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發現印度——締造現代印度的印度三傑

哪三傑?甘地、尼赫魯、安培多伽爾。

甘地(1869-1948)

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 尊稱聖雄甘地, 是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領導人和印度國家大會黨領袖。

現代印度的國父, 是印度最偉大的政治領袖, 也是現代民族資產階級政治學說——甘地主義的創始人。 他的精神思想帶領國家邁向獨立, 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 他的“非暴力”的哲學思想, 影響了全世界的民族主義者和爭取能以和平變革的國際運動。

他的生日, 10月2日, 是印度的國家法定假日, 也是國際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紀念日。

“Mahatma”(महात्मा, 一般漢譯為“聖雄”)來源於梵語的敬語mahatma, 原意“Great Souled”, 偉大的靈魂。 這是在他授予印度詩人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Gurudev"(意即“偉大的導師”)的稱號後, 1915年泰戈爾贈予他的尊稱, 意為合聖人與英雄于一身。

什麼是非暴力不合作?就是無論你說什麼, 我就不理你, 直到你答應我的條件。 甘地就靠這一招就讓印度獨立了,

也真是牛了。 要是擱在中國, 早就被人給斃了, 或者甩一邊了。

後來1947年印巴分治, 甘地是極力阻止印度分裂, 最後也沒有成功。 但甘地對穆斯林也真是好, 當印度教激進分子在瘋狂殺戮穆斯林的時候, 甘地又站出來絕食抗議, 挽救了不少穆斯林的性命。

當印巴分治後, 印度政府拒絕支付應給巴基斯坦的錢的時候, 又是甘地站出來絕食抗議, 最後逼得印度政府立即支付巴基斯坦應得的錢。

當狂熱的印度教激進分子佔領穆斯林清真寺的時候, 又是甘地站出來絕食抗議, 要求印度教徒還穆斯林清真寺。

最後, 甘地終於惹惱了印度教的極端分子, 倒在了一位狂熱的印度教徒的槍口之下。

甘地領導了印度獨立運動,

被尊為印度的國父。 但印度獨立後甘地並沒有擔當什麼政府職務, 這正是他的偉大之處。 不像我朝某些人。

尼赫魯(1889-1964)

賈瓦哈拉爾·尼赫魯, 印度開國總理, 也是印度在位時間最長的總理, 任期為1947年到1964年, 其中於1952年印度第一次大選獲勝。 他是印度獨立運動的參與人,

主張印度要從大英帝國獨立, 同時更為人所知的是不結盟運動的創始人。 他當政期間, 印度平均每年經濟增長4%, 超過當時美國的經濟增速。 他改革印度教, 從法律上取消種姓制度。 他還強調對貧民和流浪者給予必要的社會關懷, 所以在印度人中威信很高。

看看尼赫魯的家譜, 說的尼赫魯-甘地家族, 其實和聖雄甘地毛都沒有。 是因為尼赫魯的獨生兒子英迪拉嫁給了一位叫甘地的人。 也有說是英迪拉結婚時, 因為女方是北印度“婆羅門”出身, 而男方則是外族拜火教徒, 在等級森嚴的印度種姓制度下, 他們的後代會成為下等人, 於是“聖雄”甘地便給了他們“甘地”的姓, 以便融入印度社會, “尼赫魯-甘地”家族的稱呼就這樣誕生了。

尼赫魯的女兒、外孫都當過總理, 也都被刺殺身亡, 原因就很複雜了。 如今, 印度國大黨主席仍然是由尼赫魯-甘地家族把持著, 不過已經不是執政黨了。 現在執行黨是印度人民黨, 總理是莫迪, 就是前幾天和小米的雷軍合影的那傢伙。

我們都知道印度有種姓制度,什麼是種姓制度?就是人生來就是分等級的,下等人永遠是下等人。在這種制度下,一個人的姓氏決定了他所屬的職業、社會階層和社會地位,並世代延續下去。很多人只瞭解這個制度由婆羅門、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羅這四個階層,然而還有一個被稱為“不可接觸者”的賤民階層,他們是印度社會最底層的百姓,主要從事殮燒屍體、清理垃圾、打掃廁所、屠宰動物、制革等被其他人視為“不潔”的工作。

安培多伽爾(1891-1956)

安倍多伽爾出生於印度中央邦姆霍沃的一個賤民家庭。他從小就飽受因出身卑賤而引來的各種歧視:身為印度教徒,卻不能進入印度教寺廟祈禱;不能與其他種姓共用公共水源;在學校裡,他不能坐進教室,而只能在門外席地聽課;他不能使用學校裡的水壺喝水,口渴的時候,需要由高種姓同學從水壺中倒水出來,他在壺下仰頭張嘴接著,嘴唇不能觸碰到水壺;在村裡,其他種姓的人走村前的大道,賤民們只能走村後的小路,還要在身後綁上一把掃帚,自動把走過的腳印掃平。

