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時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動搖

習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 把提高供給體系品質作為主攻方向, 顯著增強我國經濟品質優勢。 自2015年11月習近平同志首次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 它就成為貫穿我國經濟工作的一條主線。 黨的十九大報告將“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列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首要任務, 更進一步凸顯其在當前政策體系和經濟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要明確首要目標是振興實體經濟。 我國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

根源是重大結構性失衡, 主要表現為實體經濟結構性供需失衡、金融和實體經濟失衡、房地產和實體經濟失衡。 習近平同志明確指出, 振興實體經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任務,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向振興實體經濟發力、聚力。 不論經濟發展到什麼時候, 實體經濟都是我國經濟發展、我們在國際經濟競爭中贏得主動的根基。 我國經濟是靠實體經濟起家的, 也要靠實體經濟走向未來。

從歷史經驗來看, 重大結構性失衡, 源于資源配置和經濟結構不合理, 而非市場需求不足。 當前我國推進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根本在於立足消費升級的需求, 把供給側改革和需求側管理有效結合, 促進資源有效配置和經濟結構調整,

實現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均衡, 進而培育和升級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 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線地位, 是提高供給體系的品質和效率, 化解經濟轉型發展面臨的內生性、結構性矛盾的必然要求, 也是確保我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提高經濟運行品質和效益的關鍵支撐。 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線地位, 將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向全方位延伸, 向縱深化發展, 向短板處突破。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要不斷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步伐。 我國實體經濟發展將從發展數量和效益提高向發展品質和效率提升轉變, 更注重品質提升和惠及民生, 引領消費升級;推進製造業提質增效,

支柱產業將逐步由傳統產業轉向高技術產業和新興產業。 一方面, 加快培育和發展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新產品, 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用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另一方面, 立足生產和生活消費升級的需要, 推動傳統產業提高核心競爭力和產品附加值, 向品質提升、綠色低碳、服務優化、品牌高端等方面發展。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要持續推動“三去一降一補”取得實質性進展。 從去產能來看, 將去產能與結構調整、產業轉型、企業重組、需求管理相結合, 依靠市場化、法治化手段處置“僵屍企業”。 從去庫存來看, 繼續堅持分類調控, 因城因地施策。 一二線熱點城市去庫存要與城鎮居民消費升級相適應,

建立多主體供給、多管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三四線城市要重點加快城市對農村轉移人口的包容和融合, 緩解庫存壓力過大的問題。 從去杠杆來看, 著力優化杠杆的結構, 提升杠杆的品質, 將國有企業去杠杆作為重中之重。 市場化債轉股、兼併重組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將成為國有企業去杠杆的重點攻堅方向。 從降成本來看, 減稅降費仍將是實體經濟企業降成本工作的主要抓手, 重點將落在繼續推進營改增、完善地方收費清單和清理政府性基金三個方面。 從補短板來看, 重點在市政和環保基礎設施、就業創業、衛生醫療、扶貧脫貧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必須切實將“以人為本”作為出發點和著力點。 一方面, 當今世界正處於一種新的商業和經濟發展的大潮中, 企業家正是其中的催化劑。 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 需要營造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的法治環境, 促進企業家公平競爭、誠信經營的市場環境, 以及尊重和激勵企業家幹事創業的社會氛圍, 充分保護企業家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進而帶動更多社會主體創新創業。 另一方面, 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製造業強國, 需要全面提升勞動者素質。 加快培育大批具有專業技能和工匠精神的高素質勞動者, 在促進新動能發展和產業升級的同時, 帶動擴大就業和脫貧攻堅。

近兩年來, 以“三去一降一補”為主抓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了顯著進展。在去產能方面,截至今年5月末,鋼鐵、煤炭去產能完成當年任務的84.8%和65%;上半年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6.4%,比上年同期提高3.4個百分點。在去庫存方面,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同比下降9.6%,降幅比3月末擴大3.2個百分點。在去杠杆方面,根據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NIFD)的測算,今年第一季度末實體經濟部門杠杆率由2016年末的234.2%升至237.5%,上升趨勢比較平穩;金融部門的杠杆率則有所回落,今年第一季度末較上年末下降約1個百分點,金融去杠杆初見成效。在降成本方面,隨著“營改增”全面推進,今年1至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62元,同比減少0.04元。在補短板方面,今年上半年,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水利建設、交通運輸、倉儲、郵政和教育等“短板”領域的投資同比增速,均快於同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上述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有望逐步消除。

習近平同志指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場硬仗。要把握好“加法”和“減法”、當前和長遠、力度和節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以銳意進取、敢於擔當的精神狀態,腳踏實地、真抓實幹的工作作風,打贏這場硬仗。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經濟運行中還存在不少矛盾和問題。這就要求我們要堅定不移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堅定不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持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取得實質性進展,為實現兩個“百年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以“三去一降一補”為主抓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了顯著進展。在去產能方面,截至今年5月末,鋼鐵、煤炭去產能完成當年任務的84.8%和65%;上半年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6.4%,比上年同期提高3.4個百分點。在去庫存方面,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同比下降9.6%,降幅比3月末擴大3.2個百分點。在去杠杆方面,根據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NIFD)的測算,今年第一季度末實體經濟部門杠杆率由2016年末的234.2%升至237.5%,上升趨勢比較平穩;金融部門的杠杆率則有所回落,今年第一季度末較上年末下降約1個百分點,金融去杠杆初見成效。在降成本方面,隨著“營改增”全面推進,今年1至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62元,同比減少0.04元。在補短板方面,今年上半年,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水利建設、交通運輸、倉儲、郵政和教育等“短板”領域的投資同比增速,均快於同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上述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有望逐步消除。

習近平同志指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場硬仗。要把握好“加法”和“減法”、當前和長遠、力度和節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以銳意進取、敢於擔當的精神狀態,腳踏實地、真抓實幹的工作作風,打贏這場硬仗。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經濟運行中還存在不少矛盾和問題。這就要求我們要堅定不移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堅定不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持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取得實質性進展,為實現兩個“百年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