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高考政治考什麼?快看高考政治近三年熱點、易混點、丟分點!

所謂熱點知識就是近三年高考試題中出現頻率較高的知識點。 近三年文綜試卷政治部分選擇題中, 排除錯誤選項就能得出正確選項的占52.7%, 因此。 弄清這些常見錯誤點和易混知識點對於提高高考解題速度和得分率十分有益。 要歸納常見的易錯題型和自己容易丟分的題型, 找出基本的解題規律, 培養思維的全面性、嚴謹性、深刻性和辯證性。

近年來高考政治熱點知識歸納

1.使用價值和價值的關係, 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的關係

2.價格及其影響因素

3.價值規律(內容、形式、作用)

4.我國基本經濟制度(what、why、how)

5.我國的分配制度、分配原則(what、why)

6.資源優化配置、市場經濟(涵義、市場機制、市場經濟的特徵及其缺陷)和宏觀調控(why、what、how、財政、稅收、銀行等經濟手段)

7.經濟效益(why、what、how);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是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的關鍵;兼併聯合是優化企業結構、完善市場經濟的有力杠杆

8.企業信譽和形象、反對不正當競爭(why、what、how)

9.農業(why、how、農民增收的途徑和意義)

10.新型工業化發展之路(why、how、支柱工業及其作用)

11.第三產業的地位和作用

12.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訂立勞動合同的原則和意義

13.我國社會保障制度(why、what、how)

14.積累與消費(投資與消費的)關係

15.市場交易的四原則、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why、what、how)

16.生產與消費的關係、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17.我國對外經濟關係的客觀必然性、匯率的變化、關稅作用、進出口關係

18.發展對外貿易的作用和原則。

19.以人為本的全面的協調的科學的發展觀、和諧社會、節約型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創新型國家、社會主義生產目的、生產關係要適應生產力性質的規律。

20.哲學原理(略, 按照考試大綱複習)

21.與國家有關的活動:國家性質與國家機構、國家職能;我國國家機構的組織和活動原則;一國兩制的涵義、內容、意義以及臺灣問題的三個立場

22.與公民有關行為:公民的權利特別是公民的監督權(含義、方式和意義)、公民的義務、正確處理公民與國家關係(公民權利和義務相統一的三個原則)

23.理解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地位、作用(三個才能)、領導方式、執政方式、怎樣加強党的建設(三個大的方面分別的原因、怎樣建設)、“三個代表”(內容、關係、根本要求、地位、意義)、我國政黨制度(why、how、what)、人民政協的性質和職能。

24.國際關係:國際關係及其決定因素;國際組織和國際法的作用;聯合國的宗旨、原則和作用;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兩大主題;世界多極化、國際關係民主化趨勢;中國在國際新秩序上的主張;國際競爭的實質;我國的外交政策(決定因素、基本點)

25.關於政治文明建設:我國民主政治的本質、民主制度、重要性、怎樣建設、常見實現形式(黨內民主、幹部人事的民主、依法行政、政府職能轉變、實行科學民主決策、公民權利保障)

高考政治常見易錯易混知識點解析

26.關於價值下列說法錯誤:

①價值和使用價值是不可分割的。

②有價值東西也一定有使用價值,

有使用價值也一定有價值(不一定, 關鍵在於是否處於交換關係之中)。

③社會勞動生產率越高, 單位時間內生產的使用價值的數量越多, 因而, 單位時間內創造的商品價值總量也越大(商品價值量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 單位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內形成的價值總量是一定的)。

④商品的價值決定價格, 因此, 商品價值變化, 價格也一定變化(不一定, 價格還受供求關係、宏觀調控、貨幣發行量等因素影響);

⑤商品的品質性能越好, 價格越高(錯誤, 使用價值與價值量沒有直接關係);

⑥個別勞動時間越長, 所生產商品的價值量就越大(商品價值量與個別勞動時間無關)。

27.紙幣也具有價值尺度(沒有價值尺度職能)和流通手段的職能。

紙幣能代替貨幣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 因此, 紙幣也有價值(紙幣沒有價值)。

28.關於所有制結構下列說法錯誤:

①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推動我國生產力發展的主要力量(重要力量);

②國有經濟(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國有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主導);

③股份制都具有公有制性質(國有集體控股, 企業具有明顯公有性);

④股份制是我國公有制的唯一(主要)實現形式。

29.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充分發揮國家宏觀調控(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30.我國現階段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制度, 把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 效率優先,注重公平。

