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0.21小麥」小麥播期被降雨影響推遲了?看看這裡,保收成!

由於受到近期不利天氣影響, 我省在地玉米、大豆和粳秈稻的收穫期普遍推遲, 對下茬小麥的及時播種造成不利影響。 目前,

我省小麥播種情況如何?農戶可以採取哪些技術手段, 以降低遲播影響?

小麥播期 普遍推遲

渦陽縣高爐鎮陸楊村負責人鞏向海向記者介紹, 往年該村萬畝小麥10月10日左右播種就結束了, 但今年到現在耕地還沒有旋耕, 小麥也沒有種下去, 估計小麥播種期要推遲到本月20日以後。 “雖然地裡的玉米都收上來了, 但還有30%地塊的玉米秸稈沒有粉碎還田;同時, 受到一直下雨影響, 耕地太爛, 旋耕機和播種機下不了地, 導致小麥秋播工作無法進行。 ”蒙城縣板橋集鎮農業綜合服務站陳友祥站長告訴記者, 根據天氣預報, 本月18日當地還有一場降雨。 雨停後, 農戶可以整地作業。 他保守估計, 10月27—28日以後, 當地農戶才能秋播小麥。 陳友祥分析,

小麥播期的推遲, 可能會對本季小麥的產量造成不利影響。 但小麥的生長期很長, 如果後期天氣狀況良好, 小麥的自我補償能力很強。

與皖北旱茬小麥區一樣, 江淮稻茬區小麥種植情況也不樂觀。 廬江縣農技推廣中心副主任吳小文對記者說, 國慶以來雨水不斷, 對下茬小麥的播種影響太大了。 由於土壤墒情不好, 小麥播期被迫延遲, 將不利於小麥苗情。

省小麥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省農科院作物所副所長汪建來研究員告訴記者, 9月份以來, 我省出現的連陰雨天氣過程, 特別是長江以北小麥主產區降水異常偏多, 日照時數偏少, 並出現多次降溫過程。 持續陰雨寡照天氣導致土壤過濕和農田漬澇, 對今年小麥適時播種、提高播種品質、培育冬前壯苗帶來隱患。

清溝瀝水 調整品種

汪建來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 沿淮、淮北旱茬麥區農戶要搶抓雨歇間隙, 儘早疏通田邊大溝, 排除田間低窪處積水, 降低土壤濕度。 內澇嚴重的區域, 要啟動排灌設施, 降低週邊水位。

對於沿淮、江淮稻茬區農戶來說, 已收穫結束的稻田, 在疏通田邊大溝的同時, 開挖“十字”溝, 排除田間積水;還未收穫稻田, 要根據灌漿進程, 適當提前斷水。

在種植品種選擇上, 淮北、沿淮麥區農戶可選用高產、耐赤黴病、耐穗發芽半冬性或弱春性品種;壓縮偏冬性、高感赤黴病和穗發芽品種的種植面積。 淮河以南麥區農戶可選用抗赤黴病、抗穗發芽高產春性紅粒品種, 建議不再種植白粒品種。

汪建來研究員還建議, 長江以南地區農戶可以壓縮小麥種植面積, 適度擴大油菜種植面積。 淮河以南地區, 在11月底以後仍不能播種小麥的地塊, 可改種蔬菜、綠肥、發展稻田馬鈴薯和稻田綜合種養。

增加播量 缺苗補苗

隨著小麥播期推遲,

冬前積溫變少, 致使小麥分蘖少, 分蘖時間短。 農戶需根據播期適當加大播種量。 10月底以前播種, 沿淮、淮北小麥畝播量可調整到15-17公斤;11月以後播種, 旱茬麥畝播量可增加至18-20公斤左右, 稻茬麥畝播量可增加至20-25公斤。 淮河以南麥區10月底以前播種, 畝播量可調整到12-15公斤, 11月以後播種畝播量可增加至15-20公斤。

