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什麼時候該瀉?什麼時候該補?

中醫治病, 很重要的一點是辨別虛實, 辨別之後用於指導臨床用藥, 實則瀉之, 虛則補之。

總體上來講, 虛證的病程長久, 年老體弱、久病多病的人多有虛證,

虛弱的人, 精神多萎靡不振, 聲音低弱, 多伴有怕風怕冷, 抵抗力弱, 容易感冒, 五臟六腑的功能低下, 看舌像多淡白, 面色多蒼白無華, 脈象多沉弱無力。

而實證, 多病程比較短, 發病急驟, 體質壯實, 聲音高亢洪亮, 精神亢奮, 多煩躁怕熱, 面紅目赤, 看舌像面色多紅潤, 脈象洪數而有力。

不同的臟腑, 不同的部位, 表現出來的虛實的症候表現各不相同, 但可以從以上的特徵去辨別分析;實際臨床上, 很多病人多數虛實間雜存在, 或因虛致實或因實致虛, 錯綜複雜。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平素脾胃虧虛, 如果胃腸的運化功能差, 那麼就容易出現食積或氣滯或濕阻的表現。 這時候脾虛就是虛證, 因此而導致的食積或氣滯或濕阻都是屬於實證, 這時候就屬於虛實兼雜的證候。

治療的方法, 要看虛實的深淺和程度, 有針對性的權衡用藥, 或許補虛為主或以瀉實為主, 或補虛瀉實兼施, 才能兩全。

關注我, 頭條號裡有更多中醫養生文章;有疑問可留言評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