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2013年,徹底改變了BAT和中國互聯網

百度裁撤福州研究中心, 並不讓人感到意外。

2013年, 移動互聯網大潮開始, 苦於缺少移動互聯網“船票”的百度被追著趕著以19億美元的天價押寶了“91無線”,

91無線旗下的主打產品當屬91手機助手, 其時在移動分發市場奪得頭名。

四年過後, 移動分發市場以BTA和360“四足鼎力”, 背後還有小米、華為等手機廠商在追趕, 百度占不了便宜。

而百度愈演愈烈的窘境也證明這張船票起不了多大作用。 當押寶人工智慧後, 百度才有了上升的動力, 更加印證百度一開始就錯了。

其時, 百度還砸了好幾筆重金, 2013年5月, 3.7億美元全資收購PPS, 2013年7, 以1.915億美元收購縱橫中文網, 2013年8月, 戰略投資糯米網1.6億美元, 後收購糯米網。

四年過去, 這幾筆收購除了PPS被併入愛奇藝起到一定作用, 其他可以說均告失敗, 91手機助手被百度消化, 旗下遊戲、ISO業務均被出售, 縱橫中文網也被出售, 而百度糯米正待價而沽。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騰訊和阿裡, 2013年4月, 騰訊1500萬元投資滴滴打車。 2013年9月, 騰訊4.48億美元戰略投資搜狗。 2013年12月, 騰訊對滴滴追加1億美元投資。

這些1億美元以上的投資是阿裡和騰訊當年的押注, 如今這些押注大都一片飄紅, 勢頭不減當年, 和百度的失敗形成鮮明對比。

是時候審視2013年這個特殊的年份了。 2013年是BAT概念剛剛成形之時, 互聯網的風頭開始蓋過房地產, 而且, 百度市值2900億元, 超過阿裡的2500億元。

2013年更是中國互聯網史上值得一書的並購投資之年, 移動互聯網興起, BAT大筆投資佈局, 最終改變了BAT自身, 也改變了中國互聯網的基本面貌。

緣起:諸侯爭霸

2013年初, 李彥宏下就決心說:“我們要轉型, 就是從PC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的轉型。 ”

於是,

用19億美元買下了估值只有3.5億美元的91無線, 這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爭論, 大多數判斷都認為不值。

不過, 在當時的精英中, 多認為收購是值得的。 比如搜狗王小川就曾評論說, 百度收購方向是對的, 手機助手相對于PC流覽器中的網址導航站, 收購91手機助手相當於構建無線搜索的“二級火箭”。 收購之後, 百度直接躋身三大移動應用分發管道, 效果非常明顯。

問題就出在高昂的價值上, 把百度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尷尬現狀和19億美元放在一起比, 91無線的性價比是相當低的。

高價背後不乏競爭對手的攛掇。 當時, 周鴻禕就自稱:“如果不是有360的存在, 某些公司不可能有那麼大的壓力出這個價格。 ”

360是91無線的早期投資者之一。 周鴻禕和91無線團隊的關係也比較不錯,

91無線幾次想要賣身, 都被周鴻禕攔住了。 周鴻禕甚至給他們出了一個主意:“除非有人給你開出一個不可以拒絕的價格, 起碼得20億。 ”結果91無線和百度談的也是這個價格, 最後以19億美元出售。

前有堵截, 後有追兵。 阿裡是百度的對手。 當時, 阿裡給了91無線3千萬美金的押金, 百度則給了5千萬美金押金, 各自有一周的盡職調查時期, 一周後定是否要收購。 最後阿裡給出的條件是18.6億美金, 而百度給的是19億美金, 另加一個董事席位。

李彥宏後來說:“並購91的過程, 一個多月時間就敲定簽合同, 是氣味相投。 ”最後拍板的還是李彥宏的一通越洋電話。 緊張可見一斑。

巨頭爭奪愈演愈烈, 在搜狗的並購案中, 百度和360勢如水火,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主動轉變策略的騰訊最終贏得搜狗。

2013年上半年, 360和百度競購搜狗。 360的籌碼是搜狗作價10億美金, 讓出董事長之位。 而百度則抓住了搜狐的視頻弱項, 提出出讓愛奇藝股份。 兩家不斷出新方案。 當時, 360和搜狐都簽訂了意向書, 卻被百度橫插一腳, 360也無可奈何。

