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奇聞趣事:北京城的兩個巧合

我們偉大祖國的首都北京是在老北京城的基礎上擴建和發展而來的, 而老北京城則最早修建於明代。 北京城始建於明代永樂年間, 素以佈局嚴謹和建築壯麗而聞名於世。 近些年來, 一些科技工作者從運用遙感技術拍攝的北京城的全圖中驚奇地發現, 老北京城區竟然橫臥著兩條“巨龍”, 盤坐著一位“巨人”。 這一場面異常宏偉, 成為北京城的兩大奇觀, 一時令人驚歎不已。

專家們對北京故宮一帶進行遙感航攝, 發現這裡的古代建築群佈局嚴整, 相互關聯, 共同組成了雙龍的景象。 科學家們對此進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

他們利用遙感技術拍攝了全北京城鳥瞰照片, 又翻閱了大量的相關史料相互印證, 最終發現, 明代建造的北京城確實是“雙龍”格局:一條水龍和一條“古建築龍”(陸龍)。 這兩條龍抱山環水, 蔚為壯觀。 細心觀察這些航攝照片, 任何人都會發現北京城的“雙龍”格局。 水龍是以南海為龍頭, 湖心島為龍眼, 中南海和北海構成龍身, 而什剎海則是龍尾, 擺向西北方向。 而陸龍則俯臥在北京城的中軸線上;天安門宛若龍吻, 金水橋為龍的頷虯, 東西長安街仿佛龍的兩條長須, 從天安門到午門一帶是龍鼻骨部, 太廟和社稷址就如同龍眼, 而故宮就恰似龍骨龍身, 四座角樓好像是龍的四爪伸向八個方向, 景山、地安門大街和鐘鼓樓構成龍尾;正陽門則好似一顆龍珠。
通覽北京中軸線的這些古建築群, 分明呈現出一派巨龍鎖珠的架勢。

明代北京城建築的這種“雙龍”佈局, 可能是華夏民族皇權至上和龍鳳崇拜傳統觀念的又一個反映。 封建統治者們認為, 北京城乃龍興之地,

帝王乃天降龍種。 但是這麼龐大的建築群果然在修建之初就已經規劃出雙龍的格局來了嗎, 還是偶然巧合造成了這個樣子?迄今為止, 這還是一道沒人能夠解答的謎題。

北京城的另一奇觀是在景山公園居然盤坐著一位“巨人”。 1978年2月,

在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的一間暗室裡, 夔中羽院士正在沖洗遙感衛星拍攝回來的底片。 還沒等照片晾乾, 夔中羽院士就已經把它們放在桌子上開始觀察了。 結果他驚奇地發現了這樣一個現象:在紫禁城以北展現出一個神奇的圖像, 四周是方正的鏡框, 中間酷似一位老者的坐像。 再經過仔細辨認, 夔中羽院士發現這個邊框是景山公園的內外圍牆, 而景山公園內部的建築和古樹則形成了一個老者的坐像。 如果景山公園真的是一幅人像的話, 那它無疑將是世界最大的使用人工建築組成的人像了。

夔中羽院士試圖從拍攝資料中揭開景山公園坐像之謎。 在1983年北京進行的全城拍攝時選用了夔中羽院士使用的底片, 結果拍回來以後發現, 那幅圖像確實是一位元老人盤坐的景象。 夔中羽院士把景山公園部分做成一張圖, 經過仔細辨認, 發現景山山體組成人盤坐的身體, 壽皇殿建築群組成了人的頭部, 兩隻眼睛是內宮牆, 眉毛由樹組成, 兩邊非常對稱的三角形樹林組成了鬍鬚。

景山公園的老人坐像究竟是古代園林設計師的有意為之,還是現代科學工作者的意外發現,目前還不得而知。我們姑且把它看做一個巧合,來等待專家們的進一步研究和解釋吧。

景山公園的老人坐像究竟是古代園林設計師的有意為之,還是現代科學工作者的意外發現,目前還不得而知。我們姑且把它看做一個巧合,來等待專家們的進一步研究和解釋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