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缺乏安全感的4種表現,出現其中一個,媽媽就需要反思了

安全感對一個人的人格完善非常重要, 而安全感的建立基本都是在小時候, 如果孩子從小的生活環境能帶給他安全感, 孩子將來就會很自信, 勇敢, 安全感欠缺的孩子, 就會表現的很自卑, 消極。 所以爸爸媽媽從小就要給孩子更多呵護和關心, 瞭解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及時給予愛的回應。

1.孩子在人多的場合比較膽小

有安全感的孩子, 無論在什麼場合出現, 無論面對多少人, 他們都會表現的很自信。 相反,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就會膽怯, 不敢大聲說話, 甚至有些孩子在家人面前都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 孩子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表現, 可能是父母平時的陪伴少, 關心少。 不想孩子長大後產生自卑的心理, 一遇到挫折就退縮, 父母需要儘早和孩子交流談心, 鼓勵孩子表達自己意願, 並儘量滿足孩子合理的要求。

2.總是喜歡低頭咬手指玩

大人在心情低落的時都老喜歡咬自己的手指, 小孩子也是這樣的。 父母不要覺得這是孩子在玩耍, 很可能是他缺乏安全感了。 在孩子三歲以後, 小腦袋裡已經有自己的想法和小秘密了。 如果你經常看到他沒事就喜歡咬手指, 那就說明孩子孤單, 失落, 不開心了。

這個時候做媽媽要多陪陪孩子說說話, 玩玩遊戲, 講講故事, 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幫助他們找回安全感。

3.睡覺的時候喜歡蒙著頭

蜷縮身體, 把自己藏起來是典型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比如睡覺蒙頭, 對孩子來說, 抓著被子深深地躲進被窩裡能讓他們感覺到安全和踏實。

一旦有人打破他的這份安靜, 他就會渾身難受, 表現出排斥。 如果孩子不算大, 媽媽可以陪孩子一起睡覺, 抱著孩子入睡, 他會慢慢地放鬆, 讓媽媽走進他的小世界。

4.喜歡粘著那個對他最好的人

小孩子剛出生的前幾個月會很粘著媽媽,

一會看不見媽媽就會哇哇大哭, 誰哄都沒用。 等孩子長到3歲以後, 如果還成天粘著媽媽, 一刻都離不開, 可能就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了。 他們害怕會離開, 害怕媽媽會不要自己, 所以才一刻都不放媽媽走。 在孩子小的時候, 媽媽應該多花一點時間來陪伴孩子, 不要動不動就說媽媽不要你了, 這樣會讓孩子害怕, 擔心媽媽那天出去就不回來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