與360一直希望並購搜狗壯大搜索業務不同, 百度打的是“防禦戰”。 知情人士透露:“百度的意圖是不斷殺價、抬高360並購成本, 最不濟的做法是將搜狗攬下。 ”

出人意料的是, 兩個月後, 騰訊4.48億美元戰略入股搜狗, 結束了這場爭奪戰。 馬化騰後來說, 騰訊和搜狐談判過程思路發生改變, 最終不再追控股。 而王小川的意思就是不放棄獨立發展, 否則自立門戶。 還是騰訊更懂小川。

哪有絕對成敗,與百度競爭91失敗的阿裡也曾抓住機會,而漁翁得利的騰訊也有失意。

移動互聯網時代少不了地圖。當時,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棋逢對手,而在導航等方面,高德地圖要勝於百度地圖。假如百度並購高德,百度在手機地圖領域將確定絕對優勢。

知乎大V楊小徹爆料說:“在阿裡出手之前,百度就已經和高德談了快一年,就差簽合同了。馬雲這邊聽到了消息,做出決策的當天立刻從杭州飛到北京。一個見面之後,高德就決定轉投阿裡門下,與百度不再合作。”

原來,百度和高德競爭激烈。高德本是傳統導航公司,其時轉型為互聯網公司,並實行免費策略。但百度先行一步,並且弄了一批貼有百度地圖的汽車在高德總部聚集造勢。據說,當時高德公司完全懵了,第一次見到互聯網公司的打法。

2013年5月,阿裡2.94億美元戰略投資高德,但騰訊在背後醞釀著逆襲的野心,騰訊投資搜狗後,將搜搜業務併入搜狗,唯獨留下SOSO地圖,並改名騰訊地圖,還買下一家地圖企業,意圖彎道超車。幾個月後,為了徹底抓牢地圖弱項,阿裡收購高德。

幾乎每一個並購案中都有BAT的身影,或相互競爭,或相互使絆。

高潮:整合之痛

無論在資本上,還是戰略上,年輕的BAT用了自己的全力。如今的阿裡和騰訊不改當年,而百度則沒有了當時的“狼性”,在投資並購的數量和資本上,完全落於下風。這背後是並購的失敗經歷,更多是難以有效整合並購業務的難言之痛。

百度並購91無線後,開始漫長的整合之路,據91無線員工說:“百度91花了一年時間來進行組織架構調整、改善辦公環境、提高員工福利”。

在此期間,91無線原CEO胡澤民離職,91核心團隊和百度手機助手團隊合併,由百度副總裁李明遠負責。李明遠還派駐了新的COO。

緊接著,91業務被分拆,91熊貓讀書、91遊戲業務併入百度多酷業務,換由百度副總裁張東晨負責。

百度的“整合兩把刀”是更新管理層和分拆業務,百度收購糯米網的四個月後,糯米網原CEO沈博陽下臺。後來,百度分拆糯米成立百度影業。

不過,整合是棘手問題。2015年8月,有匿名使用者在知乎爆料:“大概七月多,八月吧,突然有一天大家發現百度手機助手開發者後臺改版了,還出各種問題,當時91的妹紙給我說,他們壓根不知道百度在做新後臺,也不知道百度要上線新後臺,也不知道百度要把91的後臺合併到一起,他們也是從開發者這知道百度改版了。”

百度搞了一批人進入糯米。這批人過去後,卻對糯米內部的IT支援系統和中基管理制度頗為失望。百度工程師們覺得自己在技術方面的價值沒有得到體現。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9月,百度公佈的17起內部嚴重違紀中,有10起和糯米相關。

最關鍵的是,形成主導之勢後,主要負責人卻相繼離職。2014年8月,主導並購91無線、糯米,負責戰略投資並購的百度副總裁湯和松離職。2016年4月,負責遊戲業務的百度副總裁王湛因損害百度利益被裁。2016年11月,主導移動業務的李明遠因嚴重違紀辭職。

整合後的百度手機助手雖然在市場份額排第一名,但一直被削弱,據易觀智庫發佈的2013年第三季度資料,百度系以40.6%高居第一。而2016年第四季度,市場份額減少至27.9%。

百度對愛奇藝的控股堪稱成功,但百度體系卻難以容納91無線、糯米、縱橫中文網等新體系。相比而言,阿裡更順利一些,高德仍然是手機地圖巨頭,UC在阿裡體系的權重也逐步升級。

