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故宮養鹿變身皇家動物園?原來玄機都藏在這部片子裡!

前些天,北京故宮出了一個“大新聞”:9只梅花鹿驚現紫禁城。故宮這是要“變身”皇家動物園的節奏?其實是為配合“天祿永昌——故宮博物院藏瑞鹿文物特展”,故宮專門從承德避暑山莊引進參展的。

中華文明中有悠久的瑞鹿文化,這從“呦呦鹿鳴、鶴鹿同春、騎鹿壽星、鹿角椅、百鹿尊”等眾多神話傳說和文化、實物遺存中均有體現。

故宮藏鶴鹿同春壽星水晶雕件

不同的時代,瑞鹿文化都以不同的形式和藝術載體進行著展示表達:在中國動畫的黃金年代,

同樣也誕生了一部對中國悠久瑞鹿文化進行展示的影視作品——《九色鹿》。

改編自敦煌壁畫《鹿王本生》、豆瓣評分8.7、錢家駿導演、上美廠出品、1981年上映的《九色鹿》,曾獲1985年水墨動畫片製作工藝國家文化科學技術一等獎,及1986年加拿大漢密爾頓國際動畫電影節特別榮譽獎。

在小學僧看來,《九色鹿》是一部難得的將人世間的美醜、佛教裡的因果、傳統中的神仙祥瑞,以及瑞鹿文化等有如此深入淺出表達的作品。

色彩中的傳統文化

從自然空間上的山川地理,時間上的日月星辰、春夏秋冬,

再到人世間的更迭、繁簡、冷暖、美醜等等,被中國古人從視覺上的色彩加以區分,並賦予了更深的文化意義。

敦煌壁畫《鹿王本生》

如果仔細看過《九色鹿》,能夠發現九色鹿並不是指“九種顏色的鹿”,九,為極,是豐富多樣。改編自敦煌壁畫中捨己救人的九色鹿,

與傳統文化裡“九色雲中紫鳳車”,所表現出的美好祥瑞是一致的。九色,美好且豐富。

色彩,同樣是對空間中的方位地理在視覺及文化上的表達。《九色鹿》片中的商旅駝隊穿過大漠,遠方的背景是五色山川。中國傳統文化裡包含世界萬物的金木水火土五行學說,對應方位上的東、西、南、北、中,延伸到色彩上則是青、紅、黃、白、黑五色。五色,為世界。

對於人世間美醜的表達,是色彩的另一大功用。美之色,體白如雪的九色神鹿,自然大美的紅花綠草,還有粉蝶穿梭其中。

色之醜,包裹在華麗外衣和皮囊下,王妃想以九色鹿皮為衣的醜陋內心;恩將仇報、背棄誓言,遭受軀體潰爛赤黑,臭的招蒼蠅,紅眼長舌,被打入拔舌地獄的捕蛇人。

九色鹿·神獸·眾生

在影片《九色鹿》裡,對於外來佛教文化、中原文化以及多文明交流而出現的神仙與動物瑞獸形象,除九色鹿外還有很多。

身姿曼妙、手舞琵琶、裸☆禁☆露上體、脖飾項鍊、腰系長裙、肩披彩帶,帶有濃郁中原文化的飛天。

印度高僧,用白馬馱經至洛陽,將佛教傳入漢地。

洛陽白馬寺

羽翼加身,踏雲追月,“猶如牛王,無能勝故”的飛牛。

摩耶夫人夢白象入體內,生釋迦摩尼。白象有四牙、六牙之分:因陀羅騎四牙白象(影片中出現的也是四牙白象),普賢菩薩的坐騎是六牙白象。

四牙白象

四牙象石雕

有龜蛇之體的玄武,與青龍、白虎、朱雀,共同構成中國神話中的四方之神。

玄武的前方是一閃而過的朱雀

每個神與獸都有自己的職責,九色鹿,以鹿之像行佛之普度眾生:為被困大漠的商旅指明前路,救困于水中枝杈上的螻蟻和溺水之捕蛇人。

眾生中有善也有惡,《九色鹿》中的捕蛇人,可憐、可惡、可恨、可悲,把人性中貪瘺、背信、惡毒等“惡”的一面展現得淋漓盡致。

被人搶去錢財,落入水中溺水,可憐;為了錢財揭榜出賣九色鹿,可惡;自己假裝落水,引九色鹿進入包圍,可恨;最終紅眼長舌,墜入拔舌地獄,可悲。

值得稱道的是,為了展現《九色鹿》捕蛇人作惡時的動作和心理活動,製作人員為其形象進行了類似今天“表情包”式的創作:牆上陰影、膽小害怕、呆若木雞、六神無主、汗如雨下、貪得無厭、陰險狡詐……

