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陰一陽之道

懂陰陽可以成為大學問家

我們現在要講的是很關鍵的內容, 萬物不離陰陽, 當你懂了陰陽就能瞭解事物發展規律。

我們都羡慕有學問的人,

一陰一陽謂之道, 這個陰陽是天地間最大的學問, 所以搞懂這一點, 你就是大學問家, 問題是你還這真能忽悠的住。

因為這個陰陽呀, 涵蓋了萬事萬物的方方面面, 這是中國人的智慧的精華, 你可以用它去闡釋任何事情, 為什麼有春夏秋冬呢?因為天地間陰陽氣的轉換。 人為什麼生病呢?因為陰陽不平衡。 那個老太太為什麼那麼多病呢呢?因為她陰氣太多, 陽氣不足了。 為什麼你這麼有學問呢?因為你懂陰陽!

什麼是陰陽

好, 那我們接下來看什麼是陰陽, 一本《黃帝內經》之乎者也一大通的古文, 誰能看得懂, 你看不懂也沒人怪你, 但如果只有陰陽兩字你都看不懂, 別人不怪你, 你也該怪自己了, 《易經》講, 陰陽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 八卦生萬物, 看了沒有, 萬物的玄機都在這陰陽兩個字裡。

最簡單的理解, 陰陽就是同一事物相對立的兩個面。

有上就有下, 有左就有右, 有南就有北, 有白就有黑, 這都是陰陽, 陰陽都有很鮮明的性格---對立, 一看就知道, 凡是向上的, 運動的, 溫熱的, 積極的屬於陽。 反過來向下的, 靜止的, 寒涼的, 消極的就屬於陰。

那我們先分出陰陽最大的代表---天地, 分這個應該不難, 你先說說誰是陰, 誰是陽, 我保准你猜對了, 天在上為陽, 地在下為陰, 不錯, 你懂了, 你向大學問家邁了一步了。

我們學哲學知道只有相對, 沒有絕對, 天為陽, 天也不是絕對的陽, 他可以再分, 白天為陽, 黑夜為陰, 接下來, 白天雖然為陽, 但又可再分為上午為陽,

下午為陰, 看了吧, 陰陽有這麼一個特點, 無限劃分, 把世界這麼無限劃分下去以後, 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原子科學, 原子是已知最小的陰陽了, 一個原子核以靜為陰, 一個繞核的電子以動為陽, 但原子還能再分嗎?答案是肯定的, 因為陰陽能無限再分, 只不過以我們目前的科學只能認識到這。 古代人的智慧比現代高。 但那是科學家的事, 我們還是回過來看我們的陰陽, 我們知道了什麼是陰陽, 知道怎麼去劃分了, 也知道了陰陽可以無限劃分的規律, 該恭喜你, 你又邁進了一步。

要明白陰陽的規律

中國人的說話很有意思, 古人的智慧都滲透到我們的語言中, 這叫百姓日用而不知, 想想看, 我們熟悉的陰陽的成語都有什麼,

陰差陽錯、陽奉陰違……想想還有什麼, 你要說不出五個來就要怪自己了, 出去可別說自己是大學問家, 因為你忽悠不住人。

這個陰陽可以說是中國人骨子裡的思想, 中國人的方方面面都反映著陰陽的思想, 你看:都說中國人怕老婆, 我一發工資就要回家交給老婆, 人們就說你「妻管嚴」, 我說你別笑, 這是好事, 男人屬陽, 陽代表著發散, 所以男人兜裡有錢就放不住, 不是吃去請客就是被人借走, 笑的那位是不是有同感。

但女人屬陰, 主收斂, 就是要收錢的, 家有萬貫也經不住揮霍, 有錢就會理財才是致富之道, 別人叫你去喝酒, 你一摸兜, 就十幾塊錢, 你也不好意思去對吧, 別人都知道你怕老婆, 不主錢, 慢慢的也不管你借錢了,

你看這無形之中很多的好處嘛。

從上面我們知道了陰陽的一點道理, 算一個開始, 但還不能叫入門。 那怎麼才能入門呢?你得搞清楚陰陽的規律, 就好像一對新婚的小夫妻要想生活幸福, 就要先搞懂生活是怎麼回事, 懂了生活的規律, 你們也就踏入了幸福的大門, 所以我認為結婚還不算生活的開始, 兩個人缺少磨合, 還屬於單獨的陰和單獨的陽, 只有通過時間的磨礪, 兩個人相互瞭解, 相互關愛了, 才是一個陰陽交融的狀態, 是真正生活的開始。

