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放棄300倍高薪回國,他讓中國在該領域領先世界二十年,英雄不朽

中國天眼

中國天眼, 到底有多牛?

人類首次直接探測到雙中子星合併引力波 , 就有它的直接貢獻。

它是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

大國重器, 蒼穹之眼, 是世界上最大, 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比德國波恩100米望遠鏡, 靈敏度高10倍, 比美國阿雷西博350米望遠鏡, 綜合性高10倍, 它一開機, 就能收到1351光年外的電磁信號, 未來可用於捕捉外星生命信號!

2016年天眼剛竣工, 國家就發來賀信, 因為他讓中國天文趕超了西方!

他, 就是——南仁東。

南仁東

民族之痛, 北京時間2017年9月15日23點23分, 我國著名天文學家, FAST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南仁東因肺癌突然惡化, 搶救無效, 不幸逝世, 享年72歲。

英雄已落幕, 但不該被遺忘, 今天就讓我們每一個中國人一起來懷戀一下這位偉大的科學巨匠!

1945年出生在吉林遼源的南仁東, 一生極富傳奇色彩。 他經歷“文革”動亂, 從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畢業後, 在東北的一個無線電廠一干就是十年。 改革開放後, 他代表中國天文臺的專家曾在國外著名大學當過客座教授, 做過訪問學者, 還參加過十國大射電望遠鏡計畫。

1984年, 他開始使用國際甚長基線網, 對活動星系核進行系統觀測研究, 主持完成了歐洲及全球網十餘次觀測, 成了馳騁于國際天文界的一流科學家, 得到了全世界天文界的青睞。

可就在如此輝煌的時候, 他卻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

20世紀90年代中期, 在國際天文界混得風生水起的南仁東毅然捨棄了國外的高薪, 回國就任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副台長。

有人可能要問了, 一說海外學子回國就業, 動不動就說捨棄高薪, 到底有多高?舉個例子, 當時南仁東在國外的日薪, 等於國內的年薪, 你說這是多大的落差, 整整365倍。

1993年, 國際無線電聯盟大會在日本東京召開, 科學家們商議要在全球電波環境惡化到不可收拾之前, 建造新一代射電望遠鏡, 以接收更多來自外太空的訊息。 代表中國參會的他, 激動地對身邊的同事說:“咱們也建一個吧。 ”

從這麼一句話開始, 南仁東把自己與“天眼”牢牢綁在了一起。 就這樣他開始了艱難的中國電望遠鏡的研製——FAST

要知道, 製造射電“大望遠鏡”?那可是上十億的經費, 90年代的中國哪有這樣的條件?那時, 核心技術遭遇封鎖、關鍵材料需要攻關。

一切都得從零開始, 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研究。

為了給射電望遠鏡選址, 南仁東帶著300多幅衛星遙感圖, 在西南大山裡東奔西走了好幾年, 那裡到處是荒山野嶺, 連條小路也沒有, 當地有經驗的山民走著都費勁, 但是, 南仁東心懷遠大理想, 從來不說苦說累。 經過幾年的摸索, 南仁東心裡有了底, 正式提出利用喀斯特窪地建設射電望遠鏡的設想, 此舉可以為國家節約資金近30億。

1994年開始, 經過艱難的選址工作, 最終FAST台址選定在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克度鎮金科村的大窩氹窪地。

2012年12月31,台址開挖主體工程竣工

2013年12月31日圈梁合攏

2015年2月4日 索網安裝工程合攏

請點擊輸入

2016年4月10日,工作人員已完成4185塊反射面面板安裝,完成比例達94.04%,工程進入收尾階段

2016年9月25日,中國的天眼,6670根主索,2225個主索節點,2225個下拉索,被成功安裝,總重量約1600餘噸。

FAST項目,終於完工!

這一工程引起了世界的廣泛關注

英國媒體說:

“中國的巨型射電望遠鏡是其遠大科學雄心的象徵”

荷蘭國家射電研究所資深研究員

理查•斯特羅姆博士說:

“相信以後的許多科學研究成果都將會由此產生”

還有人說:

“中國也終於進入了觀天時代,它將持續領先世界二十年”

然而,對於南仁東這20多年裡,他帶領老中青三代科技工作者,克服了不可想像的困難,實現了由跟蹤模仿到集成創新的跨越。

乾乾淨淨地來,默默無聞地走,

他留存的是一位科學家的淡泊和風骨。

而此時距離9月25日,

FAST工程一周年慶祝,

只有短短幾天的時間,

而他卻再也沒有等到。

痛心的是,屬於他的中科院院士,

如今,剛剛進行到提名完成。

而更痛心的是,他去世的消息,

竟無人問津,沒有多少中國人知道,

憑心而論,科學家們報效祖國,無私奉獻,肯定心裡也沒有渴求過能有多少人能知道他、記得他。可我們卻不應該覺得這就是理所應當啊。

一個民族,正是有像他這樣,仰望星空的人,我們的民族才能有希望。龍之角,鳳之冠,國之棟樑,有些人的偉大,無需用"院士"證明,因為蒼天有眼,大眾有心!

他永遠閉上了眼睛,卻為祖國,為全人類,打開了另一隻天眼。

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人都能記住

中國曾經有一位科學家

叫南仁東!

2012年12月31,台址開挖主體工程竣工

2013年12月31日圈梁合攏

2015年2月4日 索網安裝工程合攏

請點擊輸入

2016年4月10日,工作人員已完成4185塊反射面面板安裝,完成比例達94.04%,工程進入收尾階段

2016年9月25日,中國的天眼,6670根主索,2225個主索節點,2225個下拉索,被成功安裝,總重量約1600餘噸。

FAST項目,終於完工!

這一工程引起了世界的廣泛關注

英國媒體說:

“中國的巨型射電望遠鏡是其遠大科學雄心的象徵”

荷蘭國家射電研究所資深研究員

理查•斯特羅姆博士說:

“相信以後的許多科學研究成果都將會由此產生”

還有人說:

“中國也終於進入了觀天時代,它將持續領先世界二十年”

然而,對於南仁東這20多年裡,他帶領老中青三代科技工作者,克服了不可想像的困難,實現了由跟蹤模仿到集成創新的跨越。

乾乾淨淨地來,默默無聞地走,

他留存的是一位科學家的淡泊和風骨。

而此時距離9月25日,

FAST工程一周年慶祝,

只有短短幾天的時間,

而他卻再也沒有等到。

痛心的是,屬於他的中科院院士,

如今,剛剛進行到提名完成。

而更痛心的是,他去世的消息,

竟無人問津,沒有多少中國人知道,

憑心而論,科學家們報效祖國,無私奉獻,肯定心裡也沒有渴求過能有多少人能知道他、記得他。可我們卻不應該覺得這就是理所應當啊。

一個民族,正是有像他這樣,仰望星空的人,我們的民族才能有希望。龍之角,鳳之冠,國之棟樑,有些人的偉大,無需用"院士"證明,因為蒼天有眼,大眾有心!

他永遠閉上了眼睛,卻為祖國,為全人類,打開了另一隻天眼。

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人都能記住

中國曾經有一位科學家

叫南仁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