騎著尥蹶子黑驢、好像“皇協軍帶鬼子進村”一樣的捕蛇人,溺水還不忘緊握那張充滿銅臭破紙……真是善惡到頭終有報。

器以載道、大美自然

為將敦煌壁畫上的《鹿王本生》故事,原汁原味地改編成影視作品。《九色鹿》創作人員在敦煌的洞窟裡待了23天,臨摹出五大本壁畫素材。為24分鐘的影片,創作了200餘幅場景。

除了這些,小學僧還注意到那個年代的老動畫人,對於傳統器物和自然山水的歷史淵源,及其背後所承載的“器以載道、大美自然”有著極為深刻的認知。

《九色鹿》導演錢家駿

影片開篇,那個照射出光芒的中國古代重要文化遺存——長信宮燈,這是小學僧看過的上美廠影片開篇處出現中國古代重要文物的兩部之一(另一部是《鏡花緣》出現的海獸紋葡萄鏡)。以史為鏡,觀照古今,聯通過去、現在和未來,這恐怕是創作者選擇銅鏡與宮燈,作為一部歷史故事題材動畫片開篇之器的重要原因。

中國古代物質文化遺存何止千萬,從中選擇若干加入進藝術創作中,或能體現時代背景,或以器載道。在《九色鹿》的宮殿場景裡,出現有一件“馬踏飛燕”,這件出土自甘肅武威的漢代文物,是中國古代絲綢之路文化重要的文化縮影。而此部作品背景的敦煌文化,正是絲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能夠像馬踏飛燕之于絲路文化表現而出的文化交融,還有影片裡國王坐著的那張箱型壼門床。這種箱形傢俱,常見於佛教壁畫當中,其中敦煌壁畫裡也有較多次的出現。這種因宗教文化交流而來的箱型傢俱,對於中國唐宋以後傢俱的造型產生很大影響。

中國古人在很早以前就從自然中尋求大美,並讓自然承載思想人文世界裡的吉祥與道法。這就像鹿在中國所代表的福祿、吉祥、美好,甚至權力。

影片裡的自然,有松鼠、小雞、兔子圍在九色鹿身旁,多子多福,是中國人傳統的家庭觀。蝴蝶在花草間穿梭,這是自然的美好,也是中國人對於耄耋長壽的追求。黃鶯在樹上歌唱,中國文人精神世界裡的自然,有“黃鶯啼破紗窗曉”之美。

要呦呦鹿鳴,更要逐鹿群雄

無論是故宮裡的梅花鹿,還是影片裡的九色鹿,亦或是其他的瑞獸、吉祥、器物等等,都是中華文明為後人留下的寶貴且美好的財富。

而中國傳統文化的美,在於他的多樣和包容性:就像故宮展覽中那張霸氣十足、彰顯遊牧民族彪悍氣息的鹿角椅,《九色鹿》中集世間美好祥瑞於一身、扶危濟困、懲惡揚善的九色鹿。

故宮藏清代鹿角椅

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一定要瞭解自己文化基因裡這種“自然人文與雄健豪邁”、相輔相成的美與力量的表達:要呦呦鹿鳴,更要逐鹿群雄!

