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十九大報告中,透露出哪些不容忽視的文藝風向?

九局發[2017]082號

文藝九局·葉觀晨

於萬眾矚目中,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隆重開幕。 為期七天的會議中, 未來中國的發展藍圖, 就此清晰擘畫;舉什麼旗、走什麼路、擔負什麼樣的歷史使命、實現怎樣的奮鬥目標, 中國共產黨將明確宣示、堅定呈現。 習近平總書記代表十八屆中央委員會所作的報告, 對過往五年黨和國家的發展實績進行里程碑式的梳理總結, 對當代中國的歷史方位與前進方向給予明晰的指引。 一系列振奮人心的重要論述, 讓我們看到, “中國號”這艘巨輪, 將駛向何方。

三萬多字的報告, 涵蓋黨和國家各項重要事業的回顧與展望, 思考與判斷, 目標與部署。 而關於我國文藝事業, 報告也提出方向性的指導要求。 社會主義文藝事業如何邁向新臺階, 從報告的言辭中, 我們可以清晰窺見。

報告的一項重要論斷, 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新時代來臨, 與之相伴的中華文化, 也要腳步合拍、氣質協同。 “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 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中華文化的新輝煌, 離不開這句提綱挈領的意見指引。

社會主義文藝服務的物件是誰?人民大眾、社會主義事業。 明確這一點, 我們文藝事業的創作導向和立足基點也就隨之清晰。 新時代有新氣象, 新氣象需要新的文藝作品生動呈現、真情書寫。 個人成長折射生活的升級變遷, 現實大地飽含無盡的動人故事。 捕捉反映當代、標注現實的鮮活素材, 以優質的文藝創作去詮釋這些生動感人的好內容, 是當代文藝創作者的應有姿態。

近些年, 螢屏上口碑收視俱佳的影視劇,

很多都是關注人民、貼合時代、反映生活的現實主義作品。 《雞毛飛上天》, 用跌宕起伏的故事書寫義烏人吃苦耐勞、拼搏向上的奮鬥歷程, 映照著改革開放以來國人積極進取的社會心態;《馬向陽下鄉記》, 用豐富生動的劇情展現“村支書”帶領百姓脫貧致富、直奔小康的暖心故事, 踏實誠懇、心系百姓的共產黨幹部形象也于一幕幕細節中印入人心。 這樣的作品, 真正做到了“堅持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相統一”, 有筋骨有深度, 有藝術性更具品質感, 將有意思建立于有意義的現實沃土, 共鳴與共情自會萌生於受眾的心中, 走心的認同也隨之顯現。

視角定位於時代和人民, 思想上則要包容並蓄、創新拓展。 “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 傳承發揚優秀中華傳統文化, 吸收借鑒外國優秀文化成果, 用創意思維、創新意識去開拓文藝視野, 是保證社會主義文藝持續繁榮的重要支撐。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歷史源遠流長, 豐厚的積澱可謂取之不竭的故事寶藏。

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精神養料, 進行現代性的藝術再造與深加工, 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彰顯的是獨有的中國味道和東方神韻, 傳遞的是發自心底的文化自信, 也會贏得理想的受眾回饋。 《大聖歸來》《大魚海棠》的一系列國產動畫的票房奇跡, 《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成語大會》等傳統文化節目的廣泛好評, 無不印證著優秀的傳統文化與出色的當代創意“碰撞”後所迸發的旺盛的生命力與巨大的感染力。

守正之外, 也要以開放的心態去汲取外來滋養, 實現共用交流。 文化于交流中共興共榮。 博採眾長, 加強與世界文化的溝通, 才能讓中華文化之樹枝繁葉茂、永遠生機盎然。 紀錄片《我們誕生在中國》, 中、美、英三國的合作拍攝, 讓植根于中國的自然故事閃耀於世界的舞臺,也讓不同國家的製作者們于合作中開拓了視野、增進了默契、豐富了經驗,加深了彼此國家的文化理解,體會到彌足珍貴的人文共識。在堅守“本來”的基礎上“吸收外來”,用不拘一格的創意思維去豐富我們的文藝產品,方能更好打造出社會主義文藝的“未來”優勢。

文藝作品是成風化人、反映時代精神的重要載體,“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是文藝工作者應盡的本分,堅守的底線。當下的文藝市場日益火熱,這份本分和底線是保證作品品質的基礎。“用高尚的文藝引領社會風尚”,讓受眾在精神上獲得陶冶,于心智上實現豐盈,創造出真正動人、暖人的佳作,堅守“三講”,抵制“三俗”,文藝工作者責無旁貸。

面對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國的文藝事業該如何更好地滿足期待,這份報告指明了發展的原則,給出了努力的方向。願喜聞樂見的文藝佳作更多湧現,為這偉大的時代書寫更多美好的壯麗新篇。

文章版權所有 圖片選自網路

文藝九局,為人民服務的文藝有關部門

讓植根于中國的自然故事閃耀於世界的舞臺,也讓不同國家的製作者們于合作中開拓了視野、增進了默契、豐富了經驗,加深了彼此國家的文化理解,體會到彌足珍貴的人文共識。在堅守“本來”的基礎上“吸收外來”,用不拘一格的創意思維去豐富我們的文藝產品,方能更好打造出社會主義文藝的“未來”優勢。

文藝作品是成風化人、反映時代精神的重要載體,“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是文藝工作者應盡的本分,堅守的底線。當下的文藝市場日益火熱,這份本分和底線是保證作品品質的基礎。“用高尚的文藝引領社會風尚”,讓受眾在精神上獲得陶冶,于心智上實現豐盈,創造出真正動人、暖人的佳作,堅守“三講”,抵制“三俗”,文藝工作者責無旁貸。

面對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國的文藝事業該如何更好地滿足期待,這份報告指明了發展的原則,給出了努力的方向。願喜聞樂見的文藝佳作更多湧現,為這偉大的時代書寫更多美好的壯麗新篇。

文章版權所有 圖片選自網路

文藝九局,為人民服務的文藝有關部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