不過,阿裡的整合之路走得也不順暢。

阿裡收購高德後,高德原管理層退出,阿裡管理層進入。彼時O2O熱,百度地圖將O2O視為重點,高德也加入混戰,前期遭遇不利。2014年上半年,剛剛進入整合期的高德與百度的差距越拉越大。

這是由於阿裡體系中缺乏2C業務的人才。於是,馬雲給原UC總裁俞永福打了一通電話,俞永福調任主導高德,開始了長達兩年的執掌。相比於百度在人事上的激進,這是阿裡的不同之處,敢於長期重用剛剛進入阿裡體系的俞永福。

俞永福砍掉了原計劃的O2O業務,專注出行導航。這背後還有一個背景,2014年初,微信支付通過春節紅包活動橫空崛起,在兩個月內,騰訊接入大眾點評和京東,支付寶遭遇阻擊。2014年7月,支付寶謀劃O2O轉型,高德遭“冷落”。直到2015年6月,高德才宣佈全面支持O20業務。

大體系中的小體系必須服從大體系的戰略,高德地圖錯過了和百度地圖在O2O領域的競爭機會。所幸的是,“長期執政”的俞永福最終憑出行導航咬住了百度。

UC併入阿裡,算得上成功的案例。UC國內市場第一地位未被撼動,而且成為阿裡海外攻城掠地的急先鋒。成績的背後是UC創始人何小鵬長期執掌,保留了極大的獨立性。俞永福曾說:“被(阿裡)收購不會改名,仍然按照自己的文化和習慣,更好發揮所長。”

文化整合難度難以想像,給予獨立性實際上更利於雙方。

騰訊沒有吞併的野心,在資源上給了搜狗和滴滴很大支持。截至2017年6月,搜狗38.2%的搜索流量均來自騰訊,搜狗還獨佔微信公眾號內容。程維比王小川更直白,說到成就時說:“一方面要感謝滴滴出行總裁柳青,另一方面則要感謝馬化騰的投資和流量扶持。”

所以,百度不是技術敗于阿裡和騰訊,也不是產品的緣故,而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企業文化,這在競爭中特別容易吃虧。

尾聲:未來之戰

2015年,李彥宏還非常樂觀,他在演講中強調:“傳統產業和主流產業應該積極地擁抱移動互聯網。”7月,在採訪中又強調說:“如果有機會重新選擇,我會更快地進入移動互聯網行業。”

僅僅幾個月後,2016年4月,百度成立“百度搜索公司,下轄李明遠負責的“移動服務事業群組”,本來直接向李彥宏彙報的李明遠,改向向海龍彙報。移動互聯網業務權重被下調。

2016年11月,李彥宏正式公開宣佈:“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已經結束。”

不過三年,百度戰略陡然變化,這背後有轉向人工智慧的原因,也有百度失意的原因。

為了彌補投資上的短板,2016年,百度接連成立百度風投、百度資本,前者一期投入2億美元,專注人工智慧領域的早期項目。後者的基金規模高達200億元人民幣,主要投資泛互聯網領域中後期項目。

裁撤醫療事業部、出售百度外賣、砍掉百度福州研究中心,如今百度國際化事業部又面臨拆分,一年不到,百度幾乎把其他可能性路徑都封堵了,押注在人工智慧上。

2013年,BAT聚焦的是移動互聯網的入口。如今移動互聯網的人口紅利已經殆盡,原有的系統、人們的體驗有升級的需求。而核心點在技術,不是產品、管理、企業文化,只是技術。這是百度的底氣所在。而且,聚焦的是未來世界的大門,從小小的入口到大門,是一次飛躍。

人工智慧是第一波的風口。無數大大小小的公司都將目光聚焦在人工智慧上。騰訊現在有四個團隊都在做AI研發,但這次,百度的腳步更快一些。甚至連馬化騰也說:“百度在人工智慧走在更前,騰訊還是落後。”更重要的是,百度更加心無旁騖。

不過,一旦未來的大門全面開啟,對新技術的需求將不可想像,而技術的進步也將更為迅猛。百度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優勢放在整個新技術大潮中又略微小了一些。

10與11日,阿裡巴巴宣佈成立承載“NASA計畫”的組織——“達摩院”,主攻基礎科學和顛覆式技術創新研究。將投入1000億元以上,不止人工智慧,覆蓋領域更大。

“量子計算、機器學習、基礎演算法、網路安全、視覺計算、自然語言處理、人機自然交互、晶片技術、感測器技術、嵌入式系統等,涵蓋機器智慧、智聯網、金融科技等多個產業領域。”