下列說法錯誤:

①按勞分配是指勞動者按勞動成果(公有制經濟中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數量和品質)進行分配,因此,個體勞動者的分配方式屬於按勞分配(按勞動成果分配);

②在我國的分配制度中,按勞分配體現公平,忽略了效率;按生產要素分配體現效率,忽略了公平。(效率和公平是不可分割的)

③私營企業中的工人獲得的工資收入屬於按勞動成果分配(按勞動力要素分配)

31.經濟效益是企業生產總值與生產成本的比例關係,提高經濟效益根本上取決於科技和管理水準,還受市場、勞動生產率、產品品質、企業規模等多種因素影響。

下列說法是錯誤的:

①企業利潤越多,經濟效益提高;

②提高勞動生產率,就一定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③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越強,企業經濟效益一定越好。

32.解決我國能源短缺的關鍵是拓寬能源進口管道,緩解能源壓力(依靠科技進步,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32.①股份制是我國公司制的唯一(重要)形式;

②股份制是產品的分配方式(企業組織形式);

③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募股集資的方式來籌集資本。

33.關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問題,注意幾種正確提法:

①依靠科技進步,走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農業發展之路是發展我國農業的根本出路,是最終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根本途徑;

②“三農”問題是關係現代化建設全域的根本性問題;

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著眼點是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

④堅持兩條根本原則。一是保障農民的民主權利,特別是土地承包經營的自主權。二是讓農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

34.關於社會保障制度:

①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是實現社會安定的根本性措施,因此,要千方百計提高社會保障水準(前提正確,結論錯誤。要遵循既要發展生產,又要保障基本生活的原則)。

②任何社會成員都同等享受社會保障(社會保障制度遵循權利和義務相統一的原則,有能力履行義務而未履行者,不得享有社會保障);

③居民社會保險(改為“商業保險”,社會保險只保障居民基本生活權利)保障水準與繳納的保費成正比;

④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險一樣,都以個人的實際需要為依據的(社會保險不是,它帶有一定強制性)。

35.關於積累和消費:

①消費(積累)的最高限度是保證人民生活水準有所提高,積累(消費)的最高限度是保證再生產規模有所擴大;

②政府用於勞動者職業技能培訓的費用屬於個人消費基金(公共消費基金)。

36.關於財政和稅收:

①要發揮財政在促進社會事業的發展的作用,關鍵是要增加稅收收入(關鍵是發展經濟,還要調整分配政策)。

②每個公民的所有收人(按照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個人所得)都在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範圍。

37.銀行存款利率越高,儲戶的實際收益越多(居民實際收益取決於存款利率和物價漲幅的對比)。

38.經濟全球化使世界各國普遍受益(發達國家是主要受益者,發展中國家面臨更大的挑戰)。

39.具體科學知識(哲學)揭示的是世界變化發展的最一般規律。

40.關於意識,下列說法錯誤:

①意識是大腦(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

②正確的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錯誤的意識則是人腦主觀自生的;

③意識對客觀事物的發展起促進作用(a、意識本身不能直接作用於客觀事物;b、意識能動作用具有兩重性);

④藝術創作不是由客觀存在決定的、不需要反映現實生活、純屬人的主觀創造性(凡是意識都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

⑤物質和意識是互相促進,互相依賴的(不能理解為相互促進,意識依賴於物質,物質是獨立於意識之外而存在的)。

41.哲學的基本問題是物質和意識辯證關係(關係)問題。

42.下列說法錯誤:

①只要是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就是從實際出發(既要立足實際,還要全面的、從整體上、在變化中把握實際);

②科學理論(一起從實際出發)是我們想問題辦事情的出發點;

③要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須做到客觀與主觀(主觀與客觀)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④社會的客觀性集中體現在社會規律(物質資料生產方式)的客觀性;

⑤價值規律(生產方式要適應生產力性質的規律)是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43.關於聯繫觀點,下列說法是錯誤的:

①聯繫是普遍的,因此,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間都存在著相互聯繫的關係。

②事物的聯繫是普遍的、客觀的、具體的、無條件的;

③整體功能大於各個部分功能之和(不一定);

④關鍵部分對整體起決定性作用(注意:一定條件下)。

44.關於運動和發展的觀點,下列說法錯誤:

