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中組部副部長齊玉這樣答記者問……

10月19日上午10點, 十九大新聞中心在梅地亞中心二層新聞發佈廳舉辦第一場記者招待會。 邀請中紀委、中組部負責人介紹党的建設和全面從嚴治黨的相關情況。

記者第一個問題就是:十九大代表名單公佈後, 資格審查時咋又下了7個人。 這問題可不好答, 中組部副部長齊玉同志是咋答的?還說了啥?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記者問題清單

2. 這幾年在中國的一些企業, 包括一些合資或者外資獨資的企業都被要求成立黨組織, 請問這個做法、這個措施的目的是什麼?這些措施對企業的正常運作會不會產生一些影響?

3. 中共十九大將修改黨章, 這些修改對中國共產黨意味著什麼?這些變化將如何影響中國的經濟社會和政治前景?

4. 我的問題是給齊玉部長的。 您剛剛在發佈詞中提到“抓黨建促脫貧攻堅”, 我們知道近年來很多地方選派了第一書記駐村扶貧, 您能否介紹一下有關情況?

5. 十八大以來, 我們在全面從嚴治黨、從嚴治吏的高壓態勢之下, 有些地方出現了為官不為, 甚至有些地方出現了官員“辭職下海潮”這種情況, 您是怎麼看這個問題的?另外, 我們現在是否有一些行之有效的辦法來遏制這種問題?

中組部副部長齊玉首先介紹加強党的建設的有關情況。

非常高興與媒體朋友們見面。 昨天,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開幕。 習近平總書記作了報告, 系統總結過去五年我們黨和國家事業所發生的歷史性變革。

總書記在報告中明確指出, “全面從嚴治党成效卓著”。 這是對十八大以來党的建設工作, 包括組織工作的高度概括和充分肯定。 下面, 我向大家簡要介紹過去五年來党的建設和組織工作情況。

黨的十八大以來,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面從嚴治黨納入“四個全面”戰略佈局, 全面加強党的領導和党的建設, 推動管黨治黨從“寬鬆軟”走向“嚴緊硬”, 發生了歷史性、格局性和根本性的變化。

組織工作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党建思想, 堅決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 聚焦主責主業、突出問題導向、強化擔當作為, 取得了重大成就。

一是突出加強思想政治建設, 黨員幹部思想理論水準和黨性修養明顯提高。 組織黨員幹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堅定“四個自信”、樹牢“四個意識”, 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接續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 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 推動黨內教育從“關鍵少數”向廣大黨員拓展, 從集中性教育向經常性教育延伸, 使廣大黨員幹部受到深刻的思想政治洗禮, 解決了一大批黨內存在多年的頑瘴痼疾。 嚴格党的組織生活, 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 黨內政治生活發生了根本性的深刻變化。

同時,有針對性地開展幹部日常教育培訓,不斷提高幹部領導能力和專業化水準。五年來,參加脫產培訓的各級各類幹部近1億人次。

二是大力培養選拔黨和人民需要的好幹部,高素質執政骨幹隊伍建設邁出重要步伐。我們認真落實新時期好幹部標準,修訂頒佈幹部任用條例,改進民主推薦方法,規範競爭性選拔方式,完善政績考核體系,著力解決唯票、唯分、唯GDP、唯年齡取人等突出問題,樹立正確用人導向,一大批忠誠乾淨擔當、為民務實清廉、具有較高專業素養的幹部走上了各級領導崗位。

強化黨組織領導和把關作用,通過實行“凡提四必”、廉潔把關“雙簽字”等制度,堅決防止幹部的“帶病提拔”。在這次全國市縣鄉換屆中,有9300多名幹部因為審核不過關被攔了下來。

我們制定推進領導幹部能上能下若干規定,著力構建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選人用人機制,依據這個規定,目前已經調整縣處級以上幹部2.2萬多人。

結合巡視開展選人用人的專項檢查,實現對省區市和中央單位的全覆蓋。尤其在這次地方換屆中,堅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預防在先,開展換屆風氣巡迴督查,維護了良好的換屆風氣。

三是認真落實從嚴治吏要求,幹部管理監督制度體系日益完善。我們堅持抓早抓小抓預防,嚴格日常管理監督,近年來各級組織人事部門共提醒、函詢、誡勉幹部60多萬人次。

建立健全中國特色領導幹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制度,報告內容突出與領導幹部權力行為關聯緊密的家事、家產等情況,突出查核結果運用和責任追究,目前已累計查核125萬人次、處理12.5萬人。

集中開展對超職數配備幹部、“裸官”、幹部檔案造假等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規範黨政領導幹部親屬經商辦企業行為,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同時,加大正向激勵力度,建立縣以下機關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依照這個制度,目前有100多萬名基層公務員晉升了職級。

