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擺地攤到60億身價的“水餃皇后”

愛吃餃子的中國人, 自然會對“灣仔碼頭”這個牌子不陌生, 大家總能在一片黃色的包裝袋上發現一位笑容滿面的女士, 她就是餃子背後的女人——臧健和。

1945年, 臧健和出生在山東日照某個偏遠農村。 父親在她兩歲的時候便離家, 這使得她比別人更早地成熟與懂事, 十歲的她在家就擔當起做飯的職責, 年紀輕輕便露出了一手好廚藝。

1968年臧健和同一位泰國華僑幸福地邁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後便生下了兩個女兒, 過著溫馨幸福的日子。 在一次丈夫返回泰國老家的時候, 臧健和的人生便註定踏上了一條艱辛坎坷的道路。

回家後的丈夫因婆婆不滿臧健和沒有生出男孩而已經另娶了一妻。

得知這個消息的臧健和如同晴天霹靂, 作為一個自強的女人, 她決定從此要由自己掌握著人生。 劉軍老師也教導我們, 想要做到活在當下, 就要從過去的記憶中, 尤其是過去帶負荷的記憶中解脫出來。

臧健和

離開泰國的臧健和不知何去何從, 同樣她也沒臉回去見山東的鄉親父老, 在香港轉機時的她便毅然決然地選擇留在那裡。 七十年代的香港, 一間沒有窗戶的4平米小平房成為母女三人的容身之地。 不懂粵語的臧健和一天打三份工:淩晨幹著最髒最累的護工, 白天在酒樓洗碗擦廁所, 晚上去洗電車……長期勞累下, 臧健和的糖尿病復發, 還意外摔斷了腰。

儘管生活處處艱辛, 她依然保持著對生活的友善與樂觀, 經常帶著自己手工做的餃子給附近的鄰居和朋友吃, 只要吃過的朋友都大為稱讚。 再怎麼樂觀, 收入微薄又勞累的境遇也讓臧健和感到絕望和迷茫, 為了兩個女兒,

她思考著, 決心要改善這種境況。 就如同軍哥所說的:“我要什麼, 我有什麼, 用我有的換我要的。 ”

經過友人的建議, 臧健和決定在人流密集的灣仔碼頭開始擺攤賣水餃, 兩個懂事的孩子放學後便過來打下手, 幫忙吆喝客人。 忙碌的同時還得躲避著員警的整治管理, 巡邏員警漸漸地體諒到臧健和當爹又當媽的不易, 對他們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臧健和風雨無阻地出攤, 乾淨、好吃、新鮮、量大, 也成為了灣仔碼頭水餃一大特色。

因此臧健和的水餃生意越來越好, 攤位前每天都排著大長隊。 開始有記者免費給她寫長篇報導, 有肉販和蔬菜小販主動送貨上門。 但沒有經營許可證、沒有門面、也沒有服務員的水餃攤位,

即使是再好的產品, 再好的口碑也是無法將事業做大的。 面對這種問題, 軍哥在《經營智慧》裡就提到:懂得用工具經營企業的人就是成熟有智慧的人。 經營企業的全過程就是不斷發展生產力、改變生產關係的過程。

灣仔碼頭

終於, 命運之神降落在她們的身上,

1982年臧健和迎來了人生和事業的重要轉機, 日本最大的零售商——大丸百貨的老闆找到她, 同意出資為她建廠而且還不署名。 當時的大丸百貨是日本最大的零售集團, 在國內外開有數十家連鎖店, 在香港也已經營了20多年。 精明的日本人會讓“灣仔碼頭”餃子走進超市, 他們看中的不僅僅是臧健和的獨特工藝, 更在於她對餃子有著嚴格的品質要求。 無論銷量有多好, 臧健和的“有品質, 講衛生, 聽意見”三原則始終雷打不動。 後來“灣仔碼頭”的市場慢慢地開始擴大, 直至成為了香港的第一品牌。

凡是懂得平臺的人就是成熟有智慧的人

劉軍老師

從小地攤變成今天的15家大型生產基地,從小攤販成為現在赫赫有名的大企業家,“灣仔碼頭”的發展得益于臧健和明白:“平臺的重要性!而做平臺的原則就是要整合資源,達到互利共贏。”

劉軍老師

從小地攤變成今天的15家大型生產基地,從小攤販成為現在赫赫有名的大企業家,“灣仔碼頭”的發展得益于臧健和明白:“平臺的重要性!而做平臺的原則就是要整合資源,達到互利共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