懂了陰陽的規律養生才不出錯

我們現在學養生也是這樣, 你要懂陰陽, 才懂了身體氣血經絡和病疾的發展規律, 才能知道怎麼去調, 怎麼去治, 我有句話:治病不懂陰陽, 患者離不開床,養生不懂陰陽,病了實在冤枉,你給人治病,連最起碼的陰虛陽虛,陰盛陽衰都搞不清楚,絕對沒法對症下藥,治一頓,患者也起不來床,要說有時治不好還是好的,有的乾脆就治到那個方寸的小盒子裡了,所以古人語重心長的訓誡:庸醫殺人無數!

你養生更要懂陰陽,你陰虛了,這是水少了,結果你不知道,覺得反正是虛嘛,一通亂補,於是吃大把補陽的藥。人參、鹿茸……還都挺貴,結果呢,那位說流鼻血了,我說你沒事偷著樂去吧,這是輕的,不補你個血壓升高,大腦混亂就是好事了,本來是想養生想健康,卻養出病來,你說你冤不冤枉?

所以我們要首先瞭解陰陽的規律,在《黃帝內經》中講到陰陽有四個規律,也就是陰陽的四種運動變化,這才是精髓,注意,懂了這個你真就能說你是大學問家了。今天我們講這個陰陽呢,是很難超出古人所講的範疇的,因為古人對這個研究太深了,我喜歡看很多古書,那是一席文學饕餮大餐,所以大家也別指望著我將能有什麼創新,我只不過撿了古人的一點邊角料,給你小火咕嘟出一鍋小米粥來,大餐吃多了,用這個來解解膩吧。

陰陽在養生中的詳細應用

以人為例:男人為陽、女人為陰;一個人身上,前為陽後為陰,上為陽下為陰,外形為陽內部為陰,五臟在內為陰,六腑在外為陽……瞭解了這個原則,現在讓我們把胳膊抬起來,這只胳膊的內側就為陰,外側為陽,那行於其內側的經絡就稱為陰經,形於外側的經絡就稱為陽經。

陽經表現出活躍、溫熱、運行快的特點,而陰經則偏向於靜止、寒涼、運行慢,所以手臂外側多是肌肉,而贅肉多堆積在內側。

像我們平時在敲打經絡也要根據陰陽的特點來,四肢外側的經絡屬陽經,就可以用手法中敲、打、拍、扣這一類振奮的手法去激發,而內側多是陰經,就需要以揉、點、推、撫這一類柔和的方法去激發。很多人不懂這個道理,以為經絡只要敲就好,也不分陰陽經,內側的陰經也一通猛敲,結果適得其反,越敲反而體質越差,睡眠更糟糕,你這猛敲陰經,就相當於逼一個柔弱女子去幹粗重活,那誰受得了。

我一個朋友小雨,腿腳經常水腫,聽說是腎虛,調腎經就好了,結果她就敲了一個月的腎經,水沒下去,反而比以往更加容易疲勞了,我說這腎經屬陰主收藏,她在裡面藏著睡覺,你卻在外邊使勁敲門,她休息不好,當然要罷工,怎麼辦呢,把敲換成揉,腎經舒服了,自然好好工作,結果才揉了兩個禮拜水腫就消了不少,精力也更足了,你看,懂了陰陽才能不出錯呀。

這時間也分陰陽,在一年之中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在一天之中白天為陽,夜晚為陰,養生就要遵循這個原則,我有個朋友不管早晚都狂敲經絡,結果大便秘結,失眠煩躁,口苦等等,瞭解陰陽之後,改變了方法,順應時間變化,身體慢慢也調過來了。

最後再來談談陰虛與陽虛,俗語講:十人九虛。一般人都知道,「虛則補之」,但是這補陰和補陽可不是 一碼事,補藥吃不對那就是毒藥呀。如果一個人陰虛,只顧抓一大把補品,管他補陰還是補陽,只要補就好,一通亂吃,那我就真為你捏把汗,本身陰虛火就旺,內在就熱,而你若服補陽助火的藥,這後果不說也知道,就如同火上澆油,早早地把元氣這點燃料都燒掉了,不出問題才怪。

