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天才槍手》上映:你看的是刺激,我看到的卻是階級

青春片?諜戰片?還是真實寫照?

很多人在看《天才槍手》這部泰國電影的時候, 會把焦點放在懷緬校園青春的故事, 或者是緊張刺激猶如諜戰片一樣的橋段。

但是其實電影當中的作弊橋段是真實事件改編的。 它改編自2014年轟動全球的亞洲學生SAT作弊案件, 當時上萬名學生受到牽連。

我看到網上許多影評的焦點都放在諜戰片似的橋段和關於作弊、誠信方面的話題。

可是筆者覺得有更加值得我們關注的話題, 而這個話題也是這部電影對現實的一個真實寫照。

我們是天生的輸家, 他們是天生的贏家

無論是女主三次選擇幫差生作弊, 還是男主最後的“黑化”去選擇幫人作弊來賺錢, 歸根到底, 他們都是因為家庭環境不好, 只能靠自己賺錢來賺取學費, 從而上到好的學校或者出國。

而反觀男二號和女二號, 含著金鑰匙長大, 父母輕輕鬆松就可以送他們去最好的學校, 甚至出國留學。

而這樣懸殊的財力和智力的差異, 剛好讓他們形成互補, 通過作弊達到所謂的“雙贏”。

社會學大師 Bourdieu(布迪厄)提出了四種形式的資本:economic capital(經濟資本), social capital(社會資本), cultural capital(文化資本), 和symbolic capital(象徵性資本)四個概念以及它們之間的互相轉化。

經濟資本說白了就是錢的多少;社會資本主要指我們平時所說的人脈;文化資本指文化教育程度、價值觀等;而象徵性資本取決於社會對某一種身份或者某一東西的認可, 比如說:社會對於海歸的認可度高的話那麼他們的象徵性資本就多。

電影中涉及了當今社會兩種主要的社會階層流動(social mobility)的模式——教育與婚姻。

電影裡面女主和男主為了賺取學費而埋沒良心去幫人作弊的橋段, 實際上反映的是他們通過自己的知識(也就是文化資本)轉化為錢(也就是經濟資本)。

而相反地, 男二號和女二號通過付費給女主去取得高分從而出國讀書, 這反映的是通過經濟資本去轉化為文化資本或者象徵性資本。

無論是男主女主的幫人作弊, 還是男二號女二號的作弊, 其實最終都是為了一個目的——出國留學。 這也是現在中國的一個寫照, 因為教育是下層的人往上爬的一個梯子, 也是上層的人想要繼續站在上面的一個安全網, 而出國留學所獲得的不僅是只是(也就是文化資本),

還可以獲得象徵性資本, 因為亞洲國家對於海歸總體來說社會認可會更高。

影片中涉及的第二個社會階層流動途徑是婚姻。 這也是它沒怎麼花筆墨的一個橋段:女二號儘管本身家庭環境不差, 但是男二號的家庭還是要有錢很多。 男二號大概屬於upper class(上層階級), 而女二屬於middle class(中產階級)裡稍好一點的。所以當她聽到男二號的爸媽叫他們一起出國留學,而且費用還是他們資助時,她毫不猶豫地心動了。

影片描述的並不是婚姻關係,而是戀愛關係。但是其實這只是換湯不換藥,因為戀愛關係意味著對方所擁有的社會資本(可以加難理解成人脈),你也能通過他去接觸到。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人希望找到豪門嫁出去的原因——不是因為對方一定會分給你多少錢,而是因為你接觸到的人會與你之前的大相徑庭。

那些“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人是“天生的贏家”,他們可以好不費吹灰之力地通過上一輩的經濟資本去轉換成他們想要的任何一種形式(文化資本、社會資本、象徵性資本)。

而那些工薪家庭的孩子是“天生的輸家”,只能憑著後天的努力去付出更多,才能獲得更多的“資本”。就像男主所說的:“我媽媽每天幫人洗那麼多衣服,洗到背都駝了,就是為了供我讀書。我沒有你那麼有錢,獎學金就是我的夢想。而你親手毀掉了我的夢想。”

