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高考制度將迎來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改革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吳秋婷 10月19日,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十九大會議討論中表示, 到2020年, 我國將全面建立新的高考制度。 這次的高考制度改革是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

規模最大、涉及面最廣、難度最艱巨的一次改革。

在今年9月的“中央國家機關全面從嚴治黨這五年”視頻訪談活動中, 陳寶生曾詳細介紹了2020年即將實行的高考改革方案。

他表示, 在考試內容上, 命題將以素質教育為導向。 突出學生的綜合素質, 培養獨立思考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普通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將實行分類考試。

在考試規則上, 此次改革將大幅度減少加分, 國家層面的加分基本取消, 省層面到位63%, 還要進一步推進。 另外, 還將推行“兩依據一參考”的多元評價機制, 即在錄取時依據高考考試成績、平時學業成績, 參考綜合素質評價。

今年9月, 繼上海、浙江成為首批高考綜合改革試點後,

北京、天津、山東、海南四個地區成為第二批高考改革試點地區。 從北京、山東、海南、天津各自公佈的2020年高考改革方案中可以看出, 高考科目、評價機制與錄取方式將是接下來四個省份高考制度改革的主要內容。

高考科目:“3+3”模式

“3+3”模式是指, 報考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 其高考成績將由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考成績與3門選考成績構成。 不再分文理科, 考生可以自主選擇選考科目。

就3門選考科目而言, 北京、山東、天津、海南均採用“6選3”模式, 即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個科目中, 考生自主選擇3科作為考試科目。 同時, 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 考生可選擇其中較高一次考試成績計入。

評價機制:“兩依據、一參考”

四個試點省市打破“唯分數論”, 實施“兩依據、一參考”的多元評價機制, 即依據統一高考成績、高中學業水準考試成績, 參考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資訊進行錄取。

在分值設置上, 北京、山東、天津明確, 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 每科滿分150分, 學生自選的3門科目, 每門滿分100分, 總分合計750分。 海南則要求以每個科目原始分轉換後的標準分呈現考生成績, 語數外每科原始滿分150分, 轉換成標準分, 自選3科每科滿分100分。

錄取方式:減少錄取批次

關於錄取方式, 北京已明確, 將本科二批與本科三批合併為本科二批。 山東、海南兩省已確定, 從2020年起, 錄取批次僅設本科批次和專科批次。 天津在方案中也指出, 要創造條件逐步減少高校招生錄取批次。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對經濟觀察網表示, 新高考改革在推進過程中希望達到三個目標:推進基礎教育擺脫應試、走向素質教育;實行多元選才的科學評價體系;促進高考公平。 整個改革圍繞著這三個目標進行設計, 而“3+3”科目改革是此次高考改革的核心。

從新高考制度在上海、浙江的試行結果來看, 投檔與錄取基本符合考生的期待, 但在實踐過程中也存在些許不足之處。 例如, 部分考生在選擇考試科目時, 是根據科目的難易程度而非個人興趣進行選擇。 這實際上與新高考制度的設計初衷——關注學生個性化發展、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相背離。

熊丙奇認為, 由於在試點過程中, 新高考改革將重點放在了考試科目的改革上,

但缺少“招考分離”的錄取制度改革。 儘管考試科目改變為“3+3”選考模式, 高校招生依然是按照總分排名的方式進行錄取, 對綜合素質評價關注程度不夠。 最終, 實現多元綜合評價、關注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改革設想難以得到落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