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軍事創新的五大成本是什麼

“巨石上的戰爭”網站發表題為《軍事創新的五大成本》文章,作者為莉娜•安德魯(Lena Andrews)和朱麗婭•麥克唐納(Julia Macdonald),前者是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後者為哈佛大學博士。

在過去一年中,美國國防部致力於通過評估美軍的戰略及戰術優勢並實施改革,重振陳舊老化的軍隊。 改革內容非常深入廣泛,包括亞洲戰略支點,旨在創造適應性更強的“未來武裝”而進行的人事改革,以及高技術作戰平臺投資等。 從作戰角度來看,改革的關鍵點,就是美國國防部提出的“第三次抵消戰略”。 該戰略旨在通過一系列的新技術對抗新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能力。

根據2017財年預算顯示,該項改革已經開始初具規模。

“第三次抵消戰略”的宣佈吸引了國防政策群體的高度關注,被許多人認為是美國保持技術優勢的必要手段。 這些努力無疑將給美國軍方帶來重大利好。 但強調創新並非毫無風險,這項新的防務計畫引起的興奮可能會導致其中許多風險被忽視、被低估,甚至被忽略。 人們容易將技術創新等同于有益的改變,這種趨勢常常會導致忽略國防部宣佈的這次大變革所伴隨產生的巨大成本和挑戰。

最近,一些文章從歷史角度分析了美國之前的抵消戰略帶來的成本,進而指出如今提出的抵消戰略可能會帶來的挑戰。 重新審視之前的具體經驗,可能有利於退後一步,從更廣闊的視角統覽整個局勢。

本文旨在對此次軍事創新實事求是地提出潛在的缺陷,從而可以更好地瞭解、預期,並解決美國發展未來武裝中所面臨的挑戰。 文章要討論的是軍事創新中需要瞭解的五大成本。

▲美國“第三次抵消戰略”旨在通過一系列的新技術對抗新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能力

效能成本

無論是在軍事創新還是其他創新的討論中,常常被忽視的一點就是創新和效能之間的權衡。 這種權衡自然存在,可以預測,而且有時會造成嚴重損害。 商業中的創新常常被稱為探索與利用困境。 簡而言之就是,擅長探索(即創新)的組織通常會在“利用”(即日常生產和效率)方面做出巨大犧牲。 在探索和利用之間找到平衡,就像聖杯一樣彌足珍貴但又世間難尋,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企業宣稱能夠做到。

在軍事方面,這一挑戰更是雙重的困難:

首先,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一個領域的創新和改變常常會影響軍隊在其他任務方面的能力表現。

因此,在“第三次抵消戰略”方面的投資很可能會削弱美軍成功地執行其他任務的能力,這種權衡顯然應予以重視。 例如,美軍在反叛亂和非常規作戰能力方面已經投資了十年,而“第三次抵消戰略”計畫帶來的資源轉移很可能意味著這些新技能的萎縮。

其次,探索與利用權衡在軍隊產生的成本比起在私營部門產生的成本要大得多。 對於私營部門來說,創新的成敗是以金錢來衡量的。 而在軍事方面,成敗是以戰場效能甚至有時是生命來檢驗的。 因此,谷歌和亞馬遜投資新技術帶來的不良後果可能是資金短缺,但是將防務領域的投資重點進行轉移,所帶來的不良後果將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的。 因此,需要承認並瞭解創新能夠在哪些方面更強,在哪些方面會變弱,這樣才能避免把部隊派遣到他們的裝備薄弱不能勝任的戰場當中。

弱點成本

從定義來說,創新就是要新。 這正是其讓人興奮並且有效之處,尤其是在軍事環境中,出其不意總是能帶來重大的戰場收益。

但我們常常忘記所有的創新技術和創新理論帶來新能力的同時,還常常伴隨著弱點和漏洞。 以互聯網為例,它使我們能夠對敵人進行破壞性攻擊的同時也把國家暴露在巨大的風險之中。