①運動是物質的唯一特性,是事物處於顯著的變化之中(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只要處於“動”的狀態,就是運動,變化是事物的性質或者存在狀態的改變);

②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不存在的(哲學上的靜止是指相對靜止,任何事物都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

③新事物必定戰勝舊事物,所以,新出現的事物(新出現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必定戰勝舊事物;

④量變是事物的變化,質變是事物的發展(發展是質變,質變不一定是發展,發展是向上的質變);

⑤量變必然引起質變,質變是量變的總和(必然結果);

⑥在一定條件下,外因對事物的發展也有決定作用(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內因起決定作用)。

45.關於規律,下列說法錯誤:

①規律是客觀的,因此,規律的存在和發生作用是無條件的(有條件的);

②人類改造自然的同時也改變(是不能被改造的)了自然界的客觀規律;

③規律是客觀的,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改造和消滅,所以,規律是永恆不變的;

④規律是事物之間的一種聯繫,因此,聯繫就是規律(規律是事物運動中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繫)。

46.關於矛盾的觀點,下列說法正確:

①矛盾特殊性規定了事物的性質;

②事物的內部矛盾決定了事物的性質;

③矛盾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動力。

下列說法錯誤:

①矛盾就是構成矛盾的雙方相互排斥、相互鬥爭(雙方既對立又統一);和諧就是沒有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觀性)。

②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係就是整體與部分(共性和個性)的關係。

③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辯證關係原理要求我們看問題必須把握事物的本質和主流;

④矛盾主次方面(主次矛盾)辯證關係原理要求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學會抓住關鍵和中心;

⑤矛盾特殊性寓於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寓於特殊性之中);

⑥事物的性質主要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決定的(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規定的);

⑦抓住了主要矛盾(還有處理好次要矛盾),就堅持了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⑧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和源泉);

⑨矛盾的觀點就是指兩點論的觀點(還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普遍性與特殊性相聯結、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統一)。

47.關於主觀能動性的觀點,下列說法錯誤:

①人的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兩者是不可分割的(規律具有客觀性,它的存在和發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②只要發揮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就能認識和利用規律;

③只要把人的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性結合起來,就能收到預想的結果;

④精神狀態決定著人們辦事情能否收到積極的效果;

⑤人們揭示了事物的本質規律,辦事情就能獲得成功;

⑥主觀能動性發揮的程度決定辦事的效果;

⑦發揮主觀能動性是遵循客觀規律的前提和基礎;

⑧人們能否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關鍵是能否使客觀符合主觀。

48.關於現象和本質,下列觀點錯誤:

①事物的本質是穩定的東西,對事物本質的正確認識也是穩定不變的;

②現象是個別的、多變的,本質是穩定的、永恆不變的;

③現象是本質的表現,本質是現象的總和;

④真像是客觀的,假像是主觀的(都是客觀的);

⑤真象反映本質,假像不反映本質(都反映事物的本質)。

49.關於認識,下列觀點正確:

①想像力是認識發展的重要動力;

②創新是人類本質的最高表現。

下列觀點錯誤:

①認識的根本目的(任務)是經過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透過現象看本質;

②創新就是拋棄固有觀點的束縛,敢想敢做;

③感性認識是錯誤而理性認識是正確的;

④感性認識的總和就是理性認識;

⑤獲得正確的理性認識是認識的目的(認識的目的是指導實踐);

⑦理性認識是對事物本質及其規律的正確認識;

⑧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屬於理性認識,理性認識對事物發展起促進作用(理性認識有正確和錯誤之分);

⑨把不同質的事物區別開來,是一切認識的起點和目的

如何學好高中政治?

1、課後常複習,做題型。

課後複習,課後做題型,這其實就是一個加強我們對上課知識的核對總和自己對知識的融會貫通,這個絕對絕對是不能拉下的。每天做完當天的任務,每週進行一次總結,每個月進行一次自主的考試訓練,這是必不可少的。

2、掌握概念和原理。

政治的學習大多數都是對概念的理解,作為學生的我們,在掌握這些概念的時候,一定要進行適當的聯繫,比如:“完善”總是和“制度”搭配、“提高”總是和“能力”搭配、“制度”總是和“體系”搭配。

3、注意答題技巧和方法。

比如我們在做選擇題的時候,可以採用排除法;在做簡答題、辨析題的時候,一定要審題立意,不要偏離主題,同時解答一定要說到重點,把握材料的關鍵意思,抓住關鍵字,根據我們的理論知識來回答問題。