四是切實推動全面從嚴治党向基層延伸,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生機活力不斷增強。我們按照“控制總量、優化結構、提高品質、發揮作用”的總要求,嚴把發展黨員關口,保持黨員隊伍適度規模,優化黨員隊伍結構。與2012年相比,這五年間,黨員總數一共增加432萬名,年均增幅1.2%,實現了總量調控目標。

我們嚴格黨員日常教育管理,落實“三會一課”等組織生活制度,嚴肅處置不合格黨員。統籌推進各領域基層黨建工作,持續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突出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積極探索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城市基層黨建新路子,著力解決一些國有企業和高校党的領導和党的建設弱化、淡化、虛化、邊緣化問題,努力擴大非公企業、社會組織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的全覆蓋,推動基層党建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做好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選派19.5萬名優秀幹部擔任貧困村第一書記,把党的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普遍開展市縣鄉三級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並向機關、企業、高校等領域延伸這項工作,推動各級黨組織特別是党的書記把管党治黨責任真正扛起來。

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向用人主體放權,為人才鬆綁,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目前,我國人才資源總量達到1.75億人,較五年前增長43.8%,人才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大幅提高。

我們穩步推進党的建設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十八屆黨中央部署的党的建設改革任務。

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電視臺記者問:

我們特別注意到了一個變化,我們看到在十九大代表的選舉過程當中,代表的名額是2300人,而之後公佈的代表名單是2287人,最後我們看到確認代表資格有效的是2280人,為什麼出現這樣的差別?由此我們也想知道,在十九大代表的選舉過程當中,和以往相比,在產生的過程當中有什麼樣的不同,有什麼樣新的特點?

答:謝謝你的提問。黨中央十分重視十九大代表的選舉工作,特別強調要把好代表的政治關、廉潔關,強調要保證代表的先進性、廣泛性,各選舉單位在選舉十九大代表的時候,認真落實中央的要求,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的組織領導和把關作用,層層審核,嚴格甄別,從政治、廉潔和作風等各方面對人選進行了嚴格審核、全面“體檢”。

十九大代表選舉產生以後,仍然堅持從嚴的要求,對當選代表進行認真審核,凡是有信訪舉報或者發現有問題線索的,都進行了認真的調查核實,對不符合代表條件的,按照黨內有關規定進行了堅決調整。像孫政才等27人,因為存在違紀違法等問題,經中央批准,不再作為十九大代表。重慶市因為代表出缺比較多,按照中央要求和規定的程式,及時召開了黨代表會議,補選了14名黨的十九大代表。9月29日,經中央批准公佈的代表名單一共是2287名。十九大代表名單公佈以後,又發現7人存在不適宜作為代表的問題,經中央批准,不再作為代表。這7個人就是在公佈以後拿掉的。

經十九大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審議,確認2280名代表資格有效。這樣做,既體現了對十九大代表的高標準、嚴要求,同時也彰顯了我們黨全面從嚴治黨的堅定決心。

與以往相比,這次十九大代表選舉工作確實是非常嚴格,同時也有新的突出特點。

一是更加突出政治標準。堅持代表條件,嚴格審核把關,認真落實“四必”要求,所謂“四必”,就是做到代表的檔案材料必審、個人的有關重大事項必核、紀檢機關意見必聽、線索具體的來信舉報必查,以確保代表的素質優良。前面介紹的情況就是層層把關,落實“四必”的結果。

二是更加注重發揚黨內民主。凡是推薦提名,都是從基層開始,充分聽取廣大黨員的意見,參加推薦提名的基層黨組織基本實現了全覆蓋,黨員的參與率達到了99.2%。

三是更加注重改善代表結構。進一步提高生產和工作一線代表比例,大家從昨天到今天都看到了,人民大會堂專門設了代表通道,多數採訪的都是來自基層一線的黨代表。這次基層一線黨代表的比例占到總數的33.8%,比十八大時提高了3.3個百分點,提高的幅度也是不小的。

我們始終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對違規違紀問題實行“零容忍”,確保整個代表選舉工作風清氣正。謝謝。

美國國際市場新聞社記者問:

這幾年在中國的一些企業,包括一些合資或者外資獨資的企業都被要求成立黨組織,請問這個做法、這個措施的目的是什麼?這些措施對企業的正常運作會不會產生一些影響?

