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聚焦十九大|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從這裡看懂中國創新的明天!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實施

推動互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

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

國際水準的戰略科技人才

……

在長達3萬多字的十九大報告中

有大量篇幅涉及創新

從這裡我們能夠看到

中國創新的今天和明天

創新成果, 將中國推向世界前臺

總結5年成就時, 總書記提到: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 經濟結構不斷優化, 數位經濟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 高鐵、公路、橋樑、港口、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實施, 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果豐碩,

天宮、蛟龍、天眼、悟空、墨子、大飛機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繼問世”。

有人把剛剛過去的5年, 稱為中國創新的“黃金五年”, 創新引領著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一個個閃耀著中國人智慧的大工程出現在世人面前:

國產大飛機C919下線;

全球最長橋隧結構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即將通車;

實現中國人百年夢想的蘭渝鐵路建成、350公里時速的“復興號”高鐵全速運行……

這些創新成果給中國人帶來自豪的同時, 也改變著世界看待我們的目光。

上個月傳來消息, 歐美高鐵三強“抱團”應對中國企業挑戰。

幾年前,

法國阿爾斯通、德國西門子、加拿大龐巴迪在全球鐵路車輛製造市場上三足鼎立。 而今天, 他們必須選擇合併鐵路裝備製造業務以應對中國企業的挑戰。

創新技術也給中國百姓的生活帶來更多便利:支付寶、微信、共用單車……“移動互聯網上”的生活似乎只有想不到,

沒有做不到。

創新實踐, 讓改變成為可能

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

當創新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十九大報告把“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納入“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組成部分。

為給創新營造更好的環境, 一系列科技體制改革政策出臺。 報告中說, 5年來“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

十九大代表、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科技管理部主任戴新華

這其中很多科技體制改革政策讓我們科技人員受益。 科研經費“打醬油的錢也可以買醋了”, 就得益於2016年科研經費管理政策的改革,科研院所在專案預算調劑上有了更大自主權。

《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

科技成果轉化“三部曲”;

《關於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見》;

《關於加強和改進教學科研人員因公臨時出國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

一項項創新政策打破束縛科技人員施展才華的條條框框,把鼓勵創新的國家戰略落到實處。

創新目標,讓努力明確方向

報告提出,“到二〇三五年……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將大幅躍升,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清晰的目標給中國的創新發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人民生活賴之以好。

進入新階段、面對新使命、實現新目標,科技界的“奮發有為”也需要注入時代新內涵。要堅定創新自信,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加強原始創新,在從“跟蹤並行”向“領跑轉變”的過程中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把握戰略機遇,充分發揮科技創新主力軍作用。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李林

報告提到,要建設科技強國、品質強國、航太強國、網路強國、交通強國、數位中國等,要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推動互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等等。

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重慶在行動

重慶加快西部創新中心建設

重慶市科技系統將深化科技管理體制綜合改革,進一步強化區域創新發展的技術供給、資本來源、創新生態“三個關鍵支撐”,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加快西部創新中心建設。

一是大力培育創新主體,重點培育以“雙高”企業為重點的科技型企業和新型高端研發機構,支撐重慶產業升級、經濟轉型和民生改善。

二是加快完善創投體系,深入開展知識價值信用貸款改革試點,實施“創投基金倍增計畫”,儘快形成適應重慶創新創業需求的資本支撐。

三是統籌佈局創新平臺,不斷完善政策體系,搭建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和產業培育三類創新服務平臺,引領、支撐和服務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四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重點推進科研項目、科研經費、科研成果、科研平臺、科技人才、科技金融等改革,激發創新活力和創造潛力。

部分素材源自科技日報

│大家都愛讀│

就得益於2016年科研經費管理政策的改革,科研院所在專案預算調劑上有了更大自主權。

《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

科技成果轉化“三部曲”;

《關於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見》;

《關於加強和改進教學科研人員因公臨時出國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

一項項創新政策打破束縛科技人員施展才華的條條框框,把鼓勵創新的國家戰略落到實處。

創新目標,讓努力明確方向

報告提出,“到二〇三五年……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將大幅躍升,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清晰的目標給中國的創新發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人民生活賴之以好。

進入新階段、面對新使命、實現新目標,科技界的“奮發有為”也需要注入時代新內涵。要堅定創新自信,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加強原始創新,在從“跟蹤並行”向“領跑轉變”的過程中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把握戰略機遇,充分發揮科技創新主力軍作用。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李林

報告提到,要建設科技強國、品質強國、航太強國、網路強國、交通強國、數位中國等,要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推動互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等等。

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重慶在行動

重慶加快西部創新中心建設

重慶市科技系統將深化科技管理體制綜合改革,進一步強化區域創新發展的技術供給、資本來源、創新生態“三個關鍵支撐”,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加快西部創新中心建設。

一是大力培育創新主體,重點培育以“雙高”企業為重點的科技型企業和新型高端研發機構,支撐重慶產業升級、經濟轉型和民生改善。

二是加快完善創投體系,深入開展知識價值信用貸款改革試點,實施“創投基金倍增計畫”,儘快形成適應重慶創新創業需求的資本支撐。

三是統籌佈局創新平臺,不斷完善政策體系,搭建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和產業培育三類創新服務平臺,引領、支撐和服務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四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重點推進科研項目、科研經費、科研成果、科研平臺、科技人才、科技金融等改革,激發創新活力和創造潛力。

部分素材源自科技日報

│大家都愛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