效率優先,注重公平。

下列說法錯誤:

①按勞分配是指勞動者按勞動成果(公有制經濟中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數量和品質)進行分配,因此,個體勞動者的分配方式屬於按勞分配(按勞動成果分配);

②在我國的分配制度中,按勞分配體現公平,忽略了效率;按生產要素分配體現效率,忽略了公平。(效率和公平是不可分割的)

③私營企業中的工人獲得的工資收入屬於按勞動成果分配(按勞動力要素分配)

31.經濟效益是企業生產總值與生產成本的比例關係,提高經濟效益根本上取決於科技和管理水準,還受市場、勞動生產率、產品品質、企業規模等多種因素影響。

下列說法是錯誤的:

①企業利潤越多,經濟效益提高;

②提高勞動生產率,就一定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③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越強,企業經濟效益一定越好。

32.解決我國能源短缺的關鍵是拓寬能源進口管道,緩解能源壓力(依靠科技進步,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32.①股份制是我國公司制的唯一(重要)形式;

②股份制是產品的分配方式(企業組織形式);

③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募股集資的方式來籌集資本。

33.關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問題,注意幾種正確提法:

①依靠科技進步,走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農業發展之路是發展我國農業的根本出路,是最終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根本途徑;

②“三農”問題是關係現代化建設全域的根本性問題;

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著眼點是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

④堅持兩條根本原則。一是保障農民的民主權利,特別是土地承包經營的自主權。二是讓農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

34.關於社會保障制度:

①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是實現社會安定的根本性措施,因此,要千方百計提高社會保障水準(前提正確,結論錯誤。要遵循既要發展生產,又要保障基本生活的原則)。

②任何社會成員都同等享受社會保障(社會保障制度遵循權利和義務相統一的原則,有能力履行義務而未履行者,不得享有社會保障);

③居民社會保險(改為“商業保險”,社會保險只保障居民基本生活權利)保障水準與繳納的保費成正比;

④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險一樣,都以個人的實際需要為依據的(社會保險不是,它帶有一定強制性)。

35.關於積累和消費:

①消費(積累)的最高限度是保證人民生活水準有所提高,積累(消費)的最高限度是保證再生產規模有所擴大;

②政府用於勞動者職業技能培訓的費用屬於個人消費基金(公共消費基金)。

36.關於財政和稅收:

①要發揮財政在促進社會事業的發展的作用,關鍵是要增加稅收收入(關鍵是發展經濟,還要調整分配政策)。

②每個公民的所有收人(按照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個人所得)都在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範圍。

37.銀行存款利率越高,儲戶的實際收益越多(居民實際收益取決於存款利率和物價漲幅的對比)。

38.經濟全球化使世界各國普遍受益(發達國家是主要受益者,發展中國家面臨更大的挑戰)。

39.具體科學知識(哲學)揭示的是世界變化發展的最一般規律。

40.關於意識,下列說法錯誤:

①意識是大腦(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

②正確的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錯誤的意識則是人腦主觀自生的;

③意識對客觀事物的發展起促進作用(a、意識本身不能直接作用於客觀事物;b、意識能動作用具有兩重性);

④藝術創作不是由客觀存在決定的、不需要反映現實生活、純屬人的主觀創造性(凡是意識都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

⑤物質和意識是互相促進,互相依賴的(不能理解為相互促進,意識依賴於物質,物質是獨立於意識之外而存在的)。

41.哲學的基本問題是物質和意識辯證關係(關係)問題。

42.下列說法錯誤:

①只要是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就是從實際出發(既要立足實際,還要全面的、從整體上、在變化中把握實際);

②科學理論(一起從實際出發)是我們想問題辦事情的出發點;

③要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須做到客觀與主觀(主觀與客觀)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④社會的客觀性集中體現在社會規律(物質資料生產方式)的客觀性;

⑤價值規律(生產方式要適應生產力性質的規律)是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43.關於聯繫觀點,下列說法是錯誤的:

①聯繫是普遍的,因此,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間都存在著相互聯繫的關係。

②事物的聯繫是普遍的、客觀的、具體的、無條件的;

③整體功能大於各個部分功能之和(不一定);

④關鍵部分對整體起決定性作用(注意:一定條件下)。

44.關於運動和發展的觀點,下列說法錯誤:

①運動是物質的唯一特性,是事物處於顯著的變化之中(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只要處於“動”的狀態,就是運動,變化是事物的性質或者存在狀態的改變);