答:謝謝,我來回答您的問題。我們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這是我們黨的性質。在社會基層單位,包括企業建立黨的組織,這是很順理成章的,也是我們長期一貫的做法。

在企業中設立黨組織,第一,它符合中國的法律和有關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明確規定,在公司中,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的規定,設立黨的組織,開展黨的活動,並且明確規定,公司應當為黨的組織開展活動提供必要的條件。我們中國共產黨的章程也明確規定,凡是有正式黨員三人以上的企業、農村、學校等基層單位都應當成立黨的組織。所以,在中國的企業成立黨的基層組織,這是一貫的做法,也是符合規定的。

第二,在企業成立黨組織,也順應了企業職工的願望。目前我國各類企業有職工1.4億多人,這是我國工人階級隊伍的主體,企業黨組織注意維護企業各方合法利益,反映職工群眾的合理訴求,幫助解決實際困難,所以廣大職工認為,企業有了黨組織,他們就有了“主心骨”。

第三,在企業成立黨組織也有利於促進企業生產經營的發展。企業中的黨組織,主要任務是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引導和監督企業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團結職工,維護各方合法權益,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企業中數量眾多的黨員都是職工中的先進分子,他們多數是企業的生產經營業務骨幹,都能吃苦,勇於奉獻,勇於攻堅克難,在本職崗位上,在完成各項任務中都發揮了先鋒模範作用,是促進企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十八大以來,我們加大了在企業建立黨組織、開展党的建設、黨的活動的工作力度,持續推進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這是我們的工作重點。截至目前,全國絕大多數的國有企業、多數的非公有制企業,包括多數的外商投資企業,都建立了黨組織。這裡我可以給出一組數字,到2016年底,我們有14.7萬戶國有企業,其中93.2%建立了黨組織;有273萬戶非公企業,其中67.9%建立了黨組織;還有外商投資企業10.6萬戶,其中70%建立了黨組織。

在實踐中,我們要求企業黨組織把黨的活動與企業的生產經營有機地融合起來、結合起來,為企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援。這方面,國有企業就不用說了,很多非公企業,包括中外合資企業和外商獨資企業,對我們在企業建立黨組織和開展黨的工作都是高度認可的,不少非公企業的負責人、出資人都說,党的建設搞好了,既是生產力,同時也是企業的競爭力。一些外資企業高管說,黨組織能夠幫助他們及時瞭解中國的政策,化解勞資糾紛,為企業發展提供正能量。他們當中絕大多數出資人是歡迎和支持黨組織在企業開展活動的。

俄通塔斯社記者問:

中共十九大將修改黨章,這些修改對中國共產黨意味著什麼?這些變化將如何影響中國的經濟社會和政治前景?

答:謝謝。修改黨章是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的一項重要職責、職權,我們現在的黨章是黨的十二大修改制定的,三十多年來,黨章的基本內容保持了穩定,在黨的生活中應該說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同時,根據黨的實踐發展和理論創新,從黨的十三大到黨的十八大,每次黨的代表大會都對黨章作了不同程度的修改。

這次在黨中央就十九大議題徵集意見的過程中,各方面都認為,十八大以來,党的理論創新和實踐發展成果非常多,黨面臨的形勢和任務也發生了深刻變化,所以普遍建議對黨章進行修改。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中央政治局採納了這一建議,決定對黨章進行修改。

關於您的第二個問題,前天的新聞發佈會上,也涉及到了這個問題,我作個簡要回答。黨章是党的總章程,是党的根本大法。黨的十九大,對黨章進行適當修改是實現黨的指導思想與時俱進的需要,有利於用党的創新理論統一全黨思想,保證黨的思想統一和行動一致。

修改黨章,也是推進黨的事業和整個國家事業發展的需要。及時在黨章中體現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有利於促進全黨同志準確把握新時代的新要求,推動黨和國家事業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修改黨章,也是推進党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需要。昨天,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突出強調了党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把党的建設的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的成果寫入黨章,有利於促使全黨堅定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定力,把党的建設搞得更好。

再一個,修改黨章也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需要。昨天大家都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報告提出了許多重要的新思想、新戰略、新部署。在黨章中體現黨的十九大報告的重要內容,使之成為全黨行為的規範,有利於扎實推動黨的十九大精神的貫徹落實。

關於黨章修改的一些具體情況,大會閉幕以後還有專題新聞發佈會,有關同志還會作更加詳細的介紹,請大家關注。謝謝。

新華社記者問:

我的問題是給齊玉部長的。您剛剛在發佈詞中提到“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我們知道近年來很多地方選派了第一書記駐村扶貧,您能否介紹一下有關情況?

