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瘋了!一群年輕小夥跑回壽光種這個稿,究竟有啥秘密?

我們村

壽光作為蔬菜之鄉, 不但蔬菜種植特色村遍佈全市, 以瓜果作為金字招牌的村子也不在少數。 俗話說, 吃菜要應季, 瓜果要時令, 圖的就是一個新鮮, 今天小新帶你去一個瓜果特色種植村, 品嘗一種時下最新鮮應季的水果——田馬甜瓜。

西菜園村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種植甜瓜, 如今已有30多年的種植歷史。 全村300多戶村民95%以上都種植甜瓜, 品種達80多種, 不但在本地聲名顯赫, 還遠銷海內外。

首席記者 胡莎莎:走進園子, 大棚裡到處都飄滿清香的味道, 每一個藤上都有這麼一個金燦燦的瓜, 大哥, 這個瓜現在是成熟了嗎?

村民 郝常林:對, 這個瓜已經成熟了。

首席記者 胡莎莎:一般什麼季節成熟?

村民 郝常林:從開始栽苗到成熟一般70天。

首席記者 胡莎莎:70天就長這麼大了, 這個可以採摘的是吧?

村民 郝常林:對。

首席記者 胡莎莎:這個瓜算個頭比較大的嗎?

村民 郝常林:中等個頭。

首席記者 胡莎莎:得有一斤多吧?

村民 郝常林:差不多三斤, 看, 比我的臉還要大很多。

稻田鎮西菜園村村民 郝常林:首先咱這邊種植時間太長了, 20多年的種植經驗, 所以咱這邊種的個大、表光好, 平原地區土壤非常好, 種出瓜來非常甜。

首席記者 胡莎莎:通過品嘗,香甜可口的甜瓜真是讓人回味無窮。大哥您有幾個大棚?

村民 郝常林:5個。

首席記者 胡莎莎:5個大棚?!那這個算是小一點的還是大一點啊?

村民 郝常林:小點的。

首席記者 胡莎莎:小一點的能產多少斤?

村民 郝常林:春天加上秋天能產2萬斤左右。

首席記者 胡莎莎:一年產兩季,2萬斤左右,那現在價格怎樣?

村民 郝常林:2塊錢左右。

首席記者 胡莎莎:這個賬您算算吧,5個大棚呢,收入看來是非常可觀。

郝常林今年30歲,原先在城裡打工,看到同村人種植甜瓜效益不斷提高,便辭了工作回村種甜瓜,現在已有5年的種植經驗。郝常林說,村裡像他一樣辭職回村種甜瓜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稻田鎮西菜園村村民 張象奎:每到收穫季節,市場上東北的、江南的很多客戶直接到棚裡訂購,供不應求。

如今,全村的甜瓜大棚已發展到400多個,1200多畝,憑藉過硬的技術、村委的資金扶持和村民們的辛苦勞作,如今的西菜園村人均收入飆升,一年能到4萬多元,百姓的日子更是過得比甜瓜更甜。

稻田鎮西菜園村黨支部書記 張明倫:我們下一步打算舊棚改新棚,小棚改大棚,村委全力支持。在種植方面科學種植、科學種田提高經濟效益,帶領我們全體村民發家致富奔小康。

“靜中調得好蜜水,芬芳吐香皆呈祥”,甜瓜種植不但種出了特色品牌,更種出了老百姓比蜜甜的好日子。在此,我們希望西菜園村的甜瓜種植越來越好,百姓收入越來越高。

小新,別舔屏了,快跟我去吃甜瓜!

首席記者 胡莎莎:通過品嘗,香甜可口的甜瓜真是讓人回味無窮。大哥您有幾個大棚?

村民 郝常林:5個。

首席記者 胡莎莎:5個大棚?!那這個算是小一點的還是大一點啊?

村民 郝常林:小點的。

首席記者 胡莎莎:小一點的能產多少斤?

村民 郝常林:春天加上秋天能產2萬斤左右。

首席記者 胡莎莎:一年產兩季,2萬斤左右,那現在價格怎樣?

村民 郝常林:2塊錢左右。

首席記者 胡莎莎:這個賬您算算吧,5個大棚呢,收入看來是非常可觀。

郝常林今年30歲,原先在城裡打工,看到同村人種植甜瓜效益不斷提高,便辭了工作回村種甜瓜,現在已有5年的種植經驗。郝常林說,村裡像他一樣辭職回村種甜瓜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稻田鎮西菜園村村民 張象奎:每到收穫季節,市場上東北的、江南的很多客戶直接到棚裡訂購,供不應求。

如今,全村的甜瓜大棚已發展到400多個,1200多畝,憑藉過硬的技術、村委的資金扶持和村民們的辛苦勞作,如今的西菜園村人均收入飆升,一年能到4萬多元,百姓的日子更是過得比甜瓜更甜。

稻田鎮西菜園村黨支部書記 張明倫:我們下一步打算舊棚改新棚,小棚改大棚,村委全力支持。在種植方面科學種植、科學種田提高經濟效益,帶領我們全體村民發家致富奔小康。

“靜中調得好蜜水,芬芳吐香皆呈祥”,甜瓜種植不但種出了特色品牌,更種出了老百姓比蜜甜的好日子。在此,我們希望西菜園村的甜瓜種植越來越好,百姓收入越來越高。

小新,別舔屏了,快跟我去吃甜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