同樣,雖然推動實現無人駕駛武器裝備以及提高國防部門的自動化為美國軍方提供了在低風險的情況下,無與倫比的情報、監視和偵察(ISR)能力以及打擊能力,但是這些平臺對於衛星日益增加的依賴卻帶來了一系列新的挑戰,而這一點常常被低估了。 正如賈桂琳•施耐德所指出的,美國對網路能力的日益依賴產生出一種“能力即弱點的悖論”。雖然美國對網路技術的投資使得軍方可以在距離戰場更遠的地方進行高效打擊,但是由於對衛星中繼節點、情報基礎設施以及全球定位系統通信的依賴也給敵人創造了攻擊我們的機會。

總之,新的能力就會產生新的漏洞。對於“第三次抵消戰略”中設想的高科技優勢所附帶的風險,我們不應過於樂觀。尤其是在當前世界,技術互通性日益增強,干擾、網路攻擊和反隱身技術都成為持續不斷增長的威脅。

▲文章認為,軍隊的某些領域創新非常重要,但是必須權衡權力分散和獨立思考帶來的好處與降低等級制度文化帶來的風險,即便在最現代化的軍隊中,這個平衡也是非常難把握的

財務成本

作為一個純粹的實際問題,改革者們不應忽視創新的財務成本。畢竟,這是許多創業公司失敗的原因——創新是資本和時間密集型,但並不能保證產品推向市場時最終會被證明可行。每個成功創新的背後都有許許多多沒有投入生產的創意、模型和備選品。即使其中有一些投入了生產,那麼漫長的時間線也意味著成本的增加。所有國防研發和採購部門的人都深知這一事實。的確,最近幾年,美國主要軍事採購中由於開發新型軍事技術而導致成本超標已經成為常態,由於缺乏真正的競爭性投標,以及過度追求創新,因此採購成本暴增。除了這些常規的原因之外,“第三次抵消戰略”由於涉及先進的專利技術甚至秘密技術,這些技術都是需要高價研發的,而且還不能保證長期實用性。

正如斯蒂芬•羅德里格斯在《岩石上的戰爭》一書中所強調的:上一次技術抵消的嘗試帶來的預算開支高昂得讓人難以置信,這一次也不會例外。公平的說,國防部的一些領導對於“第三次抵消戰略”的財務成本是有深刻瞭解的,而且知道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于其他更成功的創新中積累的資金。但是我們不能就此對這一倡議所需的物質成本抱有天真的想法。

等級制度文化成本

軍隊抗拒大規模創新的原因有很多。如詹姆斯•威爾遜和巴里•珀森指出的:組織的創建,目的就是為了把不確定性降到最低,而變化肯定會帶來不確定性,因此一個組織抵制變革毫不奇怪。這種抵制有些是不必要的,而且會對軍隊引入有價值的新技術產生阻礙。但是,我們也要記住,軍隊比起世界上其他任何一種組織都更依賴於命令、紀律和等級制度文化。軍隊的這種文化由於軍隊的指揮鏈結構而固化,成為軍隊完成任務的保障。所以雖然在軍隊的某些領域創新非常重要,但是必須權衡權力分散和獨立思考帶來的好處與降低等級制度文化帶來的風險,即便在最現代化的軍隊中,這個平衡也是非常難把握的。

當然,對等級制度進行挑戰也並不一定總是壞事,而且戰場上的創新也可以挽救生命。但是,我們不能過高估計創新的價值,而忽略了等級制度和結構對於美國軍隊戰鬥力的重要性。

戰略/戰術成本

最近幾個月的國防改革中,最容易理解的創新風險就是“將技術和戰略本末倒置”的風險。實際上,《岩石上的戰爭》一書的參與者們已經率先發現如果缺乏相應的戰略、條令和組織改革作為補充,科技創新不僅毫無用處,而且對於政治和國家安全具有潛在的負面作用。技術能夠帶來重要的作戰成果,但是很少能夠單獨引發革命性的改變。軍官們都深知這一點,但是他們的老闆,作為地方人員,往往得需要提醒才知道技術上的投資必須伴隨著在訓練和演習方面的投資。

以上關於五大成本的提醒並非是說軍隊應該避免改革和創新。實際上正是因為美國軍隊找到了創新的方法,才使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未來幾年,由國防部門進行的改革無疑將給美國軍隊帶來的重要和顯著的收益。但忽視這一事業所伴隨的風險就是懶惰的表現,是非常危險的。相反,承認、理解並期待著創新的風險,美國就能更好地應對這些挑戰,更好地面對未來的威脅。

