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吳秀娟:心存大愛為公益 默默奉獻終不悔

軍嫂網10月21日訊 (王巍)“我的丈夫作為一名共和國的忠誠衛士, 我很自豪。 ”2017年8月“美麗河北·最美軍嫂”發佈活動上, 吳秀娟望著自己的丈夫動情地說道。 這是結婚二十多年來丈夫韓鳳傑第一次有一個完整假期來陪她, 在頒獎典禮上為她拍照, 給她做“跟班”服務, 看著丈夫忙前忙後的身影, 吳秀娟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吳秀娟, 今年46歲, 是廊坊市安次區一名普通的社區工作者, 丈夫韓鳳傑現任滄州市武警支隊支隊長。 在婚姻裡, 她忠貞不渝, 默默支持丈夫安心國防事業;在家庭裡, 她勇挑重擔, 用愛的奉獻支撐起整個家庭;在生活裡,

她熱心公益, 將奉獻社會變為她的人生追求。 她是一名集溫柔賢慧、忠貞不渝等美德于一身的傳統女性, 更是一名心系國防、無私奉獻的現代軍嫂, 她的高尚品德和奉獻精神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 先後榮獲“美麗河北·最美軍嫂”、“廊坊市道德模範百佳”、“感動廊坊十大人物”等榮譽稱號。

為愛無悔奉獻, 她成為丈夫的堅強後盾

1993年在天津一家商場上班的吳秀娟, 回廊坊時巧遇了回家探親的高中同學韓鳳傑, 當初上進、好學那時已經成為軍人的韓鳳傑一下博得了她的芳心。 一人在天津, 一人在石家莊, 雖然遠隔千里, 但沒有阻斷兩人的愛情, 他們鴻雁傳書, 四年後喜結連理。

愛情是美好的, 生活是現實的。 儘管吳秀娟結婚前已經做好了艱苦的心理準備, 但還是感受到了作為軍人妻子的不易。 在武警部隊服役的韓鳳傑治安、訓練任務繁重。 新婚第3天, 韓鳳傑就因部隊受領重要任務提前結束休假, 吳秀娟含淚送別丈夫。 沒過多久, 她有了身孕,

看到別人的妻子有丈夫在身邊陪伴, 自己只能一個人挺著大肚子買菜、做飯、洗衣服, 吳秀娟心裡有時也會酸酸的。 生產時, 韓鳳傑剛請假回來, 就接到部隊電話說有任務, 最後匆匆看一眼孩子就走了。 望著丈夫的背影, 吳秀娟潸然淚下。 “孩子的父親呢?”聽醫生問起丈夫, 吳秀娟立刻冷靜下來, “鳳傑現在不能分心, 我必須得堅強些!”吳秀娟恢復鎮定, “醫生, 我是一名軍嫂, 孩子爸爸有任務剛回去。 ”醫生望著剛才還淚流滿面異常柔弱, 此刻卻冷靜堅定的女人, 被深深感動了。

吳秀娟深知選擇了軍嫂, 就是選擇了奉獻。 韓鳳傑事業心很強, 一直是部隊骨幹, 經常加班加點, 遇到重大任務, 一兩個月不回家也是常事。 對於這些她非常理解和支持,

“我的丈夫是一名軍人, 他的天職是保家為國, 我是任務就是做他堅強的後盾”。 除此之外, 韓鳳傑還要執行處突、搶險任務, 要面對各種危險, 所以吳秀娟不但要用堅強面對孤獨, 還要時常與擔心為伴。 2012年8月, 唐山突降暴雨, 灤河汛情十分危急, 韓鳳傑所在的部隊在傍晚緊急集合, 奔赴灤縣進行搶險, 期間手機一直無法接通。 吳秀娟如坐針氈、徹夜未眠, 一會上網查詢雨情, 一會關注一下新聞, 一會嘗試著再播一遍電話。 天亮了, 險情控制住了, 韓鳳傑的電話也接通了, 她懸著的心才放下。

在她的支持下, 韓鳳傑先後4次榮立個人三等功, 被中國人民武裝員警部隊評為優秀教練員, 任廊坊支隊主官期間所在單位被中國人民武裝員警部隊評為基層建設標兵支隊。

韓鳳傑常深情地對吳秀娟說:“我的每一枚軍功章裡, 可都有你一半的功勞啊!”