②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不存在的(哲學上的靜止是指相對靜止,任何事物都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

③新事物必定戰勝舊事物,所以,新出現的事物(新出現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必定戰勝舊事物;

④量變是事物的變化,質變是事物的發展(發展是質變,質變不一定是發展,發展是向上的質變);

⑤量變必然引起質變,質變是量變的總和(必然結果);

⑥在一定條件下,外因對事物的發展也有決定作用(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內因起決定作用)。

45.關於規律,下列說法錯誤:

①規律是客觀的,因此,規律的存在和發生作用是無條件的(有條件的);

②人類改造自然的同時也改變(是不能被改造的)了自然界的客觀規律;

③規律是客觀的,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改造和消滅,所以,規律是永恆不變的;

④規律是事物之間的一種聯繫,因此,聯繫就是規律(規律是事物運動中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繫)。

46.關於矛盾的觀點,下列說法正確:

①矛盾特殊性規定了事物的性質;

②事物的內部矛盾決定了事物的性質;

③矛盾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動力。

下列說法錯誤:

①矛盾就是構成矛盾的雙方相互排斥、相互鬥爭(雙方既對立又統一);和諧就是沒有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觀性)。

②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係就是整體與部分(共性和個性)的關係。

③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辯證關係原理要求我們看問題必須把握事物的本質和主流;

④矛盾主次方面(主次矛盾)辯證關係原理要求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學會抓住關鍵和中心;

⑤矛盾特殊性寓於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寓於特殊性之中);

⑥事物的性質主要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決定的(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規定的);

⑦抓住了主要矛盾(還有處理好次要矛盾),就堅持了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⑧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和源泉);

⑨矛盾的觀點就是指兩點論的觀點(還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普遍性與特殊性相聯結、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統一)。

47.關於主觀能動性的觀點,下列說法錯誤:

①人的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兩者是不可分割的(規律具有客觀性,它的存在和發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②只要發揮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就能認識和利用規律;

③只要把人的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性結合起來,就能收到預想的結果;

④精神狀態決定著人們辦事情能否收到積極的效果;

⑤人們揭示了事物的本質規律,辦事情就能獲得成功;

⑥主觀能動性發揮的程度決定辦事的效果;

⑦發揮主觀能動性是遵循客觀規律的前提和基礎;

⑧人們能否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關鍵是能否使客觀符合主觀。

48.關於現象和本質,下列觀點錯誤:

①事物的本質是穩定的東西,對事物本質的正確認識也是穩定不變的;

②現象是個別的、多變的,本質是穩定的、永恆不變的;

③現象是本質的表現,本質是現象的總和;

④真像是客觀的,假像是主觀的(都是客觀的);

⑤真象反映本質,假像不反映本質(都反映事物的本質)。

49.關於認識,下列觀點正確:

①想像力是認識發展的重要動力;

②創新是人類本質的最高表現。

下列觀點錯誤:

①認識的根本目的(任務)是經過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透過現象看本質;

②創新就是拋棄固有觀點的束縛,敢想敢做;

③感性認識是錯誤而理性認識是正確的;

④感性認識的總和就是理性認識;

⑤獲得正確的理性認識是認識的目的(認識的目的是指導實踐);

⑦理性認識是對事物本質及其規律的正確認識;

⑧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屬於理性認識,理性認識對事物發展起促進作用(理性認識有正確和錯誤之分);

⑨把不同質的事物區別開來,是一切認識的起點和目的

如何學好高中政治?

1、課後常複習,做題型。

課後複習,課後做題型,這其實就是一個加強我們對上課知識的核對總和自己對知識的融會貫通,這個絕對絕對是不能拉下的。每天做完當天的任務,每週進行一次總結,每個月進行一次自主的考試訓練,這是必不可少的。

2、掌握概念和原理。

政治的學習大多數都是對概念的理解,作為學生的我們,在掌握這些概念的時候,一定要進行適當的聯繫,比如:“完善”總是和“制度”搭配、“提高”總是和“能力”搭配、“制度”總是和“體系”搭配。

3、注意答題技巧和方法。

比如我們在做選擇題的時候,可以採用排除法;在做簡答題、辨析題的時候,一定要審題立意,不要偏離主題,同時解答一定要說到重點,把握材料的關鍵意思,抓住關鍵字,根據我們的理論知識來回答問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