正如賈桂琳•施耐德所指出的,美國對網路能力的日益依賴產生出一種“能力即弱點的悖論”。雖然美國對網路技術的投資使得軍方可以在距離戰場更遠的地方進行高效打擊,但是由於對衛星中繼節點、情報基礎設施以及全球定位系統通信的依賴也給敵人創造了攻擊我們的機會。

總之,新的能力就會產生新的漏洞。對於“第三次抵消戰略”中設想的高科技優勢所附帶的風險,我們不應過於樂觀。尤其是在當前世界,技術互通性日益增強,干擾、網路攻擊和反隱身技術都成為持續不斷增長的威脅。

▲文章認為,軍隊的某些領域創新非常重要,但是必須權衡權力分散和獨立思考帶來的好處與降低等級制度文化帶來的風險,即便在最現代化的軍隊中,這個平衡也是非常難把握的

財務成本

作為一個純粹的實際問題,改革者們不應忽視創新的財務成本。畢竟,這是許多創業公司失敗的原因——創新是資本和時間密集型,但並不能保證產品推向市場時最終會被證明可行。每個成功創新的背後都有許許多多沒有投入生產的創意、模型和備選品。即使其中有一些投入了生產,那麼漫長的時間線也意味著成本的增加。所有國防研發和採購部門的人都深知這一事實。的確,最近幾年,美國主要軍事採購中由於開發新型軍事技術而導致成本超標已經成為常態,由於缺乏真正的競爭性投標,以及過度追求創新,因此採購成本暴增。除了這些常規的原因之外,“第三次抵消戰略”由於涉及先進的專利技術甚至秘密技術,這些技術都是需要高價研發的,而且還不能保證長期實用性。

正如斯蒂芬•羅德里格斯在《岩石上的戰爭》一書中所強調的:上一次技術抵消的嘗試帶來的預算開支高昂得讓人難以置信,這一次也不會例外。公平的說,國防部的一些領導對於“第三次抵消戰略”的財務成本是有深刻瞭解的,而且知道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于其他更成功的創新中積累的資金。但是我們不能就此對這一倡議所需的物質成本抱有天真的想法。

等級制度文化成本

軍隊抗拒大規模創新的原因有很多。如詹姆斯•威爾遜和巴里•珀森指出的:組織的創建,目的就是為了把不確定性降到最低,而變化肯定會帶來不確定性,因此一個組織抵制變革毫不奇怪。這種抵制有些是不必要的,而且會對軍隊引入有價值的新技術產生阻礙。但是,我們也要記住,軍隊比起世界上其他任何一種組織都更依賴於命令、紀律和等級制度文化。軍隊的這種文化由於軍隊的指揮鏈結構而固化,成為軍隊完成任務的保障。所以雖然在軍隊的某些領域創新非常重要,但是必須權衡權力分散和獨立思考帶來的好處與降低等級制度文化帶來的風險,即便在最現代化的軍隊中,這個平衡也是非常難把握的。

當然,對等級制度進行挑戰也並不一定總是壞事,而且戰場上的創新也可以挽救生命。但是,我們不能過高估計創新的價值,而忽略了等級制度和結構對於美國軍隊戰鬥力的重要性。

戰略/戰術成本

最近幾個月的國防改革中,最容易理解的創新風險就是“將技術和戰略本末倒置”的風險。實際上,《岩石上的戰爭》一書的參與者們已經率先發現如果缺乏相應的戰略、條令和組織改革作為補充,科技創新不僅毫無用處,而且對於政治和國家安全具有潛在的負面作用。技術能夠帶來重要的作戰成果,但是很少能夠單獨引發革命性的改變。軍官們都深知這一點,但是他們的老闆,作為地方人員,往往得需要提醒才知道技術上的投資必須伴隨著在訓練和演習方面的投資。

以上關於五大成本的提醒並非是說軍隊應該避免改革和創新。實際上正是因為美國軍隊找到了創新的方法,才使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未來幾年,由國防部門進行的改革無疑將給美國軍隊帶來的重要和顯著的收益。但忽視這一事業所伴隨的風險就是懶惰的表現,是非常危險的。相反,承認、理解並期待著創新的風險,美國就能更好地應對這些挑戰,更好地面對未來的威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