吳秀娟深愛她的丈夫, 也因此愛上了軍人這個神聖的職業, 她想方設法為自己的丈夫和軍人做些貢獻。 作為軍屬, 她深知軍人的個人時間很少, 很多軍人還沒有解決個人問題, 也只有解決了軍人的這個煩惱, 才能讓他們紮根部隊、全身心投入到國防事業。 從2008年開始, 吳秀娟當起了“紅娘”, 並在網上聯繫更多的軍嫂, 成立了“軍嫂婚介所”, 介紹條件優秀的女孩給未婚軍人, 先後介紹軍侶近20對, 得到丈夫和部隊領導的讚揚, 大家都親切稱她為“吳所長”。

默默奉獻家庭,她一人撐起家庭“一片天”

家庭是軍人的大後方,為了讓丈夫安心國防事業,吳秀娟更多地承擔了家庭的重擔,教育子女,孝敬公婆,千方百計地解除丈夫的後顧之憂,以自己的堅韌、勤勞,支撐起了一個溫暖幸福的家。

1998年,兒子的降臨給小家庭帶來歡樂,但又讓夫妻二人陷入了苦惱,吳秀娟在天津工作,一個人帶孩子十分困難,夫妻兩人只好把3個月大的兒子送回老家由父母照顧。雖然吳秀娟每週末都來看孩子,但是和孩子的感情一直特別生疏。兩歲那年,有一次吳秀娟回來,兒子一直嘟著小嘴不找她,也不聽她的話。只要吳秀娟和兒子親近,兒子就哭鬧說:“不要媽媽,奶奶抱,奶奶抱……”這一幕看得吳秀娟喉頭發哽,鼻子發酸。為了孩子,為了家庭,也是為了不讓丈夫分心,她毅然辭去了天津商場經理的工作回老家照顧孩子。為了不讓孩子受苦,吳秀娟選擇在離家不遠的地方打臨工。

如果不是為了照顧家庭,吳秀娟也會在事業上有所作為。有人問吳秀娟後不後悔?她一笑說道:“我不後悔,為了丈夫的事業,為了這個家庭,總要有人做出犧牲,這點犧牲值得!”

夫妻兩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但韓鳳傑很少能陪伴孩子。從小時起,孩子的每一點成長裡,都是吳秀娟用自己更多的付出彌補著父愛的不足。2005年,吳秀娟生病剛做完膽囊切除手術,孩子剛上小學,她拖著還沒痊癒的病體,接送孩子上學、輔導孩子功課,由於過度勞累身體恢復的不好,那兩年吳秀娟的腿一直有些浮腫。在多年的悉心培養下,2016年,吳秀娟的兒子以優異的成績被電子科技大學錄取。收到錄取通知書那天,兒子將通知書遞到媽媽手上,鄭重的說:“媽媽,這四年我不能陪您了,但是大學畢業之後我會陪著您照顧您一輩子”。望著孩子那堅定的表情和已經長大的身影,吳秀娟會心的笑了,笑的是那麼幸福。

韓鳳傑是家裡的長子,結婚後,吳秀娟這個兒媳婦便承擔起了照顧公婆的責任。對公婆,吳秀娟不僅在生活上予以無微不至照顧,而且積極創造條件讓老人們安享晚年。她張羅著家人一起給老人蓋了新房,還在院裡開闢了一塊菜園,讓老人種菜。每年春天就讓老人回到老家,享受田園之樂,快到入冬就將老人接回市里,度過溫暖的冬季。春夏季節,吳秀娟還堅持每週回去三次陪伴老人,和老人一起採摘各種新鮮蔬菜,給老人做他們最愛吃的飯菜,陪老人聊天,一家人其樂融融。

熱心公益事業,她將奉獻變為人生的追求

如果說吳秀娟為了丈夫和家庭默默奉獻為人稱道、令人敬佩的話,那麼她熱心公益,就是對奉獻的一種昇華,顯得更加可貴。

吳秀娟從2004年就開始堅持無償獻血,這一獻就是十多年。2006年初,當得知血小板的捐獻人很少且極為短缺的情況後,她便開始堅持每年捐獻血小板。13年來,她累計捐獻全血和血小板17次,折合全血總量達18000毫升,進入了安次區獻血總量排名的前20名。2006年9月,她又在紅十字會辦理了捐獻造血幹細胞的手續,血樣標本進入了中華骨髓庫。去年,她的造血幹細胞已經和一個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只等待患者能夠接受捐贈便立刻進行捐贈。

