時推出旅遊線路。打造以富順文廟、玉章故居、江姐故里等文化旅遊產品為主的旅遊線路。突出休閒(特色)農業、鄉村度假、特色村鎮、水上休閒、康體養生等類別,重點打造飛龍峽、青山嶺·天池湖等景區及仙市鎮、趙化鎮、艾葉鎮等古鎮鄉村度假類產品,形成一批鄉村旅遊線路。

按照規劃目標,未來五年,自貢旅遊重點規劃18個旅遊業專案,力爭接待旅遊人數和旅遊綜合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到2020年,將旅遊業建設成為自貢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滿意的現代服務業,基本建成獨具特色的國際文化旅遊目的地。

目前,自貢已成為全省航空與燃機產業“1+3”發展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為全省3個航空與燃機產業發展集聚區中的一員。從“產鹽”到“做飛機”,是自貢強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

自貢的傳統產業占比達70%。依託產業、科技、人文等基礎優勢,自貢以“優二興三”(優化提高第二產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實施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形成集聚度高、融合度深、競爭力強的產業發展新優勢)為抓手,推進產業聯動發展,讓傳統產業“老樹開新花”,新興產業“新樹發新枝”。

加快發展節能環保裝備產業、航空與燃機產業、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力裝備和新能源汽車六大新興產業;重點培育新一代電子資訊、石墨烯、葉岩氣三大潛力產業;打造產值1000億元裝備製造產業、500億元新材料產業和一批100億元級特色產業集群,培塑“自貢造”品牌。

創新創造,活力無限。近年來,一批自主智慧財產權關鍵核心技術、重大專案和高新企業成為推動自貢轉型發展的強勁內生動力:四川大西洋焊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實現大型LNG儲罐用9Ni鋼焊接材料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肌醇”“羥基脯氨酸”等產品加快產業化,兆強環保與四川大學進行“磁性液體的研究與開發”……

依託科技創新的巨大驅動力,自貢加強創新體系建設,形成了國家科技企業孵化器、自貢鹽都眾創空間、浙江大學自貢創新中心等平臺體系,構建科技成果孵化轉化體系。

到2020年,自貢市將努力實現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比達35%,產業發展邁向中高端水準,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0%,電子商務、文化旅遊等新興先導型服務業加快發展。同時,優勢產業集群基本形成。產業承載能力達到70平方公里,產業集中度達70%,形成以節能環保裝備、新材料、航空與燃機、電力裝備、生物醫藥等為主的優勢產業集群,優勢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全市工業的78%,成為國家級節能環保技術研發和裝備製造基地、國家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國家鹽化工生產服務基地和西南航空與燃機零部件研發生產基地,最終建設成為長江上游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全國老工業城市轉型升級示範區。

放開放活 加快建設西部內陸融入“一帶一路”先行區

自貢地處西部內陸,但內陸不等於“內向”。

要從內陸走入“外向”,放開放活正是基本的要義,也是加快建設西部內陸融入“一帶一路”先行區的基本立足點。

不沿江不靠海的自貢以高鐵為“媒”,構建川渝滇黔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川南城際鐵路加快建設,隨著蓉昆高鐵成自段的開工,全面融入國家幹線鐵路網路,將形成川南半小時、成渝1小時、貴昆3小時,3—4小時通達長沙、武漢、西安等周邊省會城市,8—10小時通達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快速通道。

放開放活,向改革要動力、向開放要活力,讓自貢這座老工業城市轉型升級勢頭更加強勁。

走出去。自貢64戶企業與“一帶一路”沿線42個國家有經貿往來,彩燈會展走進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今年上半年,全市實現進出口貿易額16.7億元,同比增長24.4%,其中,對歐盟貿易增長幅度較大,占自貢外貿總值的四成;以鍋爐、閥門為代表的機電產品是出口主力。

引進來。與通用等知名企業實現戰略合作,引進了航空與燃機、輕型飛機製造、電子產業、新材料等一批大項目。去年,自貢新簽約1億元以上重大專案117個,同比增長30%;總投資661億元,增長154%。全年到位招商引資市外項目資金697億元。

同時,自貢以開放倒逼改革,著力打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實現優質高效服務,在科技創新和成果轉移轉化應用、軍民融合發展、低空領域開放試點等重點領域先行先試,深度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成渝經濟區等發展大格局。

人才始終是創新的源泉和不竭動力。

為此,自貢出臺《關於實施鹽都人才新政策的意見》,廣納天下英才為之所用,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緊扣節能環保裝備、新材料、航空與燃機、生物醫藥、電力裝備和新能源汽車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大引培扶持,對來自貢創新創業的國際國內優秀人才和團隊,給予最高2000萬元的綜合資助,組建總規模5億元、首期規模2億元的高層次人才創業投資基金,開拓創業扶持資金投融資管道,帶動社會資本向科技成果和高端人才集聚。

根據目標,到2020年,全市人才資源總量力爭達到62萬人。重點培養經營型企業家100名、科技型企業家100名、成長型企業家1000名,培養引進各類專業技術人才50000人、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9000人,培養選拔彩燈、井鹽和鹽幫菜特色人才200名等。

穩步擴大的“朋友圈”,天南海北的投資商紛至遝來,源源不斷的項目、資金、人才湧來……今日鹽都,秉承放開放活的傳統,加快建設西部內陸融入“一帶一路”先行區。

全新升級 加快建設獨具特色的國際文化旅遊目的地

“鹽、龍、燈”是自貢獨具特色的三張國際名片。坐擁獨特的文化旅遊資源優勢,如何實施產城相融,讓城市煥發出青春活力和時代風采?自貢加快建設獨具特色的國際文化旅遊目的地。

自貢按照“全域化、一體化、標準化、生態化、景區化”原則,編制《自貢市建設獨具特色的國際文化旅遊目的地規劃》,明確文化旅遊產業定位,突出優先發展地位,打造全域全景旅遊。

依託自貢世界地質公園擴園的品牌效應和恐龍群窟資源,打造中國的“侏羅紀公園”,建設國際恐龍文化旅遊區;通過打造全域景區,文旅結合,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井鹽文化博覽園、恐龍文化旅遊區和彩燈文化中心。

打造一批旅遊線路。以“鹽、龍、燈、鹽幫美食”拳頭旅遊產品為核心,推出自貢文化體驗互動旅遊精品線路。圍繞自貢國際恐龍燈會、方特恐龍王國等主要旅遊產品,分步適時推出旅遊線路。打造以富順文廟、玉章故居、江姐故里等文化旅遊產品為主的旅遊線路。突出休閒(特色)農業、鄉村度假、特色村鎮、水上休閒、康體養生等類別,重點打造飛龍峽、青山嶺·天池湖等景區及仙市鎮、趙化鎮、艾葉鎮等古鎮鄉村度假類產品,形成一批鄉村旅遊線路。

按照規劃目標,未來五年,自貢旅遊重點規劃18個旅遊業專案,力爭接待旅遊人數和旅遊綜合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到2020年,將旅遊業建設成為自貢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滿意的現代服務業,基本建成獨具特色的國際文化旅遊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