這些歧視和不公平都沒能阻擋住安倍多伽爾努力的腳步,他順利升入中學、高中、進入大學,成為班上唯一一名出身賤民的學生。在獲得孟買大學經濟學和政治學學位後,他又得到了一筆獎學金,成為印度第一位獲得獎學金出國留學的賤民,開始了他的海外求學之路,前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和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所有這些,都開創了印度賤民前所未有的歷史。

回到印度,儘管安倍多伽爾已經成為那個時代全印度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學者,但他仍會在工作生活中感受到來自社會的強烈歧視。他先後更換了幾個職業,做過大學講師、公司會計、私人教師,還自己創辦了一家投資諮詢公司,但這些都沒能堅持長久。大學裡的其他教師不願意與他共有辦公室用具,公司老闆和商業客戶在得知他的賤民出身後,紛紛拒絕與他合作。

最終,在友人的資助下,他開始涉足律師行業,並逐漸站穩了腳跟。

印度獨立後,安倍多伽爾受尼赫魯之邀,出任印度首任司法部長。他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領導成立了“憲法起草委員會”,並親自出任委員會的主席。

安倍多伽爾還在國會提出了為婦女爭取社會和經濟權利、為低種姓階層在政府機構中保留職位及在學校中保留名額等法案(類似美國的平權法案),均受到國會的支持。安倍多伽爾關注的弱勢群體並非僅限於印度教的賤民階層,在其出任司法部長期間,他還起草並制訂了最低工資標準法案、員工國家保險法案,以及一些保護婦女權益的法律,包括婦女的選舉權、同工同酬、妊娠期間福利等。

安倍多伽爾在國際上沒有甘地和尼赫魯有名,但他卻是印度低種姓階層心中的神,如今在印度,安倍多伽爾的雕像已經超過“聖雄”甘地雕像的數量。可見,他在印度的地位。

我們都知道印度有種姓制度,什麼是種姓制度?就是人生來就是分等級的,下等人永遠是下等人。在這種制度下,一個人的姓氏決定了他所屬的職業、社會階層和社會地位,並世代延續下去。很多人只瞭解這個制度由婆羅門、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羅這四個階層,然而還有一個被稱為“不可接觸者”的賤民階層,他們是印度社會最底層的百姓,主要從事殮燒屍體、清理垃圾、打掃廁所、屠宰動物、制革等被其他人視為“不潔”的工作。

安培多伽爾(1891-1956)

安倍多伽爾出生於印度中央邦姆霍沃的一個賤民家庭。他從小就飽受因出身卑賤而引來的各種歧視:身為印度教徒,卻不能進入印度教寺廟祈禱;不能與其他種姓共用公共水源;在學校裡,他不能坐進教室,而只能在門外席地聽課;他不能使用學校裡的水壺喝水,口渴的時候,需要由高種姓同學從水壺中倒水出來,他在壺下仰頭張嘴接著,嘴唇不能觸碰到水壺;在村裡,其他種姓的人走村前的大道,賤民們只能走村後的小路,還要在身後綁上一把掃帚,自動把走過的腳印掃平。

這些歧視和不公平都沒能阻擋住安倍多伽爾努力的腳步,他順利升入中學、高中、進入大學,成為班上唯一一名出身賤民的學生。在獲得孟買大學經濟學和政治學學位後,他又得到了一筆獎學金,成為印度第一位獲得獎學金出國留學的賤民,開始了他的海外求學之路,前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和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所有這些,都開創了印度賤民前所未有的歷史。

回到印度,儘管安倍多伽爾已經成為那個時代全印度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學者,但他仍會在工作生活中感受到來自社會的強烈歧視。他先後更換了幾個職業,做過大學講師、公司會計、私人教師,還自己創辦了一家投資諮詢公司,但這些都沒能堅持長久。大學裡的其他教師不願意與他共有辦公室用具,公司老闆和商業客戶在得知他的賤民出身後,紛紛拒絕與他合作。

最終,在友人的資助下,他開始涉足律師行業,並逐漸站穩了腳跟。

印度獨立後,安倍多伽爾受尼赫魯之邀,出任印度首任司法部長。他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領導成立了“憲法起草委員會”,並親自出任委員會的主席。

安倍多伽爾還在國會提出了為婦女爭取社會和經濟權利、為低種姓階層在政府機構中保留職位及在學校中保留名額等法案(類似美國的平權法案),均受到國會的支持。安倍多伽爾關注的弱勢群體並非僅限於印度教的賤民階層,在其出任司法部長期間,他還起草並制訂了最低工資標準法案、員工國家保險法案,以及一些保護婦女權益的法律,包括婦女的選舉權、同工同酬、妊娠期間福利等。

安倍多伽爾在國際上沒有甘地和尼赫魯有名,但他卻是印度低種姓階層心中的神,如今在印度,安倍多伽爾的雕像已經超過“聖雄”甘地雕像的數量。可見,他在印度的地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