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中國電科:用創新律動科技突破新節拍|創新特稿

點擊藍字“中國電科”, 關注CETC品牌微刊

記者 / 陳清傑

中國電科作為新型智慧城市舉旗者, 始終大力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 目前, 新型智慧城市從理念進入實踐, 頂層設計方案得到試點城市認可;深圳智慧城市運營管理中心投入試運營, 通用功能平臺等六個核心產品在世界互聯網大會發佈, 開始打造中國新型智慧城市的新標準、新模式。

“九三”閱兵儀式中, 中國電科研制的空警500、空警2000、雷達305A/305B等裝備經過天安門, 一系列高精尖武器裝備給全國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

2016年, FAST落成啟用, 對我國在科學前沿實現重大原創突破、加快創新驅動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而FAST的反射面單元、饋源艙及艙停靠平臺兩大核心系統由中國電科研制。

2016年, 作為我國載人航太工程副總指揮單位, 中國電科承擔了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的測控通信系統、太空人系統、空間應用系統、載人飛船系統、著陸場、緊密層(與合作夥伴共建共管的創新機構)、鬆散層(建立常態化合作機制的外部創新機構)“三層佈局”(簡稱“三三制”)為主線, 以協同創新、科技人才流動、智慧財產權全過程管理、創新資源市場化配置等機制為保障, 重構中國電科技術創新體系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支撐基於資訊系統體系作戰能力生成和電子資訊產業鏈關鍵環節的掌控。

其中, 十幾個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是探索“國內卓越、世界一流”原創、前沿技術的搖籃, 也是中國電科“三三制”科技體系架構的核心層,

國家、中國電科最高層次的創新基地。

例如, “電子資訊控制重點實驗室”便是其中優秀代表。 連續三年, 在全國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運行評估中, 獲得優秀, 在中國電科系統內排名第一。 在這裡, 平均年齡僅僅30歲, 眾多80後以激情、包容、使命與責任, 以“優異的系統方案、國際領先的星間鏈路技術、時頻技術、第三代半導體技術”的偉大創新科學實踐, 實現了關鍵技術和核心元器件的“自主可控”, 在我國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上全面實現了“中國創造”, 有效降低衛星系統的製造、運行和管理成本, 極大提升了北斗導航衛星的全球服務能力, 為我國北斗系統走向世界奠定了堅實技術基礎。

身擔大任永向前, 矢志創新新突破。

從空警2000到空警500, 從雷達通信技術到火箭、飛船、衛星等關鍵資訊技術, 從天地一體化資訊網路重大工程到新型智慧城市建設, 從半導體元器件晶片到軟體指揮系統, 從石墨烯等新材料到5G等領先通信技術……中國電科在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關鍵技術攻關中不斷取得新的巨大突破, 不斷以傲人的成績擔起黨和國家賦予的重任, 引領了電子科技發展。

改革, 不斷激發活力和創造力

自國家提倡“雙創”以來, 中國電科將“雙創”融入了企業科技體制機制改革中, 以新的技術創新體系為基礎, 開展了中國電科熠星創新創意大賽, 整合開放科技資源, 推進體制機制建設, 加強合作交流, 全面推進了雙創工作, 為全國無數有志青年搭建了廣闊的創業平臺。

熠星大賽的成功舉辦,引起了國家的關注,在2016年上升為中央企業雙創活動。國務委員王勇、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出席央企熠星大賽啟動儀式並寄予厚望。作為承辦單位,中國電科在央企熠星大賽的成功推進中發揮重要作用。

為了更好推進中國電科創客參加央企熠星大賽,中國電科向成員單位印發了《加強熠星創新創意大賽機制創新的若干規定》,進一步促進熠星創新創意大賽創新專案成果轉化及孵化落地,激發集團公司科技人員創新活力,推動集團公司科技進步與產業發展。

這其實是中國電科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一個側影。

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熊群力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國企改革就是為我們黨和國家的事業奠定好重要的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從黨和國家事業的整體發展的大需求來看,國企改革確實又面臨著新一輪重要的發展機遇。

改革,不僅是中國電科持續健康發展的戰略舉措,也是面向未來的巨大工程。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即是其中重要任務。

中國電科深入推進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探索並提出了“技術創新體系重構工程”。經過全系統共同努力,技術創新平臺建設得到持續推進,三層結構佈局進一步充實:在核心層面建設中全系統積極回應、同心協力,業務佈局更加完善、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在緊密層建設中,得到廣泛社會支持,影響力不斷提升,形成了彙聚國內創新資源和高水準人才的新平臺;在鬆散層建設中,走出國門,合作視野進一步拓展,為與世界一流技術創新機構合作開展技術研究搭建了新的平臺。

中國電科推出適應科技創新的有效機制,以建設網路資訊科學技術國家創新中心為抓手,出臺了科技創新“二十條”意見,推行科技成果轉化激勵制度,完善創新評價機制,鼓勵智慧財產權創造,從人才、平臺、機制等制約創新的關鍵問題突破,釋放科研人員創新活力,增強創新能力,優化科技創新體系,構建戰略科技力量,從而建設和形成具有網信特點、軍工特色的一整套常態化的科技創新機制,為中國電科實現“世界一流創新型領軍企業”提供創新支撐。

