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美團想做線下騰訊,40億美元夠嗎?

“美團可以看作線下服務領域的騰訊,”曲凱說, “你沒辦法定義它的對標企業和競品。”對市場而言,美團仍存在無限想像空間。

本文共計1896字,閱讀時間4分鐘。

記者 | 馬芊

編輯 | 趙力

10月19日,美團點評宣佈完成新一輪40億美元融資,投後估值300億美元。

據瞭解,此次融資由騰訊領投,引入了新的戰略投資方The Priceline Group。其他主要投資人包括:紅杉資本記者。 “你沒辦法定義它的對標企業和競品。”對市場而言,美團仍存在無限想像空間。

“並沒有什麼真正的終局”

但不可否認的是,無論哪個業務,美團都有其強勁的競爭對手。從業務層面看,美團點評進入的每一個領域,都是資本熱捧,競爭激烈:外賣領域的競爭對手餓了麼;酒旅領域的競爭對手攜程、去哪兒;打車領域的滴滴、首汽、神州等;短租領域則面臨著途家、愛彼迎、螞蟻短租、小豬短租等等。

此外,在C端,以團購起家的美團,掌握的大多數用戶,被看作低能力的消費群體。他們對本地生活服務的價格敏感,

一旦美團停止優惠貼補,價格上不如對手,用戶就會大量流失。

一方面,燒錢不能停,另一方面,業務擴張和智慧設備開發需要更多資金。外界所擔心的,正是美團因此陷入融資的惡性循環,最終造成燒錢泡沫。不過,從美團點評今年5月公佈的業績來看,公司整體業務已經實現盈虧平衡,收入同比達三位數增長,現金儲備超30億美元,或許可以排除一部分市場質疑。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此次融資,可將其看做美團Pre-IPO輪次,意味著上市指日可待。對此,曲凱認為,“像美團和今日頭條這類公司,太大了。他們已經不在意IPO時間,而是先重點發展業務。”

然而,儘管阿裡和騰訊在O2O領域的收割迫在眉睫。但可能一切如王興所言,不要期望一家獨大,也不要期望結束戰爭,所有人都要接受競合才是新常態。“並沒有什麼真正的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