謝謝。打贏脫貧攻堅戰,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向全黨全國人民、向國內國外作出的莊嚴承諾,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是習近平總書記的一項明確要求,是黨中央的一項明確要求。中央組織部和各級黨委及其組織部門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把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擺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全力推進,狠抓落實,努力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我們中央組織部和各級組織部門在中央和各級黨委的領導下,主要做了這麼幾項工作:一是選優配強貧困地區的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把最優秀、最合適的幹部選拔進貧困縣的領導班子,同時堅決保持貧困縣領導班子的黨政正職的穩定,做到這個縣不脫貧不調整,貧困縣的帽子不摘掉不能調離,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脫貧攻堅中去。這是一項工作。

二是加大對貧困地區幹部人才的支援力度。我們從中央單位和東部地區一共選調了1054名幹部到貧困縣(主要在中西部)掛職扶貧,實現對國家脫貧攻堅工作重點縣的全覆蓋,所有國家級貧困縣全部有我們調配去的幹部。鼓勵各類人才到脫貧攻堅一線去建功立業,每年組織將近十萬人,包括優秀的教師、優秀的醫生、優秀的科技工作人員,到貧困地區開展定點或者專項服務工作。

三是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著力選好貧困地區的鄉鎮一把手,配強鄉鎮領導班子,整頓軟弱渙散的村一級黨組織,近兩三年來達到3萬多個,配齊配強貧困村的黨組織書記。按照中央領導同志的要求,把“最能打仗的人”,這是一個形象的說法,也就是最善於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幹部選派到脫貧攻堅第一線。一共從縣以上黨政機關包括中央機關,選了19.5萬名工作骨幹擔任貧困村第一書記,貧困村本來有黨支部書記,我們派去的幹部叫第一書記。

同時,我們統籌抓好駐村工作隊,每個貧困村都有駐村工作隊,還有大學生村官、扶貧志願者等等扶貧力量,形成脫貧攻堅工作的整體合力。我們還加強黨員的教育培訓,特別是貧困地區貧困村的黨員教育培訓,推動黨員帶頭致富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

我們還通過財政轉移支付和黨費支持等辦法,完善村一級特別是貧困村的運轉經費保障機制,指導推動薄弱村、空殼村大力發展集體經濟,使村一級黨組織有資源、有能力帶領群眾擺脫貧困。

四是中央組織部連續兩年專門召開全國性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的工作會議,組織大範圍的脫貧攻堅經驗交流和參觀學習,大力推動工作落實。中組部領導要求,省一級組織部長要走遍所有的貧困縣,當然走到貧困縣勢必要進貧困村;市一級組織部長要走遍所有貧困地區的鄉鎮;縣一級組織部長要走遍所有的貧困村,深入基層,掌握實情,現場考察瞭解幹部,以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的作風,推動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的落實見效。這三個“走遍”現在正在落實,有的已經走了第一遍了,當然這決不只是走一遍的事情。

實踐證明,党的建設工作為脫貧攻堅的順利推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哪裡脫貧攻堅搞得好,党的建設也一定搞得好。謝謝。

新京報記者問:

十八大以來,我們在全面從嚴治黨、從嚴治吏的高壓態勢之下,有些地方出現了為官不為,甚至有些地方出現了官員“辭職下海潮”這種情況,您是怎麼看這個問題的?另外,我們現在是否有一些行之有效的辦法來遏制這種問題?

答:您的問題是兩個,我先回答官員“辭職下海”的問題。從統計情況來看,近年來公務員隊伍總體是保持穩定的,平均每年辭職人數僅占公務員總數的0.1%,或者0.1%稍微多一點。我們一共是700多萬公務員,每年辭職大概就是1萬左右,因此,不存在所謂“辭職下海潮”這種情況,“潮”也沒有形成。

一定數量的公務員辭職,這也是人才流動的規律,在各國都是一樣,我覺得屬於正常現象。雖然每年有一些公務員辭職離開,但也有許多優秀人才通過考錄或者調任等方式進入公務員隊伍,這就形成了能進能出的良性機制,這也符合公務員制度本身設計的初衷。

關於您講的“為官不為”問題。應當承認,這個現象存在,但是必須說明,這在整個幹部隊伍中屬於極少數,是有些地方的個別現象。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党的事業和党的建設氣象更新。在新形勢下,我們的幹部隊伍普遍經受了深刻的思想政治洗禮,精神面貌正在發生新的良好的變化,絕大多數幹部都能夠立足崗位、奮發有為、盡職盡責,他們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我們感受更多的是“擼起袖子加油幹”這樣一種局面。“為官不為”現象,過去有、現在有,將來也難以完全杜絕。目前,在極少數幹部中存在的“為官不為”現象,主要是有些幹部對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認識不足、理解不夠,對管黨治黨從“寬鬆軟”走向“嚴緊硬”主動適應不夠,主動地調整自己的行為和作風不夠,因此工作中一時出現不敢為或者不想為的問題。當然,面對新的發展理念、新的發展要求,有的幹部確實不會為,不知道怎麼幹。