還有個朋友,體質很寒,痛經很厲害,看過很多中醫,怎麼調都不見好,後來一問,原來每天都要喝冷飲,吃西瓜、梨這一類寒涼的食品,一邊在祛著寒,一邊在造著寒,怎麼能好的了嘛,於是讓她改變飲食以後,服藥很快就見效了。

所以養生要懂陰陽,該補陰時補陰,該補陽時補陽,這樣才是養生基礎之法。掌握了這套法則,就等於擁有了養生大門的鑰匙。

對於中醫來講,陰陽是一切事物的根本法則,人體的疾病也超不出這個道理,所以要想治好病,首先要從問題的根本——陰陽上求得解決。那從養生上,我們就要瞭解人體陰陽的四個基本規律:互根互用、對立制約、消長平衡、相互轉化。

好,我們也不從太遠太大的角度去講這個事情,今天呢,就拿最貼近我們生活中的事例來講這個陰陽,我們現在呢,把陰陽呀看成一對小夫妻,男的是陽,女的是陰。

陰陽第一個規律互根互用

一對新婚的小夫妻過著幸福的生活,你說夫妻間什麼時候最甜蜜?就這會兒嘛,才剛結合很新鮮,還沒接觸生活的瑣事,正是恩恩愛愛呀,甜甜蜜蜜的時候,這男的剛離開一會兒,女的就想,恨不能時時刻刻黏在一起,這就叫互根,陰和陽任何一方都不能脫離另一方單獨存在,孤陽不生,獨陰不長,少一個也不行,古人說陽根于陰,陰根于陽,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

這在養生方面呢,就是一個整體觀念,你一定要有這個陰陽的概念,這是中醫的整體觀,是一個思路,路子對了才不會走錯,病也不會越治越重,陽病了並不單純是陽的問題,也有陰的關係,古代有個大醫學家叫張景嶽,他說過一句話:我從小就會背,叫「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善補陰者,必于陽中求陰,則陰得陽生而泉源不絕」,這說明什麼呢?真正懂得醫道的人呀,看病和養生會從整體去考慮,陽病了也不只是陽的單蹦個問題,男人怕老婆也不只是男人的問題,對吧?

好,這個規律我們才說了一半,講互根,接下來是互用,互用是指雙方相互資生,促進和助長的意思,一個年輕的男人,在結婚之前生活上往往沒有一個頭緒,不像女人那麼心細,家裡也收拾的不乾淨,衣服都是攢一禮拜再洗,別笑,這都不錯,我有一朋友,結婚前那個混亂呀,他在你背後兩米你就知道是他,因為「男人味」太重了,呵呵,別不信,這樣的男人不在少數呢。後來就不一樣了,那衣服乾乾淨淨香噴噴的,一個摺兒都沒有,為什麼呢?結婚了嘛,有老婆了,女人幹這個拿手呀,所以男人主外,掙錢養家,撐起家裡的生計,女人主內,燒菜做飯洗衣服,照顧家人,兩人互補互助,相互關愛,家庭不就美滿了嘛,這就是互用。

這在身體上呀就是說人體內的陰精不斷的升起來就這些津液、水液、血液來供給陽氣,這陽氣就能發揮它的作用,去護衛身體,不使外邪病氣侵入身體,還能讓陰精能踏實的守於內而不洩露,陰氣平和,陽氣固密,機體才能健康,這就是《黃帝內經》中講的「陰平陽秘」。

看看你屬於陰陽哪種體質

01

陽氣不足的寒性體質

表現為性格偏內向、喜歡安靜、畏寒冷、喜暖熱、愛喝熱水、容易拉肚子、手腳冰涼、沒精神容易乏力,舌苔偏白、津液較多、面色多青白或青黃、體型容易虛胖、脈搏較緩慢,因此要增加瑜伽中能激發陽氣的練習。

02

陰虛火旺的熱性體質

表現為性格偏外向、喜動、喜冷寒,不喜暖熱,愛喝涼水冰飲、愛吹風吹空調、口容易苦、小便黃赤、煩躁易怒、便秘、口咽乾燥、,舌紅苔黃、面色發紅、脈搏多較快。

陽盛陰虛的人代表體內的水分不足,水少則火旺,因此體內總會有一些奇妙的火氣,動不動就口腔潰瘍,要麼沒原因的煩躁,多動,手腳心發熱,胸口煩熱等等,因此需要增加瑜伽中屬陰的練習,來提升陰和陽實現平衡。

患者離不開床,養生不懂陰陽,病了實在冤枉,你給人治病,連最起碼的陰虛陽虛,陰盛陽衰都搞不清楚,絕對沒法對症下藥,治一頓,患者也起不來床,要說有時治不好還是好的,有的乾脆就治到那個方寸的小盒子裡了,所以古人語重心長的訓誡:庸醫殺人無數!

