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如果第九大行星是被捕獲的,那麼其發現意義不亞於阿波羅登月

宇宙印象 深度科普欄目第534期 關於柯伊伯帶附近擁有第九大行星的研究有了新的結果,

科學家認為第九大行星在過去的45億年內來到太陽系,使得太陽系早期行星軌道發生了傾斜。這不僅為第九大行星的存在提供了額外的證據,同時也回應了天體物理中一個長期令人迷惑的問題,為何行星相對于黃道面傾斜6度。

所有的證據顯示,在外層太陽系中有一個尚未被發現的大品質行星,目前沒有一個模型能夠解釋這些奇異的高傾角軌道。

事實證明,只有第九大行星能給這些行星提供合理的解釋。這些天體在第九大行星的作用下脫離太陽系平面,而且這顆行星很可能來自其他恒星系統。宇宙印象為今日頭條獨家,其他均為假冒,轉載均為非法。

最近的研究還嘗試揭示第九大行星形成的方式和位置,然而,一些研究顯示,第九行星在接近太陽處形成,之後移動到了太陽系邊緣,還有一些研究則認為,它可能是在太陽系形成初期被捕獲的一顆系外行星。如今,較受歡迎的理論則是它在太陽附近形成,之後才遷移到外部去的。

但如果是被捕獲的,那麼其發現意義不亞於阿波羅登月。這說明第九大行星處於其他天體系統,研究意義更為巨大。因為你不可能跑到數光年之外的恒星周圍去研究系外行星,但我們的技術完全可以抵達柯伊伯帶。

誠然,如今還沒有一個關於第九大行星形成時間的科學定論,不過一些天文學家已經為某些現象提供了合理的解釋。比如,最新的一份基於外太陽系起源調查(發現了至少800顆新的海王星外天體(TNOs))的研究顯示,

這些證據可以和天體的隨機分佈符合得不錯。

與此同時,唯一剩餘的工作就是直接發現這顆行星。現在天文學家正在試圖使用夏威夷莫納克亞天文臺的斯巴魯望遠鏡找到它。

第九行星的觀測不僅能夠證實它究竟是否存在,也能夠幫助解決近幾年來在數以千計的外太陽系行星的發現所引起的諸多謎題。宇宙印象為今日頭條獨家,其他均為假冒,轉載均為非法。

總而言之,目前已經在2633個恒星系統中發現的3529顆系外行星,天文學家才注意到,從統計上來說,大部分行星是“超級地球”或“迷你海王星”。這些系外行星就是比地球重,但不超過10個地球品質的行星。如果第九行星確實存在,且擁有10個地球品質,那麼它就能用於解釋這個矛盾,至少太陽系不會變得如此怪異。宇宙印象為今日頭條獨家,其他均為假冒,轉載均為非法。

如果第九行星確實存在,且擁有10個地球品質,那麼它就能用於解釋這個矛盾,至少太陽系不會變得如此怪異。宇宙印象為今日頭條獨家,其他均為假冒,轉載均為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