阿裡的目標更大更遠,對標的是微軟、英特爾、IBM,目標是超越。

一切是嶄新的開始,現在就醞釀著未來。當然,這場決戰將和2013年的完全不同,讓我們拭目以待。

還是騰訊更懂小川。

哪有絕對成敗,與百度競爭91失敗的阿裡也曾抓住機會,而漁翁得利的騰訊也有失意。

移動互聯網時代少不了地圖。當時,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棋逢對手,而在導航等方面,高德地圖要勝於百度地圖。假如百度並購高德,百度在手機地圖領域將確定絕對優勢。

知乎大V楊小徹爆料說:“在阿裡出手之前,百度就已經和高德談了快一年,就差簽合同了。馬雲這邊聽到了消息,做出決策的當天立刻從杭州飛到北京。一個見面之後,高德就決定轉投阿裡門下,與百度不再合作。”

原來,百度和高德競爭激烈。高德本是傳統導航公司,其時轉型為互聯網公司,並實行免費策略。但百度先行一步,並且弄了一批貼有百度地圖的汽車在高德總部聚集造勢。據說,當時高德公司完全懵了,第一次見到互聯網公司的打法。

2013年5月,阿裡2.94億美元戰略投資高德,但騰訊在背後醞釀著逆襲的野心,騰訊投資搜狗後,將搜搜業務併入搜狗,唯獨留下SOSO地圖,並改名騰訊地圖,還買下一家地圖企業,意圖彎道超車。幾個月後,為了徹底抓牢地圖弱項,阿裡收購高德。

幾乎每一個並購案中都有BAT的身影,或相互競爭,或相互使絆。

高潮:整合之痛

無論在資本上,還是戰略上,年輕的BAT用了自己的全力。如今的阿裡和騰訊不改當年,而百度則沒有了當時的“狼性”,在投資並購的數量和資本上,完全落於下風。這背後是並購的失敗經歷,更多是難以有效整合並購業務的難言之痛。

百度並購91無線後,開始漫長的整合之路,據91無線員工說:“百度91花了一年時間來進行組織架構調整、改善辦公環境、提高員工福利”。

在此期間,91無線原CEO胡澤民離職,91核心團隊和百度手機助手團隊合併,由百度副總裁李明遠負責。李明遠還派駐了新的COO。

緊接著,91業務被分拆,91熊貓讀書、91遊戲業務併入百度多酷業務,換由百度副總裁張東晨負責。

百度的“整合兩把刀”是更新管理層和分拆業務,百度收購糯米網的四個月後,糯米網原CEO沈博陽下臺。後來,百度分拆糯米成立百度影業。

不過,整合是棘手問題。2015年8月,有匿名使用者在知乎爆料:“大概七月多,八月吧,突然有一天大家發現百度手機助手開發者後臺改版了,還出各種問題,當時91的妹紙給我說,他們壓根不知道百度在做新後臺,也不知道百度要上線新後臺,也不知道百度要把91的後臺合併到一起,他們也是從開發者這知道百度改版了。”

百度搞了一批人進入糯米。這批人過去後,卻對糯米內部的IT支援系統和中基管理制度頗為失望。百度工程師們覺得自己在技術方面的價值沒有得到體現。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9月,百度公佈的17起內部嚴重違紀中,有10起和糯米相關。

最關鍵的是,形成主導之勢後,主要負責人卻相繼離職。2014年8月,主導並購91無線、糯米,負責戰略投資並購的百度副總裁湯和松離職。2016年4月,負責遊戲業務的百度副總裁王湛因損害百度利益被裁。2016年11月,主導移動業務的李明遠因嚴重違紀辭職。

整合後的百度手機助手雖然在市場份額排第一名,但一直被削弱,據易觀智庫發佈的2013年第三季度資料,百度系以40.6%高居第一。而2016年第四季度,市場份額減少至27.9%。

百度對愛奇藝的控股堪稱成功,但百度體系卻難以容納91無線、糯米、縱橫中文網等新體系。相比而言,阿裡更順利一些,高德仍然是手機地圖巨頭,UC在阿裡體系的權重也逐步升級。

不過,阿裡的整合之路走得也不順暢。

阿裡收購高德後,高德原管理層退出,阿裡管理層進入。彼時O2O熱,百度地圖將O2O視為重點,高德也加入混戰,前期遭遇不利。2014年上半年,剛剛進入整合期的高德與百度的差距越拉越大。