雖然“為官不為”的現象在幹部中屬於極少數,而且數量還在繼續減少,但還是引起了黨中央的高度重視,要求我們認真地研究解決。按照中央的要求,各級黨委和組織部門已經或者正在採取以下幾個方面措施,我簡要說一下。

一是對思想觀念不適應的,加強教育引導,幫助他們提高思想覺悟,增強幹事創業的動力。二是對於能力不適應的,通過強化學習培訓和實踐鍛煉,幫助他們更新知識,提高能力素質,補上能力短板。三是對於作風不適應的,加大治庸治懶力度,加大監督檢查和考核問責的力度,及時調整不勝任、不稱職幹部,真正讓幹部不敢懈怠、不能瀆職。最重要的是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大力提拔重用那些忠誠乾淨擔當的幹部,讓那些不想幹事、不幹實事的幹部沒有市場,同時還要受到懲戒。對此,我們各級紀委做了大量工作。

此外,我們還要努力強化正向激勵,從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和生活上,真誠關心幹部,正確對待幹部在工作中出現的失誤,把工作中無心之過同明知故犯區別開來,把探索中的失誤同無視法紀區別開來,把為公之失同謀取私利區別開來,鼓勵廣大幹部幹事創業、大膽作為。

我想,通過這些措施,“為官不為”的現象會越來越少。謝謝。

同時,有針對性地開展幹部日常教育培訓,不斷提高幹部領導能力和專業化水準。五年來,參加脫產培訓的各級各類幹部近1億人次。

二是大力培養選拔黨和人民需要的好幹部,高素質執政骨幹隊伍建設邁出重要步伐。我們認真落實新時期好幹部標準,修訂頒佈幹部任用條例,改進民主推薦方法,規範競爭性選拔方式,完善政績考核體系,著力解決唯票、唯分、唯GDP、唯年齡取人等突出問題,樹立正確用人導向,一大批忠誠乾淨擔當、為民務實清廉、具有較高專業素養的幹部走上了各級領導崗位。

強化黨組織領導和把關作用,通過實行“凡提四必”、廉潔把關“雙簽字”等制度,堅決防止幹部的“帶病提拔”。在這次全國市縣鄉換屆中,有9300多名幹部因為審核不過關被攔了下來。

我們制定推進領導幹部能上能下若干規定,著力構建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選人用人機制,依據這個規定,目前已經調整縣處級以上幹部2.2萬多人。

結合巡視開展選人用人的專項檢查,實現對省區市和中央單位的全覆蓋。尤其在這次地方換屆中,堅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預防在先,開展換屆風氣巡迴督查,維護了良好的換屆風氣。

三是認真落實從嚴治吏要求,幹部管理監督制度體系日益完善。我們堅持抓早抓小抓預防,嚴格日常管理監督,近年來各級組織人事部門共提醒、函詢、誡勉幹部60多萬人次。

建立健全中國特色領導幹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制度,報告內容突出與領導幹部權力行為關聯緊密的家事、家產等情況,突出查核結果運用和責任追究,目前已累計查核125萬人次、處理12.5萬人。

集中開展對超職數配備幹部、“裸官”、幹部檔案造假等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規範黨政領導幹部親屬經商辦企業行為,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同時,加大正向激勵力度,建立縣以下機關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依照這個制度,目前有100多萬名基層公務員晉升了職級。

四是切實推動全面從嚴治党向基層延伸,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生機活力不斷增強。我們按照“控制總量、優化結構、提高品質、發揮作用”的總要求,嚴把發展黨員關口,保持黨員隊伍適度規模,優化黨員隊伍結構。與2012年相比,這五年間,黨員總數一共增加432萬名,年均增幅1.2%,實現了總量調控目標。

我們嚴格黨員日常教育管理,落實“三會一課”等組織生活制度,嚴肅處置不合格黨員。統籌推進各領域基層黨建工作,持續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突出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積極探索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城市基層黨建新路子,著力解決一些國有企業和高校党的領導和党的建設弱化、淡化、虛化、邊緣化問題,努力擴大非公企業、社會組織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的全覆蓋,推動基層党建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做好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選派19.5萬名優秀幹部擔任貧困村第一書記,把党的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普遍開展市縣鄉三級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並向機關、企業、高校等領域延伸這項工作,推動各級黨組織特別是党的書記把管党治黨責任真正扛起來。

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向用人主體放權,為人才鬆綁,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目前,我國人才資源總量達到1.75億人,較五年前增長43.8%,人才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大幅提高。

我們穩步推進党的建設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十八屆黨中央部署的党的建設改革任務。

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電視臺記者問:

我們特別注意到了一個變化,我們看到在十九大代表的選舉過程當中,代表的名額是2300人,而之後公佈的代表名單是2287人,最後我們看到確認代表資格有效的是2280人,為什麼出現這樣的差別?由此我們也想知道,在十九大代表的選舉過程當中,和以往相比,在產生的過程當中有什麼樣的不同,有什麼樣新的特點?