2006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她接觸到了一個“愛家園公益促進會”公益助學組織。在張家口山區,她第一次看到一群孩子圍站在學校的一張大餐桌前,拿著饅頭鹹菜,吃得起勁的情景。從此,她便加入了“愛家園公益促進會”,遠在張家口的那群孩子便成了她難以割捨的牽掛。十多年間,她至少15次前往張家口,每次淩晨出發,為需要幫助的孩子帶去最急需的東西。她多次策劃北京圓夢行動,讓山區76名受資助的學生來到了嚮往已久的首都。

她幫助過的孩子中,有一個特殊的孩子曉雪,6歲時不幸患上糖尿病併發多種疾病,視力、聽力極弱。她有3個小小的夢想,去一次北京、體驗一下城裡孩子的學習生活、看看心目中的英雄——解放軍叔叔。得知了曉雪的願望,吳秀娟馬上與廊坊市消防支隊二中隊及廊坊十小取得聯繫,並親自到壩上接孩子。吳秀娟帶曉雪遊覽了北京,觀看消防戰士的各種表演,在廊坊十小上了一堂剪紙課和一堂英語課,使她實實在在體會了一次城裡孩子的學習生活,還帶她品嘗各種美食,買了新衣服,讓曉雪圓了自己的夢想。

“做公益的意義在於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人加入到奉獻愛心的洪流之中,讓人人心懷感恩,傳遞大愛。”如今已是“愛家園公益促進會”廊坊地區負責人的吳秀娟這樣說。這十多年間,她不僅點對點資助了12名學生完成學業,更發動著周圍一切可以發動的力量做公益。在她的帶動下,廊坊籍的“愛家園公益促進會”志願者已經壯大到20多人,愛心人士近100人,籌集助學資金50余萬元,物資價值超過60萬元,幫助貧困學生近2000人次。

二十年來,吳秀娟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軍嫂顧全大局、情系國防的家國情懷;孝老愛親、忠貞善良的優秀品質;心懷大愛、奉獻社會的高尚追求。她於無聲處寫就奉獻,用愛的暖流築成了丈夫的堅強後盾,詮釋了一名現代軍嫂的美麗人生。

默默奉獻家庭,她一人撐起家庭“一片天”

家庭是軍人的大後方,為了讓丈夫安心國防事業,吳秀娟更多地承擔了家庭的重擔,教育子女,孝敬公婆,千方百計地解除丈夫的後顧之憂,以自己的堅韌、勤勞,支撐起了一個溫暖幸福的家。

1998年,兒子的降臨給小家庭帶來歡樂,但又讓夫妻二人陷入了苦惱,吳秀娟在天津工作,一個人帶孩子十分困難,夫妻兩人只好把3個月大的兒子送回老家由父母照顧。雖然吳秀娟每週末都來看孩子,但是和孩子的感情一直特別生疏。兩歲那年,有一次吳秀娟回來,兒子一直嘟著小嘴不找她,也不聽她的話。只要吳秀娟和兒子親近,兒子就哭鬧說:“不要媽媽,奶奶抱,奶奶抱……”這一幕看得吳秀娟喉頭發哽,鼻子發酸。為了孩子,為了家庭,也是為了不讓丈夫分心,她毅然辭去了天津商場經理的工作回老家照顧孩子。為了不讓孩子受苦,吳秀娟選擇在離家不遠的地方打臨工。

如果不是為了照顧家庭,吳秀娟也會在事業上有所作為。有人問吳秀娟後不後悔?她一笑說道:“我不後悔,為了丈夫的事業,為了這個家庭,總要有人做出犧牲,這點犧牲值得!”

