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好地方值得用心守護!攀枝花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攀枝花作為長江上游的老三線礦產資源利用城市

如何強化長江上游水土涵養, 保障國土生態安全?

如何利用稟賦天賜的自然資源, 實現生態惠民和城市轉型發展?

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走“生態立市”之路, 建設“生態康養攀枝花, 金沙江畔森林城”的目標, 將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作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

經過全市上下8年來的不懈努力。 日前, 我市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在生態文明建設征途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以實際行動、優異成績向黨的十九大獻禮。

王東/攝影

五年來, 一步一個腳印在金沙江幹熱河谷地帶播撒綠意, 看似尋常最奇崛, 成如容易卻艱辛, 全市人民將以實際行動守護這片綠水青山。

與主城區一江之隔的馬坎片區是金沙江幹熱河谷生態脆弱區典型地段, 生態修復難, 植被恢復不易。

進入管護期的馬坎片區每天都有十多個工人在分片區管護。

在馬坎片區管護了兩年多的周平忠告訴記者, 創森成功的背後有他們的一份榮譽。 綠意滿坡、鳥語花香由他們的汗水澆灌, 這一切, 都讓人感到高興。

馬坎片區管護人員 杜可:

攀枝花評上國家森林城市過後, 我們心裡面還有種自豪感。

在未來的工作當中, 我覺得我們帶著自豪好好的工作, 最好能夠擴大規模, 讓綠化的面積增大。

祖曉娜/攝影

2013年8月, 金沙江幹熱河谷生態脆弱區典型地段生態修復二期工程(馬坎片區)項目正式啟動, 馬坎片區正式進入以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復為主的生態修復階段,

總投入約3200萬元。

攀枝花市東區林業局黨組成員 徐明慶:

在鞏固好我們的創森成果的同時, 我們將積極引導市民參與創森成果的保護。 做到人人參與、人人共用, 讓創森文化走進千家萬戶, 讓生態文明深入每人心中。

在仁和濱河公園, 沿河樹木繁茂, 楊柳依依, 鮮花含笑, 綠草搖曳, 每天都有不少市民在這裡休閒娛樂。

市民 陳小毛:

整個這一片環境還是相當不錯,挺有特色的。有樹、有花,規劃得也好。還有這些設施,有健身的地方、有唱歌的地方、小涼亭之類的。

市民 楊舒琴:

每天早上來跑步,我感覺空氣和環境植被都是相當的好。

市民 鄢女士:

我發覺這個濱河公園現在變化特別的大,綠化搞得相當的不錯。衛生也很好,還有就是感覺人民生活水準得到很大的提升,主要是綠色環保做得比較好。

近年來,仁和加大大河流域城區段河道及兩岸環境整治、打造力度。

截至目前,已投資3.18億元,建成了一個長5.5千米,寬約120米,占地約66公頃的帶狀公園。

仁和城管局園林股副股長 範志立:

現在我們的四期花海花溪項目也正在進行中,是從炳仁線連接橋到五十一陽光家園連接橋這一段,預計明年春節能打造完成,對外開放。

據統計,從2013年到2016年年底,全市共植樹造林近千萬株,新建林地(綠地)24493公頃,建設(改造)生態型產業林、景觀林共1.2萬公頃,治理恢復植被面積928公頃,生態治理成效明顯,目前,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60.1%。

高陽瓊/攝影

好地方值得用心守護。市民們表示,會以實際行動,文明的行為,守護這一方水土,共建生態文明。

市民 陳國元:

我相信我們有能力把環境保護好,現在大家都自覺來愛護環境,每個人都責無旁貸。因為只有我們把自己的家園保護好,才能更好的享受生活。

市民 牛鳳輝:

這些環境都變好了,像我們現在,出門捏一坨紙巾都不好意思丟在地上,好像覺得丟下去就會破壞這個環境。每個人都這樣保持,我們的家園就變得更好了。

攀枝花市林業局副局長 孫彥彬:

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我們下一步將按照森林城市這個理念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做好創森成果鞏固和發展,總結好經驗;

第二,在森林品質提升,尤其是幹熱河谷治理方面,向更深程度拓展;

第三,圍繞陽光康養產業的發展,怎麼樣挖掘森林最大的生態潛力,助推陽光康養產業的發展;

第四,就是在生態文明的傳承和創新方面,在創森成果基礎之上,我們將認真履職盡責,依靠全市人民讓攀枝花的天更藍、水更綠、山更青、花更豔。

蘇波/攝影

生態文明是文明城市創建的重要內容,攀枝花還將繼續努力,進一步修復和完善自然生態系統,提高城市生態承載力,推進城市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打下堅實基礎。

記者:張建玲

通訊員:何光軍

編輯:楊謹榮

攀枝花發佈

攀枝花黨務政務資訊公開微信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主辦

攀枝花市廣播電視臺承辦

市民 陳小毛:

整個這一片環境還是相當不錯,挺有特色的。有樹、有花,規劃得也好。還有這些設施,有健身的地方、有唱歌的地方、小涼亭之類的。

市民 楊舒琴:

每天早上來跑步,我感覺空氣和環境植被都是相當的好。

市民 鄢女士:

我發覺這個濱河公園現在變化特別的大,綠化搞得相當的不錯。衛生也很好,還有就是感覺人民生活水準得到很大的提升,主要是綠色環保做得比較好。

近年來,仁和加大大河流域城區段河道及兩岸環境整治、打造力度。

截至目前,已投資3.18億元,建成了一個長5.5千米,寬約120米,占地約66公頃的帶狀公園。

仁和城管局園林股副股長 範志立:

現在我們的四期花海花溪項目也正在進行中,是從炳仁線連接橋到五十一陽光家園連接橋這一段,預計明年春節能打造完成,對外開放。

據統計,從2013年到2016年年底,全市共植樹造林近千萬株,新建林地(綠地)24493公頃,建設(改造)生態型產業林、景觀林共1.2萬公頃,治理恢復植被面積928公頃,生態治理成效明顯,目前,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60.1%。

高陽瓊/攝影

好地方值得用心守護。市民們表示,會以實際行動,文明的行為,守護這一方水土,共建生態文明。

市民 陳國元:

我相信我們有能力把環境保護好,現在大家都自覺來愛護環境,每個人都責無旁貸。因為只有我們把自己的家園保護好,才能更好的享受生活。

市民 牛鳳輝:

這些環境都變好了,像我們現在,出門捏一坨紙巾都不好意思丟在地上,好像覺得丟下去就會破壞這個環境。每個人都這樣保持,我們的家園就變得更好了。

攀枝花市林業局副局長 孫彥彬:

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我們下一步將按照森林城市這個理念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做好創森成果鞏固和發展,總結好經驗;

第二,在森林品質提升,尤其是幹熱河谷治理方面,向更深程度拓展;

第三,圍繞陽光康養產業的發展,怎麼樣挖掘森林最大的生態潛力,助推陽光康養產業的發展;

第四,就是在生態文明的傳承和創新方面,在創森成果基礎之上,我們將認真履職盡責,依靠全市人民讓攀枝花的天更藍、水更綠、山更青、花更豔。

蘇波/攝影

生態文明是文明城市創建的重要內容,攀枝花還將繼續努力,進一步修復和完善自然生態系統,提高城市生態承載力,推進城市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打下堅實基礎。

記者:張建玲

通訊員:何光軍

編輯:楊謹榮

攀枝花發佈

攀枝花黨務政務資訊公開微信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主辦

攀枝花市廣播電視臺承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