答:謝謝你的提問。黨中央十分重視十九大代表的選舉工作,特別強調要把好代表的政治關、廉潔關,強調要保證代表的先進性、廣泛性,各選舉單位在選舉十九大代表的時候,認真落實中央的要求,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的組織領導和把關作用,層層審核,嚴格甄別,從政治、廉潔和作風等各方面對人選進行了嚴格審核、全面“體檢”。

十九大代表選舉產生以後,仍然堅持從嚴的要求,對當選代表進行認真審核,凡是有信訪舉報或者發現有問題線索的,都進行了認真的調查核實,對不符合代表條件的,按照黨內有關規定進行了堅決調整。像孫政才等27人,因為存在違紀違法等問題,經中央批准,不再作為十九大代表。重慶市因為代表出缺比較多,按照中央要求和規定的程式,及時召開了黨代表會議,補選了14名黨的十九大代表。9月29日,經中央批准公佈的代表名單一共是2287名。十九大代表名單公佈以後,又發現7人存在不適宜作為代表的問題,經中央批准,不再作為代表。這7個人就是在公佈以後拿掉的。

經十九大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審議,確認2280名代表資格有效。這樣做,既體現了對十九大代表的高標準、嚴要求,同時也彰顯了我們黨全面從嚴治黨的堅定決心。

與以往相比,這次十九大代表選舉工作確實是非常嚴格,同時也有新的突出特點。

一是更加突出政治標準。堅持代表條件,嚴格審核把關,認真落實“四必”要求,所謂“四必”,就是做到代表的檔案材料必審、個人的有關重大事項必核、紀檢機關意見必聽、線索具體的來信舉報必查,以確保代表的素質優良。前面介紹的情況就是層層把關,落實“四必”的結果。

二是更加注重發揚黨內民主。凡是推薦提名,都是從基層開始,充分聽取廣大黨員的意見,參加推薦提名的基層黨組織基本實現了全覆蓋,黨員的參與率達到了99.2%。

三是更加注重改善代表結構。進一步提高生產和工作一線代表比例,大家從昨天到今天都看到了,人民大會堂專門設了代表通道,多數採訪的都是來自基層一線的黨代表。這次基層一線黨代表的比例占到總數的33.8%,比十八大時提高了3.3個百分點,提高的幅度也是不小的。

我們始終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對違規違紀問題實行“零容忍”,確保整個代表選舉工作風清氣正。謝謝。

美國國際市場新聞社記者問:

這幾年在中國的一些企業,包括一些合資或者外資獨資的企業都被要求成立黨組織,請問這個做法、這個措施的目的是什麼?這些措施對企業的正常運作會不會產生一些影響?

答:謝謝,我來回答您的問題。我們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這是我們黨的性質。在社會基層單位,包括企業建立黨的組織,這是很順理成章的,也是我們長期一貫的做法。

在企業中設立黨組織,第一,它符合中國的法律和有關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明確規定,在公司中,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的規定,設立黨的組織,開展黨的活動,並且明確規定,公司應當為黨的組織開展活動提供必要的條件。我們中國共產黨的章程也明確規定,凡是有正式黨員三人以上的企業、農村、學校等基層單位都應當成立黨的組織。所以,在中國的企業成立黨的基層組織,這是一貫的做法,也是符合規定的。

第二,在企業成立黨組織,也順應了企業職工的願望。目前我國各類企業有職工1.4億多人,這是我國工人階級隊伍的主體,企業黨組織注意維護企業各方合法利益,反映職工群眾的合理訴求,幫助解決實際困難,所以廣大職工認為,企業有了黨組織,他們就有了“主心骨”。

第三,在企業成立黨組織也有利於促進企業生產經營的發展。企業中的黨組織,主要任務是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引導和監督企業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團結職工,維護各方合法權益,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企業中數量眾多的黨員都是職工中的先進分子,他們多數是企業的生產經營業務骨幹,都能吃苦,勇於奉獻,勇於攻堅克難,在本職崗位上,在完成各項任務中都發揮了先鋒模範作用,是促進企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十八大以來,我們加大了在企業建立黨組織、開展党的建設、黨的活動的工作力度,持續推進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這是我們的工作重點。截至目前,全國絕大多數的國有企業、多數的非公有制企業,包括多數的外商投資企業,都建立了黨組織。這裡我可以給出一組數字,到2016年底,我們有14.7萬戶國有企業,其中93.2%建立了黨組織;有273萬戶非公企業,其中67.9%建立了黨組織;還有外商投資企業10.6萬戶,其中70%建立了黨組織。

