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美的創新:或許不性☆禁☆感但一定骨感!

科技的創新, 引領全球經濟的發展。

現今, 大多數創新科技在互聯網時代, 都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變為商業化產品、進入大眾生活, 甚至加速度完成從“鑽石價格向蘿蔔白菜價格”的起跳。 家電產品就是最好的一種案例:我們到今天為止, 產品功能越來越多, 產品越來越人性化, 產品越來越智慧化, 但是價格卻是越來越親民化, 而在這背後就是科技人員的力量!

那天, 前往參加美的集團第22屆科技月創享交流暨頒獎大會, 在現場看到主席臺的兩側展示著一位位科技人員創新業績——他們的研發方向, 發明創新專利, 所研發產品帶給產業的價值, 甚至包括帶給企業的經營價值。 我不時發出感慨:做個大器之工匠多好, 讓更多的優秀產品出於自我。

如會場展示的2017年科技月獲得科技明星榮譽稱號“邢鳳雷”, 他來自美的集團生活電器事業部電熱技術研究所,

擔任應用研究主任工程師。 2007年加入美的, 2015年考試通過TRIZ國際3級認證, 美的集團TRIZ創新方法高級講師。 2015年、2017年獲得美的集團2屆10大發明人。 曾參與編制《TRIZ,打開創新之門金鑰匙》國際TRIZ 1級認證的教材。 展示材料所述:他用了7年的時間奔走超過10萬公里, 不斷到國內多個城市學習TRIZ創新方法、到海外美國矽谷等城市學習創新流程, 學成歸來, 不斷在項目過程中進行實踐應用, 最終取得豐碩的創新成果。 其在工作中, 個人授權專利共193項, 帶領團隊申請專利超過1200項。 而這只是美的集團科技人員, 在科技創新中冰山一角。

我記得約伯斯去世之後, 美國《時代週刊》發表了一篇文章《當今時代誰最性感》。 誰最性感呢?是那些戰略資源的整合者, 而不是技術創新者。

《時代週刊》是這麼說的:他們有想法, 善於包裝並完善他人的想法, 善於利用並優化他人的發明, 直到這些想法和發明, 成為令人難以抗拒的新產品, 從而改變整個商業模式和商業生態。 他們是混音的藝術家, 是指揮家, 是戰略家。

“發明家曾經很酷。 他們曾經是卓越而浪漫的人物。 比如達。 芬奇、本傑明、佛蘭克林和尼古拉。 特斯拉那樣的流氓天才”——美國人埃隆。 馬斯克的電動汽車起名叫特斯拉, 就是用以紀念這位“流氓天才”——“引下閃電, 偷走上帝的神聖之火。 但現在一切都變了。 究竟發生了什麼?發明家為什麼失掉了他們頭上神聖的光環呢?科學發明何時不再性感……”

《時代週刊》指出, “我很不情願地把責任歸咎於剛剛離世的、偉大的史蒂夫。

約伯斯身上。 誰是發明第一台電子音樂的可憐混蛋, 誰發明了平板電腦, 誰發明了智慧手機, 我不知道, 你也不知道, 他們從來沒有登上過時代週刊的封面。 ”

其實不然, 我倒認為有了技術人員的創新, 企業或者產品才有支撐明天發展的基礎骨骼。 同樣, 只有尊重科技、尊重創新, 著眼於用核心技術不斷突破創新, 才能推動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例如美的22載科研堅守 ,

並且將追求創新植入到美的血液中。 創建於60年代的美的建立至今從未停下“科技創新”的腳步, 1968年創業之初, 美的創始人何享健三顧茅屋地聘請當時在順德國營糖廠做技術員的梁偉倫;1984年, 聘請何應強用個人休息時間指導美的空調廠的上馬和空調技術,

被稱為“美的星期六工程師”;1991年, 擁有日本原裝關鍵設備的現代化美的空調廠崛地而起,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 美的成為全國第一個成功聘請到博士的鄉鎮企業, 引發強烈轟動。 1992年, 美的在中國人民大學設立獎學基金, 獎勵和吸引優秀學子;1993年, 美的與東芝簽訂空調技術合作合同, 派遣大量研修生和吸收東芝技術人員來廠輔導, 建立從開發、到工藝製造到測試評價的技術體系;1999年起, 美的大量引入國內及海外高端人才, 實施世紀人才工程;2008年起, 美的與跨國公司東芝開利組建的合資公司, 美的首次作為技術輸出方, 使用美的技術製造國際品牌的產品。 以上發展歷程, 均是美的集團不懈創新、重視科技及重視人才的例證。

而始於1996年,至今已經成功舉辦22屆的科技月,同樣是美的集團創新基因的強有力印證。回顧美的集團22屆科學月,至今已誕生110顆科技明星。在科技月中表現突出的個人和團隊所創造出的優秀科技成果,在激烈市場競爭考驗中,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比如,在2013年科技月中,“一晚一度電”團隊獲得高達500萬元獎勵,擁有這項成果的空調一上市,就成為消費市場的“寵兒”,為消費者解決了使用過程中的痛點,也奠定了美的空調的核心競爭力。

綜上,雖然他們沒有登上美國的《時代週刊》封面,但是他們成就了一個偉大企業,並且將技術創新轉變成前沿產品,以蘿蔔白菜價格飛入千家萬戶,這更是另一種普世價值。所以美的創新,或許不一定性感,但一定有骨感。

而始於1996年,至今已經成功舉辦22屆的科技月,同樣是美的集團創新基因的強有力印證。回顧美的集團22屆科學月,至今已誕生110顆科技明星。在科技月中表現突出的個人和團隊所創造出的優秀科技成果,在激烈市場競爭考驗中,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比如,在2013年科技月中,“一晚一度電”團隊獲得高達500萬元獎勵,擁有這項成果的空調一上市,就成為消費市場的“寵兒”,為消費者解決了使用過程中的痛點,也奠定了美的空調的核心競爭力。

綜上,雖然他們沒有登上美國的《時代週刊》封面,但是他們成就了一個偉大企業,並且將技術創新轉變成前沿產品,以蘿蔔白菜價格飛入千家萬戶,這更是另一種普世價值。所以美的創新,或許不一定性感,但一定有骨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