中國電科加快建設高水準、國際化科技創新平臺。以創新院為主體打造集團公司創新特區,瞄準顛覆性技術強化探索研究,開闢新領域、探索新機制;圍繞網路資訊科學技術國家創新中心建設,加大各類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等資源的整合和協同,成為吸引和彙聚優秀科技人才與團隊的創新高地;深入推進與微軟公司的技術合作,加快Windows 10中國政府專用版產品的安全可控管理與產品開發;積極推進與IBM、IMEC等公司合作,搶佔基礎CPU晶片、微系統研發先機;探索在新加坡、澳大利亞、歐洲等地與知名企業和高校共建研發中心,拓寬創新人才、技術合作供給管道。此外,中國電科牽頭成立的物聯網技術創新產業戰略聯盟、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企業聯盟進入常態運行,籌建天地一體化資訊網路創新聯盟,建立科技創新基金等。

中國電科高度重視科技人才隊伍建設。通過建立首席科學家和首席專家制度,打造了一支高水準的科技人才隊伍。通過出臺激勵政策,深化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強化正向激勵,營造寬鬆的幹事環境,推動了廣大幹部職工在實踐中大膽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持續激發創新人才的活力。

中國電科長期深耕于全球創新最活躍、帶動性最強、滲透性最廣的電子資訊行業,目前正處在電子資訊技術從配套從屬向主導引領地位轉變的良好發展機遇期。

面對新的發展形勢,熊群力明確指出,創新是集團公司發展源動力和生存之道。一日無創新,一日無電科。沒有真正的創新,就沒有中國電科的核心競爭力,我們一定要堅定不移地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在獨有獨創上下功夫,敢於突破、勇於探索,以更多的原創發現、發明,掌握新一輪科技競爭的戰略主動。

這也許就是中國電科致力於“成為電子資訊領域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型企業集團”的夢想與信念。

主編/任青鋒 責編/何爽 編校/吳典

熠星大賽的成功舉辦,引起了國家的關注,在2016年上升為中央企業雙創活動。國務委員王勇、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出席央企熠星大賽啟動儀式並寄予厚望。作為承辦單位,中國電科在央企熠星大賽的成功推進中發揮重要作用。

為了更好推進中國電科創客參加央企熠星大賽,中國電科向成員單位印發了《加強熠星創新創意大賽機制創新的若干規定》,進一步促進熠星創新創意大賽創新專案成果轉化及孵化落地,激發集團公司科技人員創新活力,推動集團公司科技進步與產業發展。

這其實是中國電科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一個側影。

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熊群力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國企改革就是為我們黨和國家的事業奠定好重要的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從黨和國家事業的整體發展的大需求來看,國企改革確實又面臨著新一輪重要的發展機遇。

改革,不僅是中國電科持續健康發展的戰略舉措,也是面向未來的巨大工程。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即是其中重要任務。

中國電科深入推進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探索並提出了“技術創新體系重構工程”。經過全系統共同努力,技術創新平臺建設得到持續推進,三層結構佈局進一步充實:在核心層面建設中全系統積極回應、同心協力,業務佈局更加完善、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在緊密層建設中,得到廣泛社會支持,影響力不斷提升,形成了彙聚國內創新資源和高水準人才的新平臺;在鬆散層建設中,走出國門,合作視野進一步拓展,為與世界一流技術創新機構合作開展技術研究搭建了新的平臺。

中國電科推出適應科技創新的有效機制,以建設網路資訊科學技術國家創新中心為抓手,出臺了科技創新“二十條”意見,推行科技成果轉化激勵制度,完善創新評價機制,鼓勵智慧財產權創造,從人才、平臺、機制等制約創新的關鍵問題突破,釋放科研人員創新活力,增強創新能力,優化科技創新體系,構建戰略科技力量,從而建設和形成具有網信特點、軍工特色的一整套常態化的科技創新機制,為中國電科實現“世界一流創新型領軍企業”提供創新支撐。

中國電科加快建設高水準、國際化科技創新平臺。以創新院為主體打造集團公司創新特區,瞄準顛覆性技術強化探索研究,開闢新領域、探索新機制;圍繞網路資訊科學技術國家創新中心建設,加大各類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等資源的整合和協同,成為吸引和彙聚優秀科技人才與團隊的創新高地;深入推進與微軟公司的技術合作,加快Windows 10中國政府專用版產品的安全可控管理與產品開發;積極推進與IBM、IMEC等公司合作,搶佔基礎CPU晶片、微系統研發先機;探索在新加坡、澳大利亞、歐洲等地與知名企業和高校共建研發中心,拓寬創新人才、技術合作供給管道。此外,中國電科牽頭成立的物聯網技術創新產業戰略聯盟、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企業聯盟進入常態運行,籌建天地一體化資訊網路創新聯盟,建立科技創新基金等。

中國電科高度重視科技人才隊伍建設。通過建立首席科學家和首席專家制度,打造了一支高水準的科技人才隊伍。通過出臺激勵政策,深化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強化正向激勵,營造寬鬆的幹事環境,推動了廣大幹部職工在實踐中大膽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持續激發創新人才的活力。

中國電科長期深耕于全球創新最活躍、帶動性最強、滲透性最廣的電子資訊行業,目前正處在電子資訊技術從配套從屬向主導引領地位轉變的良好發展機遇期。

面對新的發展形勢,熊群力明確指出,創新是集團公司發展源動力和生存之道。一日無創新,一日無電科。沒有真正的創新,就沒有中國電科的核心競爭力,我們一定要堅定不移地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在獨有獨創上下功夫,敢於突破、勇於探索,以更多的原創發現、發明,掌握新一輪科技競爭的戰略主動。

這也許就是中國電科致力於“成為電子資訊領域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型企業集團”的夢想與信念。

主編/任青鋒 責編/何爽 編校/吳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