你養生更要懂陰陽,你陰虛了,這是水少了,結果你不知道,覺得反正是虛嘛,一通亂補,於是吃大把補陽的藥。人參、鹿茸……還都挺貴,結果呢,那位說流鼻血了,我說你沒事偷著樂去吧,這是輕的,不補你個血壓升高,大腦混亂就是好事了,本來是想養生想健康,卻養出病來,你說你冤不冤枉?

所以我們要首先瞭解陰陽的規律,在《黃帝內經》中講到陰陽有四個規律,也就是陰陽的四種運動變化,這才是精髓,注意,懂了這個你真就能說你是大學問家了。今天我們講這個陰陽呢,是很難超出古人所講的範疇的,因為古人對這個研究太深了,我喜歡看很多古書,那是一席文學饕餮大餐,所以大家也別指望著我將能有什麼創新,我只不過撿了古人的一點邊角料,給你小火咕嘟出一鍋小米粥來,大餐吃多了,用這個來解解膩吧。

陰陽在養生中的詳細應用

以人為例:男人為陽、女人為陰;一個人身上,前為陽後為陰,上為陽下為陰,外形為陽內部為陰,五臟在內為陰,六腑在外為陽……瞭解了這個原則,現在讓我們把胳膊抬起來,這只胳膊的內側就為陰,外側為陽,那行於其內側的經絡就稱為陰經,形於外側的經絡就稱為陽經。

陽經表現出活躍、溫熱、運行快的特點,而陰經則偏向於靜止、寒涼、運行慢,所以手臂外側多是肌肉,而贅肉多堆積在內側。

像我們平時在敲打經絡也要根據陰陽的特點來,四肢外側的經絡屬陽經,就可以用手法中敲、打、拍、扣這一類振奮的手法去激發,而內側多是陰經,就需要以揉、點、推、撫這一類柔和的方法去激發。很多人不懂這個道理,以為經絡只要敲就好,也不分陰陽經,內側的陰經也一通猛敲,結果適得其反,越敲反而體質越差,睡眠更糟糕,你這猛敲陰經,就相當於逼一個柔弱女子去幹粗重活,那誰受得了。

我一個朋友小雨,腿腳經常水腫,聽說是腎虛,調腎經就好了,結果她就敲了一個月的腎經,水沒下去,反而比以往更加容易疲勞了,我說這腎經屬陰主收藏,她在裡面藏著睡覺,你卻在外邊使勁敲門,她休息不好,當然要罷工,怎麼辦呢,把敲換成揉,腎經舒服了,自然好好工作,結果才揉了兩個禮拜水腫就消了不少,精力也更足了,你看,懂了陰陽才能不出錯呀。

這時間也分陰陽,在一年之中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在一天之中白天為陽,夜晚為陰,養生就要遵循這個原則,我有個朋友不管早晚都狂敲經絡,結果大便秘結,失眠煩躁,口苦等等,瞭解陰陽之後,改變了方法,順應時間變化,身體慢慢也調過來了。

最後再來談談陰虛與陽虛,俗語講:十人九虛。一般人都知道,「虛則補之」,但是這補陰和補陽可不是 一碼事,補藥吃不對那就是毒藥呀。如果一個人陰虛,只顧抓一大把補品,管他補陰還是補陽,只要補就好,一通亂吃,那我就真為你捏把汗,本身陰虛火就旺,內在就熱,而你若服補陽助火的藥,這後果不說也知道,就如同火上澆油,早早地把元氣這點燃料都燒掉了,不出問題才怪。