這是由於阿裡體系中缺乏2C業務的人才。於是,馬雲給原UC總裁俞永福打了一通電話,俞永福調任主導高德,開始了長達兩年的執掌。相比於百度在人事上的激進,這是阿裡的不同之處,敢於長期重用剛剛進入阿裡體系的俞永福。

俞永福砍掉了原計劃的O2O業務,專注出行導航。這背後還有一個背景,2014年初,微信支付通過春節紅包活動橫空崛起,在兩個月內,騰訊接入大眾點評和京東,支付寶遭遇阻擊。2014年7月,支付寶謀劃O2O轉型,高德遭“冷落”。直到2015年6月,高德才宣佈全面支持O20業務。

大體系中的小體系必須服從大體系的戰略,高德地圖錯過了和百度地圖在O2O領域的競爭機會。所幸的是,“長期執政”的俞永福最終憑出行導航咬住了百度。

UC併入阿裡,算得上成功的案例。UC國內市場第一地位未被撼動,而且成為阿裡海外攻城掠地的急先鋒。成績的背後是UC創始人何小鵬長期執掌,保留了極大的獨立性。俞永福曾說:“被(阿裡)收購不會改名,仍然按照自己的文化和習慣,更好發揮所長。”

文化整合難度難以想像,給予獨立性實際上更利於雙方。

騰訊沒有吞併的野心,在資源上給了搜狗和滴滴很大支持。截至2017年6月,搜狗38.2%的搜索流量均來自騰訊,搜狗還獨佔微信公眾號內容。程維比王小川更直白,說到成就時說:“一方面要感謝滴滴出行總裁柳青,另一方面則要感謝馬化騰的投資和流量扶持。”

所以,百度不是技術敗于阿裡和騰訊,也不是產品的緣故,而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企業文化,這在競爭中特別容易吃虧。

尾聲:未來之戰

2015年,李彥宏還非常樂觀,他在演講中強調:“傳統產業和主流產業應該積極地擁抱移動互聯網。”7月,在採訪中又強調說:“如果有機會重新選擇,我會更快地進入移動互聯網行業。”

僅僅幾個月後,2016年4月,百度成立“百度搜索公司,下轄李明遠負責的“移動服務事業群組”,本來直接向李彥宏彙報的李明遠,改向向海龍彙報。移動互聯網業務權重被下調。

2016年11月,李彥宏正式公開宣佈:“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已經結束。”

不過三年,百度戰略陡然變化,這背後有轉向人工智慧的原因,也有百度失意的原因。

為了彌補投資上的短板,2016年,百度接連成立百度風投、百度資本,前者一期投入2億美元,專注人工智慧領域的早期項目。後者的基金規模高達200億元人民幣,主要投資泛互聯網領域中後期項目。

裁撤醫療事業部、出售百度外賣、砍掉百度福州研究中心,如今百度國際化事業部又面臨拆分,一年不到,百度幾乎把其他可能性路徑都封堵了,押注在人工智慧上。

2013年,BAT聚焦的是移動互聯網的入口。如今移動互聯網的人口紅利已經殆盡,原有的系統、人們的體驗有升級的需求。而核心點在技術,不是產品、管理、企業文化,只是技術。這是百度的底氣所在。而且,聚焦的是未來世界的大門,從小小的入口到大門,是一次飛躍。

人工智慧是第一波的風口。無數大大小小的公司都將目光聚焦在人工智慧上。騰訊現在有四個團隊都在做AI研發,但這次,百度的腳步更快一些。甚至連馬化騰也說:“百度在人工智慧走在更前,騰訊還是落後。”更重要的是,百度更加心無旁騖。

不過,一旦未來的大門全面開啟,對新技術的需求將不可想像,而技術的進步也將更為迅猛。百度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優勢放在整個新技術大潮中又略微小了一些。

10與11日,阿裡巴巴宣佈成立承載“NASA計畫”的組織——“達摩院”,主攻基礎科學和顛覆式技術創新研究。將投入1000億元以上,不止人工智慧,覆蓋領域更大。

“量子計算、機器學習、基礎演算法、網路安全、視覺計算、自然語言處理、人機自然交互、晶片技術、感測器技術、嵌入式系統等,涵蓋機器智慧、智聯網、金融科技等多個產業領域。”

阿裡的目標更大更遠,對標的是微軟、英特爾、IBM,目標是超越。

一切是嶄新的開始,現在就醞釀著未來。當然,這場決戰將和2013年的完全不同,讓我們拭目以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