有句話很戳心,卻字字有理: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有的人就生在羅馬。

就算你誠實,生活照樣在欺騙你

哲學家福柯(Foucault)提出過知識(Knowledge)實際上是受到規訓權力(Disciplinary Power)所影響的。也就是說,我們所學到的知識都是當權者(也就是更有權力的人)所支配下的東西,它們實際上都是沒有辦法脫離意識形態的影響的。

歷史,是由勝利者譜寫的。比如說歷史書上的抗日戰爭章節對我黨的貢獻進行了突出渲染,而對另一黨的貢獻進行了弱化處理;政治書上只能看見馬克思主義的蹤影,而對哲學的其他門派只是簡單羅列並指出其錯誤(實際上並沒有哪一門派才是絕對正確的說法);生物書上把達爾文的“進化論”作為所謂的正確理論(而實際上科學界對此理論還是存疑)......

而我們(包括這部影片中的男女主)所理解的“自由”、“民主”、“抵抗”,當然是在當權者的規訓權力支配之內。超脫於規訓權力的知識或經驗幾乎是不存在的。

所以,按照福柯的說法,其實整個社會的各種活動實際上都是“權力的遊戲”。

男主和女主在這場“權力的遊戲”中所遭遇的種種不公也都無形中地告訴他們:他們是天生的贏家,我們是天生的輸家;我們必須付出更多,才能得到我們想要的。

他們會在想:那如果我必須付出更多的話,那我不如付出我最重要的一樣東西——conscience(良知)。

他們會在想:既然生活主導了這一場“權力的遊戲”來欺騙我,那我為什麼要誠實呢?即使做一個誠實的公民,也一樣會被生活欺騙。

無論是男主和女主努力學習還是他們通過幫人作弊賺錢,他們都深深相信"Knowledge is power.(知識就是力量)" 但是最終的結局是:他們因為幫人作弊而取消考試資格、被禁出國,而那些有錢孩子卻通過作弊獲得高分,最後出國留學。

最終,他們會發現"Power is power.(權力就是力量)" 這場“權力的遊戲”不是零和遊戲(zero-sum game),而是一場從一開始勝利的天平就傾向upper class(上層階級)的“木偶戲”。

他們以為這次作弊是他們欺騙別人,以為他們終於可以有主導權了,以為“世界他們說得算了”。然而,生活再一次欺騙了他們。

考試變成交易,誰能笑到最後?

影片最後的鏡頭:優等生被取消考試成績,以後都不得出國留學;而作弊的有錢孩子卻在開party慶祝考試成功,準備出國留學。

影片的結局是悲涼的、也是諷刺的。它所暗示的,貌似贏的一方還是原來更有權力的人。

但是,筆者認為,考試變交易,最後只會是“雙輸”。對於幫人作弊的優等生來說,本身答應幫人作弊這種行為就已經是對於權力的妥協、對upper class的低頭、對良心的出賣,這在人格上就已經輸了一籌。

而對於作弊的紈絝子弟來說,他們自己沒有足夠的實力去維持原有的“資本”,只能靠不斷消耗原有的“資本”。而因為資本是不斷流動的,掌握權力的一方不可能永遠都能維持同樣的位置,資本慢慢消耗殆盡之後,其相對優勢的位置就不復存在了。

大家看完電影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一起討論哦~~~

華工啟明星歡迎各位交流合作

官方電話:400-9698-133

官網:www.fablabedu.com

©2017 華工啟明星 保留所有權利

而女二屬於middle class(中產階級)裡稍好一點的。所以當她聽到男二號的爸媽叫他們一起出國留學,而且費用還是他們資助時,她毫不猶豫地心動了。

影片描述的並不是婚姻關係,而是戀愛關係。但是其實這只是換湯不換藥,因為戀愛關係意味著對方所擁有的社會資本(可以加難理解成人脈),你也能通過他去接觸到。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人希望找到豪門嫁出去的原因——不是因為對方一定會分給你多少錢,而是因為你接觸到的人會與你之前的大相徑庭。