省農科院作物所栽培室主任曹承富研究員告訴記者, 沿淮淮北麥區適播期在10月20日以前, 播期最遲控制在11月15日以前;沿淮稻茬區小麥播期最好在10月25日以前, 江淮稻茬區小麥播期最好在10月底以前。 隨著播期推遲, 小麥播種量要適當增加, 每推遲三天, 畝播種量增加0.5公斤。 如果採用人工撒播方式, 每畝播種量可以適當增加。 機械條播適當縮減行距,調整至20-23釐米。播種深度2-3釐米為宜,防止播深影響出苗和分蘖。農戶在小麥播後7-10天,及時查看出苗情況,發現缺苗斷壟地塊,儘早用同一品種進行補種。

輕簡整地 增施氮肥

汪建來研究員告訴記者,旱茬麥10月底以前,寧可略晚勿爛耕爛種,儘量提高整地播種品質。 11月以後,以搶為主,儘早完成秋種計畫。因長期連陰雨,土壤濕度偏大,本年度深翻或深松技術無法採用,為了搶進度、降成本,農戶可根據茬口,在土壤水分適宜時,採用少免耕、輕簡複式機械整地播種。

旱茬麥可採用複式機械作業1-2遍,完成施肥、旋耕、播種、覆土、鎮壓等工序。水稻已收穫田塊,在墒情適宜時可使用全還田防纏繞免耕施肥播種機,一次性完成直刀旋耕、秸稈覆蓋、施肥、擺種、覆土、鎮壓等工序;或先施足基肥,用小型旋耕機械淺旋一次,晾曬2—3天后再淺旋耕一次,然後撒播種植;也可示範推廣收播一體、高畦種植、稻田套播等稻茬麥種植技術。

三溝配套 及時化除

汪建來研究員說,沿淮、淮河以南稻茬麥區,墒情適宜時及時機械開溝,確保畦溝、腰溝及邊溝三溝配套,排水通暢。旱茬麥區根據雨情和田間積水情況,適時做好低窪處開溝排水工作,以防漬害。

連陰雨後田間濕度大,有利於雜草生長,冬前要加強雜草化除工作。在小麥3-5葉期,雜草2-4葉期,日平均氣溫在8℃以上時,抓住冬前晴好天氣開展化學除草。對秸稈還田量較大、整地品質差、露籽較多或群體較大的田塊,墒情適宜時利用機械做好冬前田間適度鎮壓,確保根土接合,提高保墒防凍能力。

機械條播適當縮減行距,調整至20-23釐米。播種深度2-3釐米為宜,防止播深影響出苗和分蘖。農戶在小麥播後7-10天,及時查看出苗情況,發現缺苗斷壟地塊,儘早用同一品種進行補種。

輕簡整地 增施氮肥

汪建來研究員告訴記者,旱茬麥10月底以前,寧可略晚勿爛耕爛種,儘量提高整地播種品質。 11月以後,以搶為主,儘早完成秋種計畫。因長期連陰雨,土壤濕度偏大,本年度深翻或深松技術無法採用,為了搶進度、降成本,農戶可根據茬口,在土壤水分適宜時,採用少免耕、輕簡複式機械整地播種。

旱茬麥可採用複式機械作業1-2遍,完成施肥、旋耕、播種、覆土、鎮壓等工序。水稻已收穫田塊,在墒情適宜時可使用全還田防纏繞免耕施肥播種機,一次性完成直刀旋耕、秸稈覆蓋、施肥、擺種、覆土、鎮壓等工序;或先施足基肥,用小型旋耕機械淺旋一次,晾曬2—3天后再淺旋耕一次,然後撒播種植;也可示範推廣收播一體、高畦種植、稻田套播等稻茬麥種植技術。

三溝配套 及時化除

汪建來研究員說,沿淮、淮河以南稻茬麥區,墒情適宜時及時機械開溝,確保畦溝、腰溝及邊溝三溝配套,排水通暢。旱茬麥區根據雨情和田間積水情況,適時做好低窪處開溝排水工作,以防漬害。

連陰雨後田間濕度大,有利於雜草生長,冬前要加強雜草化除工作。在小麥3-5葉期,雜草2-4葉期,日平均氣溫在8℃以上時,抓住冬前晴好天氣開展化學除草。對秸稈還田量較大、整地品質差、露籽較多或群體較大的田塊,墒情適宜時利用機械做好冬前田間適度鎮壓,確保根土接合,提高保墒防凍能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