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是黨代表|潘瑞鳳:做居民的娘家人和貼心人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10月18日隆重開幕, 北京市出席黨的十九大代表們肩負著全市200余萬黨員和全市人民的信任與重托參會,

他們是來自各行各業的優秀代表, 是共產黨員中的優秀分子, 有領導幹部、專業技術人員, 也有基層一線先進模範人物。 今天, 我們開設“我是黨代表”欄目, 一起走到這些黨代表身邊, 聆聽他們的故事, 學習和弘揚他們的優秀品質和精神風範。

現在, 我們走近潘瑞鳳~

潘瑞鳳, 1991年9月參加工作, 2002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現任北京市西城區廣內街道西便門東裡社區黨委書記。 46歲的她是西城區人大代表、區黨代表, 今年又被光榮的選為黨的十九大代表。

西城區廣內街道西便門東裡社區就是她工作的地方。 這個社區建於上世紀八十年代, 屬於典型的老舊社區。 但這幾年, 社區居民們越住越覺得舒坦了。 路平了, 眼睛不好的老人“閉著眼也能走”;綠化好了,

青草綠樹一片盎然;樓門口還修起了殘疾人通道, 特殊人群出行方便多了……而社區裡這些大大小小的變化, 都與潘瑞鳳這個名字緊緊聯繫在一起。

提起社區黨委書記潘瑞鳳, 居民們都熟悉。 因為有需要解決的大事小情, 找她, 准沒錯。

“小潘在, 從心底裡覺得有了依靠”

29歲到46歲, 潘瑞鳳成為社區工作者已經18年, 為西便門東裡社區工作也已有12年之久。

社區工作平凡又瑣碎, 但對於潘瑞鳳來說, 居民的事, 再小都是大事。 做居民的貼心人和娘家人, 把社區當成自己的家, 把居民當成自己的親人, 是她的工作理念, 也是她堅持這份工作的動力。

西便門東裡社區有常住居民近3000人, 其中老年人占了近三分之一,

空巢老人、高齡老人也有不少。 這些老人, 都是潘瑞鳳最惦記的人。

社區居民薛桂榮今年81歲, 是一位空巢老人。 家裡缺什麼?血壓是否正常?藥備齊了沒有?老人的情況, 潘瑞鳳都記在心上。

又到了入戶走訪的日子, 潘瑞鳳來到薛阿姨的家, 詳細詢問了老人的近況。 聽說薛阿姨家裡的降壓藥快吃完了, 她趕緊陪老人一起去社區衛生服務站開藥。 社區醫院裡, 排隊、交費、取藥……潘瑞鳳像親生女兒一樣照顧著老人。 潘瑞鳳的關心讓薛阿姨覺得特別溫暖:“有小潘在, 從心底裡覺得有了依靠。 ”

“想像潘書記一樣, 真心為居民做點事兒”

為了更好地服務空巢老人、高齡老人, 在潘瑞鳳的宣導下, 社區成立了助老特需服務隊, 為老人們提供家政、就醫、購物等實際幫扶服務,

協助老人們解決生活中的小事、急事和難事。 今年, 潘瑞鳳還拉來了兩個新“項目”, 清華池的修腳師傅、沙宣美髮學校的理髮師定期進社區, 為行動不便的老人和殘疾人提供上門服務。 居民張寶華和老伴前陣子剛享受了上門理髮服務, 他對這項便民措施讚不絕口, 並給社區生活幸福指數打了9.5的高分, “潘書記在我們社區工作, 是居民們的幸運。 ”

前些年, 張大爺突發腦梗, 後又查出了肝癌。 老人卻很樂觀, 一直堅強地與病魔抗爭。 2015年, 張大爺又患上了胰腺癌, 潘瑞鳳得知這些情況後, 經常到老人家中探望鼓勵, 逢年過節還帶去各種慰問品。 去年, 社區黨委還為老人向區裡申請了困難補助。

提起這些事, 張大爺一家幾度落淚。 也正是看到潘書記對自己父母的幫助, 老人的兒子下定決心成為一名社區工作者, “想像潘書記一樣, 真心為居民服務做點事兒。 ”

“將心比心, 付出真情, 不求回報”

“要把社區當成家來建, 投入熱情, 付出真情。 ”在社區工作中, 潘瑞鳳不斷總結經驗, 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 想要更好地為居民服務, 工作既要做得全面, 也要有條不紊。 潘瑞鳳結合實際情況, 將社區劃分為2個大網格, 13個小網格, 每個網格都配有不同分工的社工, 讓工作更加高效、實際。

為豐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潘瑞鳳帶領社區建成了包括室外彩虹長廊、科普體驗館、圖書館、陽光花房在內的科普體驗中心。 最近, 社區還在開展樓門特色文化展示設計工作, 黨員和居民代表們根據自己的特長建立不同主題的品牌文化樓門,既美觀,又提高了居民參與度。社區還經常組織老人們上電腦課、智慧手機培訓課、手工課,讓他們在熱鬧中學點新技巧。

今年5月,社區成立了“匯智社區居民議事廳”,通過居民小組議事會、自治共建理事會、居民代表大會三個平臺設立三級議事決策機制,讓居民積極參與到社區事務管理中。最近,“匯智東裡”微信群也建成了,社區和街道的便民通知,潘瑞鳳和社工們都會發到群裡;居民們有什麼需求和問題,也都能第一時間在群裡反映。

64歲居民趙建平因患青光眼而雙目失明,但他的手機和電腦都玩得很溜。這天,潘瑞鳳在群裡轉發了一條便民通知,趙建平收到後,熟練地用手機軟體聽讀完畢,第一時間在群裡回復“謝謝潘書記。”潘瑞鳳看著群裡趙大爺發的感謝,笑著說:“居民的點滴回饋,都是我在社區工作崗位上奮鬥的動力。社區工作就是要將心比心,付出真情,不求回報。”

黨員和居民代表們根據自己的特長建立不同主題的品牌文化樓門,既美觀,又提高了居民參與度。社區還經常組織老人們上電腦課、智慧手機培訓課、手工課,讓他們在熱鬧中學點新技巧。

今年5月,社區成立了“匯智社區居民議事廳”,通過居民小組議事會、自治共建理事會、居民代表大會三個平臺設立三級議事決策機制,讓居民積極參與到社區事務管理中。最近,“匯智東裡”微信群也建成了,社區和街道的便民通知,潘瑞鳳和社工們都會發到群裡;居民們有什麼需求和問題,也都能第一時間在群裡反映。

64歲居民趙建平因患青光眼而雙目失明,但他的手機和電腦都玩得很溜。這天,潘瑞鳳在群裡轉發了一條便民通知,趙建平收到後,熟練地用手機軟體聽讀完畢,第一時間在群裡回復“謝謝潘書記。”潘瑞鳳看著群裡趙大爺發的感謝,笑著說:“居民的點滴回饋,都是我在社區工作崗位上奮鬥的動力。社區工作就是要將心比心,付出真情,不求回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