夫妻兩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但韓鳳傑很少能陪伴孩子。從小時起,孩子的每一點成長裡,都是吳秀娟用自己更多的付出彌補著父愛的不足。2005年,吳秀娟生病剛做完膽囊切除手術,孩子剛上小學,她拖著還沒痊癒的病體,接送孩子上學、輔導孩子功課,由於過度勞累身體恢復的不好,那兩年吳秀娟的腿一直有些浮腫。在多年的悉心培養下,2016年,吳秀娟的兒子以優異的成績被電子科技大學錄取。收到錄取通知書那天,兒子將通知書遞到媽媽手上,鄭重的說:“媽媽,這四年我不能陪您了,但是大學畢業之後我會陪著您照顧您一輩子”。望著孩子那堅定的表情和已經長大的身影,吳秀娟會心的笑了,笑的是那麼幸福。

韓鳳傑是家裡的長子,結婚後,吳秀娟這個兒媳婦便承擔起了照顧公婆的責任。對公婆,吳秀娟不僅在生活上予以無微不至照顧,而且積極創造條件讓老人們安享晚年。她張羅著家人一起給老人蓋了新房,還在院裡開闢了一塊菜園,讓老人種菜。每年春天就讓老人回到老家,享受田園之樂,快到入冬就將老人接回市里,度過溫暖的冬季。春夏季節,吳秀娟還堅持每週回去三次陪伴老人,和老人一起採摘各種新鮮蔬菜,給老人做他們最愛吃的飯菜,陪老人聊天,一家人其樂融融。

熱心公益事業,她將奉獻變為人生的追求

如果說吳秀娟為了丈夫和家庭默默奉獻為人稱道、令人敬佩的話,那麼她熱心公益,就是對奉獻的一種昇華,顯得更加可貴。

吳秀娟從2004年就開始堅持無償獻血,這一獻就是十多年。2006年初,當得知血小板的捐獻人很少且極為短缺的情況後,她便開始堅持每年捐獻血小板。13年來,她累計捐獻全血和血小板17次,折合全血總量達18000毫升,進入了安次區獻血總量排名的前20名。2006年9月,她又在紅十字會辦理了捐獻造血幹細胞的手續,血樣標本進入了中華骨髓庫。去年,她的造血幹細胞已經和一個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只等待患者能夠接受捐贈便立刻進行捐贈。

2006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她接觸到了一個“愛家園公益促進會”公益助學組織。在張家口山區,她第一次看到一群孩子圍站在學校的一張大餐桌前,拿著饅頭鹹菜,吃得起勁的情景。從此,她便加入了“愛家園公益促進會”,遠在張家口的那群孩子便成了她難以割捨的牽掛。十多年間,她至少15次前往張家口,每次淩晨出發,為需要幫助的孩子帶去最急需的東西。她多次策劃北京圓夢行動,讓山區76名受資助的學生來到了嚮往已久的首都。

她幫助過的孩子中,有一個特殊的孩子曉雪,6歲時不幸患上糖尿病併發多種疾病,視力、聽力極弱。她有3個小小的夢想,去一次北京、體驗一下城裡孩子的學習生活、看看心目中的英雄——解放軍叔叔。得知了曉雪的願望,吳秀娟馬上與廊坊市消防支隊二中隊及廊坊十小取得聯繫,並親自到壩上接孩子。吳秀娟帶曉雪遊覽了北京,觀看消防戰士的各種表演,在廊坊十小上了一堂剪紙課和一堂英語課,使她實實在在體會了一次城裡孩子的學習生活,還帶她品嘗各種美食,買了新衣服,讓曉雪圓了自己的夢想。

“做公益的意義在於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人加入到奉獻愛心的洪流之中,讓人人心懷感恩,傳遞大愛。”如今已是“愛家園公益促進會”廊坊地區負責人的吳秀娟這樣說。這十多年間,她不僅點對點資助了12名學生完成學業,更發動著周圍一切可以發動的力量做公益。在她的帶動下,廊坊籍的“愛家園公益促進會”志願者已經壯大到20多人,愛心人士近100人,籌集助學資金50余萬元,物資價值超過60萬元,幫助貧困學生近2000人次。

二十年來,吳秀娟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軍嫂顧全大局、情系國防的家國情懷;孝老愛親、忠貞善良的優秀品質;心懷大愛、奉獻社會的高尚追求。她於無聲處寫就奉獻,用愛的暖流築成了丈夫的堅強後盾,詮釋了一名現代軍嫂的美麗人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