在實踐中,我們要求企業黨組織把黨的活動與企業的生產經營有機地融合起來、結合起來,為企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援。這方面,國有企業就不用說了,很多非公企業,包括中外合資企業和外商獨資企業,對我們在企業建立黨組織和開展黨的工作都是高度認可的,不少非公企業的負責人、出資人都說,党的建設搞好了,既是生產力,同時也是企業的競爭力。一些外資企業高管說,黨組織能夠幫助他們及時瞭解中國的政策,化解勞資糾紛,為企業發展提供正能量。他們當中絕大多數出資人是歡迎和支持黨組織在企業開展活動的。

俄通塔斯社記者問:

中共十九大將修改黨章,這些修改對中國共產黨意味著什麼?這些變化將如何影響中國的經濟社會和政治前景?

答:謝謝。修改黨章是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的一項重要職責、職權,我們現在的黨章是黨的十二大修改制定的,三十多年來,黨章的基本內容保持了穩定,在黨的生活中應該說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同時,根據黨的實踐發展和理論創新,從黨的十三大到黨的十八大,每次黨的代表大會都對黨章作了不同程度的修改。

這次在黨中央就十九大議題徵集意見的過程中,各方面都認為,十八大以來,党的理論創新和實踐發展成果非常多,黨面臨的形勢和任務也發生了深刻變化,所以普遍建議對黨章進行修改。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中央政治局採納了這一建議,決定對黨章進行修改。

關於您的第二個問題,前天的新聞發佈會上,也涉及到了這個問題,我作個簡要回答。黨章是党的總章程,是党的根本大法。黨的十九大,對黨章進行適當修改是實現黨的指導思想與時俱進的需要,有利於用党的創新理論統一全黨思想,保證黨的思想統一和行動一致。

修改黨章,也是推進黨的事業和整個國家事業發展的需要。及時在黨章中體現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有利於促進全黨同志準確把握新時代的新要求,推動黨和國家事業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修改黨章,也是推進党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需要。昨天,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突出強調了党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把党的建設的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的成果寫入黨章,有利於促使全黨堅定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定力,把党的建設搞得更好。

再一個,修改黨章也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需要。昨天大家都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報告提出了許多重要的新思想、新戰略、新部署。在黨章中體現黨的十九大報告的重要內容,使之成為全黨行為的規範,有利於扎實推動黨的十九大精神的貫徹落實。

關於黨章修改的一些具體情況,大會閉幕以後還有專題新聞發佈會,有關同志還會作更加詳細的介紹,請大家關注。謝謝。

新華社記者問:

我的問題是給齊玉部長的。您剛剛在發佈詞中提到“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我們知道近年來很多地方選派了第一書記駐村扶貧,您能否介紹一下有關情況?

謝謝。打贏脫貧攻堅戰,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向全黨全國人民、向國內國外作出的莊嚴承諾,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是習近平總書記的一項明確要求,是黨中央的一項明確要求。中央組織部和各級黨委及其組織部門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把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擺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全力推進,狠抓落實,努力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我們中央組織部和各級組織部門在中央和各級黨委的領導下,主要做了這麼幾項工作:一是選優配強貧困地區的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把最優秀、最合適的幹部選拔進貧困縣的領導班子,同時堅決保持貧困縣領導班子的黨政正職的穩定,做到這個縣不脫貧不調整,貧困縣的帽子不摘掉不能調離,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脫貧攻堅中去。這是一項工作。

二是加大對貧困地區幹部人才的支援力度。我們從中央單位和東部地區一共選調了1054名幹部到貧困縣(主要在中西部)掛職扶貧,實現對國家脫貧攻堅工作重點縣的全覆蓋,所有國家級貧困縣全部有我們調配去的幹部。鼓勵各類人才到脫貧攻堅一線去建功立業,每年組織將近十萬人,包括優秀的教師、優秀的醫生、優秀的科技工作人員,到貧困地區開展定點或者專項服務工作。

三是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著力選好貧困地區的鄉鎮一把手,配強鄉鎮領導班子,整頓軟弱渙散的村一級黨組織,近兩三年來達到3萬多個,配齊配強貧困村的黨組織書記。按照中央領導同志的要求,把“最能打仗的人”,這是一個形象的說法,也就是最善於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幹部選派到脫貧攻堅第一線。一共從縣以上黨政機關包括中央機關,選了19.5萬名工作骨幹擔任貧困村第一書記,貧困村本來有黨支部書記,我們派去的幹部叫第一書記。