還有個朋友,體質很寒,痛經很厲害,看過很多中醫,怎麼調都不見好,後來一問,原來每天都要喝冷飲,吃西瓜、梨這一類寒涼的食品,一邊在祛著寒,一邊在造著寒,怎麼能好的了嘛,於是讓她改變飲食以後,服藥很快就見效了。

所以養生要懂陰陽,該補陰時補陰,該補陽時補陽,這樣才是養生基礎之法。掌握了這套法則,就等於擁有了養生大門的鑰匙。

對於中醫來講,陰陽是一切事物的根本法則,人體的疾病也超不出這個道理,所以要想治好病,首先要從問題的根本——陰陽上求得解決。那從養生上,我們就要瞭解人體陰陽的四個基本規律:互根互用、對立制約、消長平衡、相互轉化。

好,我們也不從太遠太大的角度去講這個事情,今天呢,就拿最貼近我們生活中的事例來講這個陰陽,我們現在呢,把陰陽呀看成一對小夫妻,男的是陽,女的是陰。

陰陽第一個規律互根互用

一對新婚的小夫妻過著幸福的生活,你說夫妻間什麼時候最甜蜜?就這會兒嘛,才剛結合很新鮮,還沒接觸生活的瑣事,正是恩恩愛愛呀,甜甜蜜蜜的時候,這男的剛離開一會兒,女的就想,恨不能時時刻刻黏在一起,這就叫互根,陰和陽任何一方都不能脫離另一方單獨存在,孤陽不生,獨陰不長,少一個也不行,古人說陽根于陰,陰根于陽,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

這在養生方面呢,就是一個整體觀念,你一定要有這個陰陽的概念,這是中醫的整體觀,是一個思路,路子對了才不會走錯,病也不會越治越重,陽病了並不單純是陽的問題,也有陰的關係,古代有個大醫學家叫張景嶽,他說過一句話:我從小就會背,叫「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善補陰者,必于陽中求陰,則陰得陽生而泉源不絕」,這說明什麼呢?真正懂得醫道的人呀,看病和養生會從整體去考慮,陽病了也不只是陽的單蹦個問題,男人怕老婆也不只是男人的問題,對吧?

好,這個規律我們才說了一半,講互根,接下來是互用,互用是指雙方相互資生,促進和助長的意思,一個年輕的男人,在結婚之前生活上往往沒有一個頭緒,不像女人那麼心細,家裡也收拾的不乾淨,衣服都是攢一禮拜再洗,別笑,這都不錯,我有一朋友,結婚前那個混亂呀,他在你背後兩米你就知道是他,因為「男人味」太重了,呵呵,別不信,這樣的男人不在少數呢。後來就不一樣了,那衣服乾乾淨淨香噴噴的,一個摺兒都沒有,為什麼呢?結婚了嘛,有老婆了,女人幹這個拿手呀,所以男人主外,掙錢養家,撐起家裡的生計,女人主內,燒菜做飯洗衣服,照顧家人,兩人互補互助,相互關愛,家庭不就美滿了嘛,這就是互用。

這在身體上呀就是說人體內的陰精不斷的升起來就這些津液、水液、血液來供給陽氣,這陽氣就能發揮它的作用,去護衛身體,不使外邪病氣侵入身體,還能讓陰精能踏實的守於內而不洩露,陰氣平和,陽氣固密,機體才能健康,這就是《黃帝內經》中講的「陰平陽秘」。

看看你屬於陰陽哪種體質

01

陽氣不足的寒性體質

表現為性格偏內向、喜歡安靜、畏寒冷、喜暖熱、愛喝熱水、容易拉肚子、手腳冰涼、沒精神容易乏力,舌苔偏白、津液較多、面色多青白或青黃、體型容易虛胖、脈搏較緩慢,因此要增加瑜伽中能激發陽氣的練習。

02

陰虛火旺的熱性體質

表現為性格偏外向、喜動、喜冷寒,不喜暖熱,愛喝涼水冰飲、愛吹風吹空調、口容易苦、小便黃赤、煩躁易怒、便秘、口咽乾燥、,舌紅苔黃、面色發紅、脈搏多較快。

陽盛陰虛的人代表體內的水分不足,水少則火旺,因此體內總會有一些奇妙的火氣,動不動就口腔潰瘍,要麼沒原因的煩躁,多動,手腳心發熱,胸口煩熱等等,因此需要增加瑜伽中屬陰的練習,來提升陰和陽實現平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