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後鳥類開始走向陸地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鴕鳥、鴯鶓以及其他一些不會飛鳥類的祖先也都不會飛翔。但是,最近一項研究發現,事實上直到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之後這些鳥類才開始走向陸地。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科學家馬太-菲力浦斯是這項研究的主要負責人。

據菲力浦斯介紹,恐龍突然大規模消失,產生了一個全新的、自由捕食的生態系統。 在這個生態系統中,食物變得相當充足,許多物種不再需要靠飛行來逃避捕食者的進攻。於是,一些鳥類變得越來越胖,以至於體重過重而變得無法飛行。科學家認 為,不管這種現象是鳥類主觀意願的還是被迫接受的,它們確實已不會飛翔。

菲力浦斯和研究團隊利用化石DNA對一隻巨型恐鳥的基因組進行了認真分析。恐鳥是一種已經滅絕的不會飛鳥類,曾經生活於如今的紐西蘭境內。研究 人員發現,恐鳥的最近親屬是鷸鴕。鷸鴕是一種小型陸生鳥類,如今在南美洲仍可發現這種鳥類,

它們也幾乎不會飛翔。在白堊紀的大部分時期(1.46億年前到 6500萬年前),南美洲、紐西蘭、澳大利亞和南極洲是連接在一起的,都是岡瓦那超大陸的一部分。大約8000萬年前,紐西蘭從岡瓦那超大陸分離出去。

研究人員認為,恐鳥的祖先可能是從岡瓦那超大陸的另一片區域飛到紐西蘭的,這片區域可能就是後來分離出去的南美洲。它們飛到紐西蘭後,開始走向 陸地,

最終進化成後來的恐鳥。最新研究表明,不斷有一些物種進化成不會飛鳥類。這一發現對此前的理論發起了挑戰,此前的理論認為不會飛的鳥類也進化自不會 飛的祖先。

菲力浦斯表示,“我們都知道,一次巨大的撞擊事件對恐龍造成了災難性的影響(滅絕),

但我們卻不知道它對鳥類及其它哺乳動物的影響。這一研究提供了一個重要信號,它表明這一事件也是現代鳥類進化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捩點。”

最新研究還解答了這些不會飛鳥類最終是如何出現在不同大陸的謎團。菲力浦斯解釋說,“關於這些曾經被認為從來不會飛的鳥類是如何克服海洋障礙 的,過去人們常常有一些奇怪的觀念。但是,事實上這些鳥類都有獨立的祖先,

它們的祖先都曾經會飛。這一事實可以解釋它們為什麼能夠到達不同的大陸塊,那就 是因為它們曾經會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