同時,我們統籌抓好駐村工作隊,每個貧困村都有駐村工作隊,還有大學生村官、扶貧志願者等等扶貧力量,形成脫貧攻堅工作的整體合力。我們還加強黨員的教育培訓,特別是貧困地區貧困村的黨員教育培訓,推動黨員帶頭致富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

我們還通過財政轉移支付和黨費支持等辦法,完善村一級特別是貧困村的運轉經費保障機制,指導推動薄弱村、空殼村大力發展集體經濟,使村一級黨組織有資源、有能力帶領群眾擺脫貧困。

四是中央組織部連續兩年專門召開全國性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的工作會議,組織大範圍的脫貧攻堅經驗交流和參觀學習,大力推動工作落實。中組部領導要求,省一級組織部長要走遍所有的貧困縣,當然走到貧困縣勢必要進貧困村;市一級組織部長要走遍所有貧困地區的鄉鎮;縣一級組織部長要走遍所有的貧困村,深入基層,掌握實情,現場考察瞭解幹部,以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的作風,推動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的落實見效。這三個“走遍”現在正在落實,有的已經走了第一遍了,當然這決不只是走一遍的事情。

實踐證明,党的建設工作為脫貧攻堅的順利推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哪裡脫貧攻堅搞得好,党的建設也一定搞得好。謝謝。

新京報記者問:

十八大以來,我們在全面從嚴治黨、從嚴治吏的高壓態勢之下,有些地方出現了為官不為,甚至有些地方出現了官員“辭職下海潮”這種情況,您是怎麼看這個問題的?另外,我們現在是否有一些行之有效的辦法來遏制這種問題?

答:您的問題是兩個,我先回答官員“辭職下海”的問題。從統計情況來看,近年來公務員隊伍總體是保持穩定的,平均每年辭職人數僅占公務員總數的0.1%,或者0.1%稍微多一點。我們一共是700多萬公務員,每年辭職大概就是1萬左右,因此,不存在所謂“辭職下海潮”這種情況,“潮”也沒有形成。

一定數量的公務員辭職,這也是人才流動的規律,在各國都是一樣,我覺得屬於正常現象。雖然每年有一些公務員辭職離開,但也有許多優秀人才通過考錄或者調任等方式進入公務員隊伍,這就形成了能進能出的良性機制,這也符合公務員制度本身設計的初衷。

關於您講的“為官不為”問題。應當承認,這個現象存在,但是必須說明,這在整個幹部隊伍中屬於極少數,是有些地方的個別現象。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党的事業和党的建設氣象更新。在新形勢下,我們的幹部隊伍普遍經受了深刻的思想政治洗禮,精神面貌正在發生新的良好的變化,絕大多數幹部都能夠立足崗位、奮發有為、盡職盡責,他們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我們感受更多的是“擼起袖子加油幹”這樣一種局面。“為官不為”現象,過去有、現在有,將來也難以完全杜絕。目前,在極少數幹部中存在的“為官不為”現象,主要是有些幹部對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認識不足、理解不夠,對管黨治黨從“寬鬆軟”走向“嚴緊硬”主動適應不夠,主動地調整自己的行為和作風不夠,因此工作中一時出現不敢為或者不想為的問題。當然,面對新的發展理念、新的發展要求,有的幹部確實不會為,不知道怎麼幹。

雖然“為官不為”的現象在幹部中屬於極少數,而且數量還在繼續減少,但還是引起了黨中央的高度重視,要求我們認真地研究解決。按照中央的要求,各級黨委和組織部門已經或者正在採取以下幾個方面措施,我簡要說一下。

一是對思想觀念不適應的,加強教育引導,幫助他們提高思想覺悟,增強幹事創業的動力。二是對於能力不適應的,通過強化學習培訓和實踐鍛煉,幫助他們更新知識,提高能力素質,補上能力短板。三是對於作風不適應的,加大治庸治懶力度,加大監督檢查和考核問責的力度,及時調整不勝任、不稱職幹部,真正讓幹部不敢懈怠、不能瀆職。最重要的是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大力提拔重用那些忠誠乾淨擔當的幹部,讓那些不想幹事、不幹實事的幹部沒有市場,同時還要受到懲戒。對此,我們各級紀委做了大量工作。

此外,我們還要努力強化正向激勵,從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和生活上,真誠關心幹部,正確對待幹部在工作中出現的失誤,把工作中無心之過同明知故犯區別開來,把探索中的失誤同無視法紀區別開來,把為公之失同謀取私利區別開來,鼓勵廣大幹部幹事創業、大膽作為。

我想,通過這些措施,“為官不為”的現象會越來越少。謝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