那些“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人是“天生的贏家”,他們可以好不費吹灰之力地通過上一輩的經濟資本去轉換成他們想要的任何一種形式(文化資本、社會資本、象徵性資本)。

而那些工薪家庭的孩子是“天生的輸家”,只能憑著後天的努力去付出更多,才能獲得更多的“資本”。就像男主所說的:“我媽媽每天幫人洗那麼多衣服,洗到背都駝了,就是為了供我讀書。我沒有你那麼有錢,獎學金就是我的夢想。而你親手毀掉了我的夢想。”

有句話很戳心,卻字字有理: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有的人就生在羅馬。

就算你誠實,生活照樣在欺騙你

哲學家福柯(Foucault)提出過知識(Knowledge)實際上是受到規訓權力(Disciplinary Power)所影響的。也就是說,我們所學到的知識都是當權者(也就是更有權力的人)所支配下的東西,它們實際上都是沒有辦法脫離意識形態的影響的。

歷史,是由勝利者譜寫的。比如說歷史書上的抗日戰爭章節對我黨的貢獻進行了突出渲染,而對另一黨的貢獻進行了弱化處理;政治書上只能看見馬克思主義的蹤影,而對哲學的其他門派只是簡單羅列並指出其錯誤(實際上並沒有哪一門派才是絕對正確的說法);生物書上把達爾文的“進化論”作為所謂的正確理論(而實際上科學界對此理論還是存疑)......

而我們(包括這部影片中的男女主)所理解的“自由”、“民主”、“抵抗”,當然是在當權者的規訓權力支配之內。超脫於規訓權力的知識或經驗幾乎是不存在的。

所以,按照福柯的說法,其實整個社會的各種活動實際上都是“權力的遊戲”。

男主和女主在這場“權力的遊戲”中所遭遇的種種不公也都無形中地告訴他們:他們是天生的贏家,我們是天生的輸家;我們必須付出更多,才能得到我們想要的。

他們會在想:那如果我必須付出更多的話,那我不如付出我最重要的一樣東西——conscience(良知)。

他們會在想:既然生活主導了這一場“權力的遊戲”來欺騙我,那我為什麼要誠實呢?即使做一個誠實的公民,也一樣會被生活欺騙。

無論是男主和女主努力學習還是他們通過幫人作弊賺錢,他們都深深相信"Knowledge is power.(知識就是力量)" 但是最終的結局是:他們因為幫人作弊而取消考試資格、被禁出國,而那些有錢孩子卻通過作弊獲得高分,最後出國留學。

最終,他們會發現"Power is power.(權力就是力量)" 這場“權力的遊戲”不是零和遊戲(zero-sum game),而是一場從一開始勝利的天平就傾向upper class(上層階級)的“木偶戲”。

他們以為這次作弊是他們欺騙別人,以為他們終於可以有主導權了,以為“世界他們說得算了”。然而,生活再一次欺騙了他們。

考試變成交易,誰能笑到最後?

影片最後的鏡頭:優等生被取消考試成績,以後都不得出國留學;而作弊的有錢孩子卻在開party慶祝考試成功,準備出國留學。

影片的結局是悲涼的、也是諷刺的。它所暗示的,貌似贏的一方還是原來更有權力的人。

但是,筆者認為,考試變交易,最後只會是“雙輸”。對於幫人作弊的優等生來說,本身答應幫人作弊這種行為就已經是對於權力的妥協、對upper class的低頭、對良心的出賣,這在人格上就已經輸了一籌。

而對於作弊的紈絝子弟來說,他們自己沒有足夠的實力去維持原有的“資本”,只能靠不斷消耗原有的“資本”。而因為資本是不斷流動的,掌握權力的一方不可能永遠都能維持同樣的位置,資本慢慢消耗殆盡之後,其相對優勢的位置就不復存在了。

大家看完電影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一起討論哦~~~

華工啟明星歡迎各位交流合作

官方電話:400-9698-133

官網:www.fablabedu.com

©2017 華工啟明星 保留所有權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