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鼓足幹勁迎“大考”:專訪廣東省委黨校常務副校長楊漢卿代表

昨日,廣東省委黨校常務副校長楊漢卿代表做客廣州日報·廣州參考“十九大時光”北京演播室,接受廣州參考·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專訪,分享了自己讀報告後的感悟和體會。

他認為將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劃分為兩個階段,“就像考試,先完成一場‘小考’,獲得喜悅,再鼓足幹勁繼續‘大考’”。

十九大代表、省委黨校常務副校長楊漢卿接受本報專訪。

理論創新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是對党的理論建設的重要貢獻

廣州日報:聽了十九大報告後,

你的整體感受是什麼?

楊漢卿:我在莊嚴的人民大會堂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作的十九大報告。在聽報告的過程中熱血沸騰,非常振奮。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總結了我黨過去五年取得的十個方面的成就,這是我們下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堅實基礎,我們為此感到自豪、驕傲和振奮。

作為一名黨代表,我感到責任重大,使命光榮。這個責任就是:在未來,

我們全黨如何把報告中所描繪的宏偉藍圖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去。

廣州日報:在你看來,報告在理論上最大的創新是什麼?報告中有哪些重要看點?

楊漢卿:最大的創新就是提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是對我們党的理論建設的一個重要貢獻。報告中有很多新論斷、新觀點。比如報告提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一個重大的歷史判斷。

報告提出了十四個堅持的基本方略,

報告用大量的篇幅描繪了實現奮鬥目標和歷史使命的宏偉藍圖。

作為黨員,要學好這份報告,首先是讀原文,悟原理,逐字逐句去理解。雖然每個人崗位不同,但都能在報告中找到和自身工作、專業相吻合的具體要求。把報告實現好,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種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況,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現在已經到了決勝期,我們要有緊迫感、使命感、責任感來落實好報告描繪的宏偉藍圖。

“新”在哪裡

從五個方面闡述“新時代”

廣州日報:在你看來,你認為新時代主要“新”在哪些方面?

楊漢卿:報告提出,這個新時代,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

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

第一個講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第二個講的是“兩個百年”目標;第三個講的是人民美好生活;第四個講的是中國夢;第五個講的是中國對世界的意義。

兩個階段:十五年完成“小考” 三十年完成“大考”

廣州日報:報告提出,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可以分兩個階段來安排。這樣劃分有什麼特別的深意?

楊漢卿:報告提出,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鬥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鬥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我個人理解,報告中講到通過前15年的努力,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一目標的完成,可以鼓舞我們的自信心。當然,這15年也要通過五年計劃一步一步完成。2035年,我們國家綜合國力將更加強大。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要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也是長遠性和階段性相結合的安排,這既符合實際,又是一種戰略安排,既讓我們每個人都能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過程中有成就感,同時又為未來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樹立了自信。這就像考試,先完成一場“小考”,獲得喜悅,再鼓足幹勁繼續“大考”。

十九大代表、省委黨校常務副校長楊漢卿接受本報專訪。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蘇俊傑、莫偉濃 攝

廣州日報:報告中提到,現在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發生了變化,你怎麼看這個變化?

楊漢卿:總書記在5年前就提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如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以前,人們對經濟、文化的需要,只是解決溫飽問題;今天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們現在要建設美好生活,有了從量到質的飛躍,美好生活拓展了過去物質文化的外延,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都有了更高的需求。

這是十九大報告的一個新提法,既體現了改革開放30多年的成就,又體現了我們黨對滿足人民更高生活需求的自我擔當。

党的建設:旗幟鮮明講政治 政治建設擺首位

廣州日報: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黨一定要有新氣象新作為,您認為全面治党應有什麼樣的新氣象新作為?

楊漢卿:十九大報告對全面從嚴治黨作出了重要部署和安排,旗幟鮮明地講政治,首次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對我們党的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們要用黨最新的理論成果——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來武裝全黨。還要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幹部隊伍。要把我們黨基層組織中最小的“單元”——黨支部建成戰鬥堡壘。持之以恆正風肅紀,堅持反腐敗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發揮好黨和國家監督部門的作用,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準。

廣州日報:報告中提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安排,對廣東有哪些指導意義?

楊漢卿:這些戰略傳承了過去行之有效的好做法,要堅定不移、毫不動搖地執行。今年4月,習總書記對廣東工作提出了“四個堅持、三個支撐、兩個走在前列”的要求,這些內容在報告中都可以找到相對應的論述。我們要結合習總書記十八大以來對廣東工作的歷次重要批示,同時把十九大報告宏偉藍圖和戰略安排與廣東的具體實際安排結合起來,落到實處。

文:廣州參考·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蓉芳、杜安娜、何瑞琪、卜瑜、鄧柱峰、李大林、張丹、畢征

圖:廣州參考·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蘇俊傑、莫偉濃

廣州參考·廣州日報編輯 唐歡

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可以分兩個階段來安排。這樣劃分有什麼特別的深意?

楊漢卿:報告提出,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鬥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鬥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我個人理解,報告中講到通過前15年的努力,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一目標的完成,可以鼓舞我們的自信心。當然,這15年也要通過五年計劃一步一步完成。2035年,我們國家綜合國力將更加強大。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要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也是長遠性和階段性相結合的安排,這既符合實際,又是一種戰略安排,既讓我們每個人都能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過程中有成就感,同時又為未來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樹立了自信。這就像考試,先完成一場“小考”,獲得喜悅,再鼓足幹勁繼續“大考”。

十九大代表、省委黨校常務副校長楊漢卿接受本報專訪。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蘇俊傑、莫偉濃 攝

廣州日報:報告中提到,現在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發生了變化,你怎麼看這個變化?

楊漢卿:總書記在5年前就提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如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以前,人們對經濟、文化的需要,只是解決溫飽問題;今天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們現在要建設美好生活,有了從量到質的飛躍,美好生活拓展了過去物質文化的外延,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都有了更高的需求。

這是十九大報告的一個新提法,既體現了改革開放30多年的成就,又體現了我們黨對滿足人民更高生活需求的自我擔當。

党的建設:旗幟鮮明講政治 政治建設擺首位

廣州日報: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黨一定要有新氣象新作為,您認為全面治党應有什麼樣的新氣象新作為?

楊漢卿:十九大報告對全面從嚴治黨作出了重要部署和安排,旗幟鮮明地講政治,首次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對我們党的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們要用黨最新的理論成果——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來武裝全黨。還要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幹部隊伍。要把我們黨基層組織中最小的“單元”——黨支部建成戰鬥堡壘。持之以恆正風肅紀,堅持反腐敗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發揮好黨和國家監督部門的作用,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準。

廣州日報:報告中提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安排,對廣東有哪些指導意義?

楊漢卿:這些戰略傳承了過去行之有效的好做法,要堅定不移、毫不動搖地執行。今年4月,習總書記對廣東工作提出了“四個堅持、三個支撐、兩個走在前列”的要求,這些內容在報告中都可以找到相對應的論述。我們要結合習總書記十八大以來對廣東工作的歷次重要批示,同時把十九大報告宏偉藍圖和戰略安排與廣東的具體實際安排結合起來,落到實處。

文:廣州參考·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蓉芳、杜安娜、何瑞琪、卜瑜、鄧柱峰、李大林、張丹、畢征

圖:廣州參考·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蘇俊傑、莫偉濃

廣州參考·廣州日報編輯 唐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