-------------------------------------------------------------------

文字為茶邊求原創,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

對應方位上的東、西、南、北、中,延伸到色彩上則是青、紅、黃、白、黑五色。五色,為世界。

對於人世間美醜的表達,是色彩的另一大功用。美之色,體白如雪的九色神鹿,自然大美的紅花綠草,還有粉蝶穿梭其中。

色之醜,包裹在華麗外衣和皮囊下,王妃想以九色鹿皮為衣的醜陋內心;恩將仇報、背棄誓言,遭受軀體潰爛赤黑,臭的招蒼蠅,紅眼長舌,被打入拔舌地獄的捕蛇人。

九色鹿·神獸·眾生

在影片《九色鹿》裡,對於外來佛教文化、中原文化以及多文明交流而出現的神仙與動物瑞獸形象,除九色鹿外還有很多。

身姿曼妙、手舞琵琶、裸☆禁☆露上體、脖飾項鍊、腰系長裙、肩披彩帶,帶有濃郁中原文化的飛天。

印度高僧,用白馬馱經至洛陽,將佛教傳入漢地。

洛陽白馬寺

羽翼加身,踏雲追月,“猶如牛王,無能勝故”的飛牛。

摩耶夫人夢白象入體內,生釋迦摩尼。白象有四牙、六牙之分:因陀羅騎四牙白象(影片中出現的也是四牙白象),普賢菩薩的坐騎是六牙白象。

四牙白象

四牙象石雕

有龜蛇之體的玄武,與青龍、白虎、朱雀,共同構成中國神話中的四方之神。

玄武的前方是一閃而過的朱雀

每個神與獸都有自己的職責,九色鹿,以鹿之像行佛之普度眾生:為被困大漠的商旅指明前路,救困于水中枝杈上的螻蟻和溺水之捕蛇人。

眾生中有善也有惡,《九色鹿》中的捕蛇人,可憐、可惡、可恨、可悲,把人性中貪瘺、背信、惡毒等“惡”的一面展現得淋漓盡致。

被人搶去錢財,落入水中溺水,可憐;為了錢財揭榜出賣九色鹿,可惡;自己假裝落水,引九色鹿進入包圍,可恨;最終紅眼長舌,墜入拔舌地獄,可悲。

值得稱道的是,為了展現《九色鹿》捕蛇人作惡時的動作和心理活動,製作人員為其形象進行了類似今天“表情包”式的創作:牆上陰影、膽小害怕、呆若木雞、六神無主、汗如雨下、貪得無厭、陰險狡詐……

騎著尥蹶子黑驢、好像“皇協軍帶鬼子進村”一樣的捕蛇人,溺水還不忘緊握那張充滿銅臭破紙……真是善惡到頭終有報。

器以載道、大美自然

為將敦煌壁畫上的《鹿王本生》故事,原汁原味地改編成影視作品。《九色鹿》創作人員在敦煌的洞窟裡待了23天,臨摹出五大本壁畫素材。為24分鐘的影片,創作了200餘幅場景。

除了這些,小學僧還注意到那個年代的老動畫人,對於傳統器物和自然山水的歷史淵源,及其背後所承載的“器以載道、大美自然”有著極為深刻的認知。

《九色鹿》導演錢家駿

影片開篇,那個照射出光芒的中國古代重要文化遺存——長信宮燈,這是小學僧看過的上美廠影片開篇處出現中國古代重要文物的兩部之一(另一部是《鏡花緣》出現的海獸紋葡萄鏡)。以史為鏡,觀照古今,聯通過去、現在和未來,這恐怕是創作者選擇銅鏡與宮燈,作為一部歷史故事題材動畫片開篇之器的重要原因。

中國古代物質文化遺存何止千萬,從中選擇若干加入進藝術創作中,或能體現時代背景,或以器載道。在《九色鹿》的宮殿場景裡,出現有一件“馬踏飛燕”,這件出土自甘肅武威的漢代文物,是中國古代絲綢之路文化重要的文化縮影。而此部作品背景的敦煌文化,正是絲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能夠像馬踏飛燕之于絲路文化表現而出的文化交融,還有影片裡國王坐著的那張箱型壼門床。這種箱形傢俱,常見於佛教壁畫當中,其中敦煌壁畫裡也有較多次的出現。這種因宗教文化交流而來的箱型傢俱,對於中國唐宋以後傢俱的造型產生很大影響。

中國古人在很早以前就從自然中尋求大美,並讓自然承載思想人文世界裡的吉祥與道法。這就像鹿在中國所代表的福祿、吉祥、美好,甚至權力。

影片裡的自然,有松鼠、小雞、兔子圍在九色鹿身旁,多子多福,是中國人傳統的家庭觀。蝴蝶在花草間穿梭,這是自然的美好,也是中國人對於耄耋長壽的追求。黃鶯在樹上歌唱,中國文人精神世界裡的自然,有“黃鶯啼破紗窗曉”之美。

要呦呦鹿鳴,更要逐鹿群雄

無論是故宮裡的梅花鹿,還是影片裡的九色鹿,亦或是其他的瑞獸、吉祥、器物等等,都是中華文明為後人留下的寶貴且美好的財富。

而中國傳統文化的美,在於他的多樣和包容性:就像故宮展覽中那張霸氣十足、彰顯遊牧民族彪悍氣息的鹿角椅,《九色鹿》中集世間美好祥瑞於一身、扶危濟困、懲惡揚善的九色鹿。

故宮藏清代鹿角椅

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一定要瞭解自己文化基因裡這種“自然人文與雄健豪邁”、相輔相成的美與力量的表達:要呦呦鹿鳴,更要逐鹿群雄!

-------------------------------------------------------------------

文字為茶邊求原創,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